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相堂赌头曹操遣大将 青州添兵韩浩任先

    第九回 相堂赌头曹操遣大将 青州添兵韩浩任先 (第3/3页)

都要被你搬下来。

    曹操听到徐庶在说话,当然要问他:“元直怎样?”

    徐庶:“丞相听了,我看夏侯都督……”

    夏侯惇一听,心里想刚才要你叫都督的时候,你一直叫我将军,现在我的都督要割去的时候,你却偏偏叫我都督,你想他刁也不刁。

    可是,徐元直继续说下去:“夏侯都督气色不佳,他自己不信;丞相的相法好,天下人还不知。依徐某看来,请丞相允许他带兵去新野,待等他全军覆没回来,夏侯都督方始明白自己的气色确实不佳,然而丞相的相法可以名闻天下。丞相看来如何?”

    曹操听完徐庶这一番说话,睁大了一对眼睛,看了他半天没有一句话。曹操想,徐庶啊,你是吃饭的,难道我曹操是吃大粪的吗?这种有关几万人马性命进出,怎样可以拿他们来寻开心!怎样被你说得出。再说,我是以当丞相吃饭,不是靠相面来过日子,要是真的是一位相面先生,为了自己可以出名,或许不管它三七二十一乱弄一通。你徐庶真正把我曹操当作三岁的孩童一般。因此,丞相只是对着徐庶‘嘿嘿……”发出一阵冷笑,半句话都没有。

    徐元直知道自己单凭这几句话,曹操是不会上当的。他接下来,用斩钉截铁的语气说道:“丞相,不是我徐某夸口,按夏侯都督脸上这种气色,他必然大败而归,要是他取胜回来,愿把我徐某的脑袋取下来。”

    就是说,我料定夏侯惇要败的,他取胜割我的头。旁边独眼龙一听,心里想,难道我一定要败吗?今天出口气,一定要同你赌这么一赌。所以,这段书又称“相堂赌头”。只有夏侯惇这个匹夫,连脑袋也要赌上一赌,他便趾高气昂地同曹操说:“叔父丞相听禀,要是小侄兵败回来,也是愿斩无怨!”

    曹操见他们二人各不退让,都将自己首级来作质,他便严肃地问道:“尔等二人,口说无凭,可愿立下军令状吗?”

    空口说白话,不作为证,真的如此,那要写下证据,才可作数。两人同时回答说:“徐某愿立!”“夏侯愿立!”

    曹操:“那末与我立上来!”

    徐庶:“是!”

    夏侯惇:“遵命!”

    两人便在相堂上,立即写下军令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徐庶有程昱为保人,夏侯惇有杨修作保,两个保人同时也签上了名字。两张军令状递上了虎案,然后各自退了下来。曹操把两张军令状拿到手中仔细地看了一看,特别是徐庶这张军令状,曹操想,元直啊,元直!你还是中我之计,要知道我不象夏侯惇会被你所激将,这张凭据便是你的脑袋。老实说,我与夏侯惇总归是叔侄,加上你徐庶不愿意真心助我,那我可以借机会把你除去。你说夏侯惇定要大败而归,我就准备他真如此,但是往往在军事上,有大败者起先必有小胜,大胜者往往有小败,我可以在夏侯惇临行出兵之时,同他言明在先,他兵进新野县,一遇到敌人就全力以赴,只要求打一个小胜,立即写一份红旗捷报回来,在捷报之上尽量夸大事实,哪怕杀死刘备手下三五百人马,你在捷报上写上一万或五千,斩了一员或二员战将,你可写上十员八员,我绝不说他是谎报。只要拿到这份捷报,就可以同徐庶算帐,说明现在夏侯惇连连取胜,说他是全军覆没,岂不是诬蔑于他,无稽之谈吗?你在军令状上既然早已写明,夏侯取胜,你愿断头。那末,等到捷报一到,你还有何论?这时的徐庶,必然无言对答。我以他笔据为证,将他先斩,即使夏侯惇真正兵败回来,徐庶早已被我所杀,没有人再来讲话了。因此曹孟德用眼睛对徐庶瞟了一瞟,意思是你中了我的圈套了!便对着徐庶露出一丝笑。

