第十八章 孟子高风常在(1)

    第十八章 孟子高风常在(1) (第2/3页)

奇的组合。道家也有位高手,跟孟子同一个时代的庄子,讲到寓言没有超过庄子的。《庄子》里的寓言故事,假托发挥,非常精彩,充满无限的想象力,到现在为止,古今中外很少有作品可以超过庄子的丰富想象。

    庄子和孟子见过同一个国君梁惠王,不过两个人不曾见面。道不同不相为谋,庄子不会对孟子有兴趣,认为孟子你周游列国这么大的场面,其实是在表面上跑来跑去,没什么用。而庄子隐居起来过日子,孟子也没机会和他讲话。两个人的思想与境界截然不同,但很难说谁一定都对。只是儒家比较入世,道家比较出世,这简单的说法不见得恰当,不过可以帮助理解它们的基本区别。

    儒家主张人性向善,善是我和别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所以一定要入世,有对社会的责任感。道家以道为主,道是无所不在的,不一定要在这个时代努力做一些事,天下那么乱,我自己尽量明哲保身,过得自在轻松。对人性的看法不同,就有不同的生命态度。其实中国人很幸运,有儒家与道家这两派传下来,就在任何阶段、任何情况下都有路可走。

    作为儒家,孟子必须面对世界的挑战,以他的思想和辩才周游列国,所以他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孟子有见解有学问,他提出来的各种方案,有具体的政策。像仁政要配合经济方面的策略,“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王道很简单,就是与民同乐,等等。他的观念展开后实在是太丰富了太精彩了。像他这样的人,有资格说自己是备受委屈。但无论怎样,他用自己的辩才和文章,为儒家留下了传世记录,泽被后世。

    —修养的万世师表—

    我们梳理一下孟子的思想,总结一下孟子关于修养的整体观念。

    首先孟子强调自我的修行,因为不修行怎么可能在社会上得到肯定呢?怎么可能对人群有所贡献呢?修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