    常言道:“行啥良心,过啥日子。”你曹操生了这种叵测之心,夏侯惇再打胜仗,老天也太无眼睛了!事实上,元直心中早已有数的。他想:曹操啊!你不要痴心妄想,我早说过诸葛亮的用兵远远胜我徐庶。再说,他知道刘备只有极少的人马,岂能被你小胜!可以预测到,夏侯惇没有小胜可取,即使立足的时间,也都不会给你的。果然是如此!这里可以预先讲一讲,夏侯惇到新野时,可称到一到就打,一打就烧,一烧就光,一光就逃,败得这样快,世界上也是少有的。这是曹孟德万万料不到的事情。现在曹丞相便将两张笔据放好。所说他疑心很重,想到徐庶一向作事谨慎,他一无预感,岂肯立下军令状?再说,不要夏侯惇真正大败而归,我很难说话。一想末,有了!倒不如让我来添兵加将,现在五万人马,我再加五万,变成十万,目前夏侯惇一将,我再加上两员大将。但是这两员大将,我一定要看一看他们的气色,再给他们将令。所说,这老贼非常相信这一套。因此,他一面拔令在手,一面回头对武将班中仔细观察,只见两将额尖上都是锃亮,一个姓乐名进,字文谦,一个姓李名典,字曼成。乐进善用一口开山巨斧,但他勇而无谋,俗语说来,是个戆大。李典是个聪明人,善用一口三尖两刃刀。两人年龄都在三十余岁。李、乐二将皆是曹操心腹之人。现在丞相见他们二人气色都不错,认为即使夏侯惇倒楣,你们二人走运,那末双方可以抵过。所说,只有曹操想得出来,他把差出去的大将象菜市场买东西一样好坏搭配,现在决定下来,丞相便一声令下:“李典、乐进二将听令!”

    两将听到曹操呼唤,立即从旁闪出,走向虎案,一齐把手一拱,应声道:“李典在!”“乐进有!”

    曹操:‘老夫付尔等将令一支,带领青州兵五万,作为副将军,与夏侯惇共去新野县,在旁相助于他,须要当心!”

    曹操说罢,双眼对两将看看,意思是夏侯惇在倒楣,你二人正在走运,要好好地指点于他,可明白否?早说乐进是个戆大,一下子没有领会曹操的意思。但是,李典已经懂得其意,明白丞相要我们相助夏侯惇一臂之力。不管怎样,曹操的命令不敢违抗。二人接令退下。

    这时,徐庶听得清楚,认为曹操你这个人作事太不漂亮,军令状上分明写清楚只有夏侯惇一将带五万人马,现在加上五万,尤其是青州兵,听说能以一当三,精锐异常。再加上李、乐二将,照这样添兵加将,不仅刘备方面难以抵抗,连我也有危险。要是这样多的兵马,我不与他赌了,让我上去收回这张军令状。他准备走上前去──可是,这时的曹操,恐怕徐庶要讨还笔据,他立即传令退堂,转身向内堂走去。徐元直跟着别人一起出了相府。一面夏侯惇四处调兵,准备选择黄道吉日,出兵新野。曹操一角文书,差人去青州调兵五万。

    再说,青州守将名叫韩浩,年过三十,一马一刀,听说曹操派人来此调兵五万,为的是命夏侯惇去攻打新野。韩浩是个勇而无谋之辈,他非常想扬名天下。这种想法是可以的,但是你要有足够的本领,没有这样的条件莫说不能扬名,很可能送命!但是,世界上往往有这种小本领要出大风头的人。现在他感到是个好机会,准备跟夏侯惇同去新野,在沙场一显身手,因此点好五万人马,别了妻儿老小,跟着差官带兵来到许昌。差官去复命曹操,韩浩先来见夏侯惇,说自己愿意同去新野县,请夏侯将军担保一下。

    夏侯惇来见曹操,说韩浩是青州道上一位有名的上将,可以助我一臂之力。曹操以为,只要能取胜刘备,多一个大将就多一份力量。回答夏侯惇说:老夫自有主张。

    一到吉日,夏侯惇会聚人马在城外校场,曹操带领文武为夏侯惇送行。他在校场演武厅上坐定。吉时一到,他下令韩浩为头队先锋,立即出发,一切粮饷军需装载车辆。十万人马分成三队:头队上一万兵,一面大旗上写着“头队正先锋,青州太守’,斗大一个‘韩”字,韩浩在旗帜之下浑身青铜盔铠甲胄,骑着一匹青鬃良马,手提一口五十斤重的大刀;中队上六万人马,大旗上“行军大都督,曹营八虎上将夏侯”几个字,旗帜下夏侯惇骑着乌骓马,双手抱着一条黑缨点钢枪。左边一面副将“李”字旗,李典在马上,手执一口三尖两刃刀。第三队便是护粮将乐进,浑身墨黑,肩上掮着一口开山巨斧,带兵三万,粮车都是四个大轮,每车载米数十石,车前两个小兵拉,后面两个小兵推,共有粮米十万石。结果吃去四万石,剩下六万石米后来被刘备的人马劫去。新野县只有九百五十人,六万石米可以吃很长一段时间,人少也有好处的。现在斩去乌牛白马,这是古代出兵规矩,称谓“祭旗”,然后炮声隆隆,战鼓咚咚,军号响亮,离此许昌,大队浩浩荡荡往新野县进发。曹操带文武回进皇城,耳听消息。这里一共差去四将,马步三军十万,可怜新野县刘备,全军不满一千。大队人马刚离许昌,新野县的探子已经探听明白,要紧在马上连连加鞭,飞马赶回新野报信。探兵进新野县,来到衙门丢鞭下马,直奔大堂而来,见大堂之上人影全无。他便在堂口击鼓,正巧皇叔不在新野。前几天,荆州老大王刘表,令人来此相请刘备去他处议事。因此皇叔与诸葛亮共往荆州。张飞跟了去,赵子龙也一起去了。子龙去的目的,一是保护皇叔和孔明先生;二是恐怕张飞要闯祸。因为荆州刘表的阿舅蔡瑁过去害过皇叔刘备。所以,张飞同他是冤家对头。然而,此番去是老大王的邀请,客客气气的场合,须防止三将军的鲁莽。赵云在一旁,可以阻挡于他。目前新野城内就留着二将军云长镇守。关将军正坐好在内堂之中,撩着长须,看着《春秋》,左边周仓,右边立着关平。老远听到外面击鼓之声,知道定有军情,要紧一声呼唤:“周仓!”

    周仓:“小人在!”

    关羽:“外面军鼓乱击,速去问来!”

    周仓:“小人遵命!”

    周将军立刻把手中捧的龙刀放在旁边,很快从里边走了出来,见一名探子在击鼓。他便同探兵讲明,皇叔不在此地,你有事情速去报我主人听。探兵停止了击鼓,心里想,报给关将军听不是一样的吗?因此跟着周仓来到内堂。周仓在旁一立。关将军见他一言不发,感到奇怪。其实周仓想有探兵来报,免得我多罗嗦了。云长准备要问话,探兵报了上来:“报关将军!”

    关羽:“何事报来?”

    探兵:“小卒探听到曹操命夏侯惇为行军大都督,李典、乐进为副将,青州太守韩浩为头队正先锋,带领马步十万,已向我新野县进发。请关君侯定夺!”

    云长听完探兵的报道,心里想曹操这老贼,同我等刘、关、张弟兄三人,势不两立。我们过去徐州被你打败,后来去汝南,汝南亦被你击敢,现在此新野,一个能人徐庶被你逼走;今日你又来犯我。再说,此地只有人马九百五十人,你竟出动十万军兵向我们攻来,说明曹操确实要置我弟兄于死地而后快。关将军感到事情的严重性,一个人担当不起,应该去请大哥刘备早日回来商议对策。因此一面命令探兵退下,继续再探;另一方面他把手中《春秋》放好,知道周仓两腿如飞,所以一声吩咐:“周仓!”

    周仓:“小人在!”

    关羽:“你与我速速赶往荆州报与皇叔,说道兵临城下,将至壕边,请他们火速归来!”

    周仓:“遵主人吩咐也!”

    周将军很快出得衙门,飞奔出城,直往荆州方向泼开两腿象风一样地驰去。幸得皇叔等人已经离开新野不远,正在回来了。

    因为刘表有了肺痨的病症,经常要发的。此番发得厉害,认为不久于人世了。所以,请刘备去荆州议事,可是,见到了刘备,得到了皇叔的安慰,加上弟兄感情较好,老大王的毛病略见好转。刘备见他的毛病好了一些,不便久留荆州,尤其新野只有二弟云长一人在彼,所以要紧辞别刘表,带了张飞、赵云和孔明先生离荆州返回新野。现在离城二十余里的地方,皇叔坐在马上,在他的后面便是赵子龙将军,手抱银枪。赵云后面便是三将军张飞。他在马上双手撩着长长的虎须,心中非常气闷。因为见到前面同自己大哥刘备并行的人便是诸葛亮,只见他一身道家打扮,手执羽扇坐在四轮车上,死气沉沉地摇动着扇子,可恨的是他这辆车子慢得使人厌恶!但是,大哥刘备偏偏十分耐心地点马而行,把战马紧紧扣得同四轮车一样慢。照这样的速度,什么时候才能赶回新野县。

    再说,诸葛亮这个人,自从卧龙岗三请开始,张飞就同他留了心,三将军以为此人只会游山玩水,哪里有半点本领。他一共才只有二十七岁的人,要是他生下来就学,本领也大不了多少。只有我家大哥,当他是个活宝!张飞越想越气恼。他突然想到趁此机会把这妖道丢掉算了吧。三将军知道自己大哥胯下的这匹马过去跳过檀溪河,是匹龙马,自己胯下是骑了多年的一匹登云豹良马,说笑话,我们每个人连人带马要有六只脚,只要都泼开四蹄,定然把孔明这辆四轮车抛到九霄云外。张飞想到这里,他也没有同前面的赵云讲一声,便起手在鸟翅环上架的长矛杆子上抓住,倒过头来,把长矛钻子不轻不重地对准前面赵云骑的战马屁股上打了一下,大家知道,好马不须打的,只要缰绳一拉,鞭子一扬,它便疾驰而去,何况现在被你打上一矛钻,而且这匹鹤顶马正在静静地点蹄而行,冷不防从屁股上打了过来。它吃一惊,四蹄便向前一窜。正巧马头撞到了前面刘备骑的这匹的卢马的屁股上。的卢马也误以为要它迅速向前,要不为什么后面撞了过来呢?因此同样窜了出去,然后张飞将自己战马一拎,顷刻之间,三匹马马头连着马尾,马尾连着马头,象三支离弓之箭向前飞驰而去。赵云要想把马扣住,这匹马想,将军啊,你要知道后头打来了!皇叔要扣住马,这匹马也在想,皇叔啊,后面撞得来,不好立定!就这样一阵风似地奔向前去。所说,沙场上受过训练的战马,一窜就是二、三里路过去了。后面张飞想,好了!我们一眨眼功夫过了二、三里,恐怕诸葛亮的四轮车最多不满半里路,要是我不先扣住马,大哥和子龙是停不下来的。因此,他架好长矛,扣住缰绳。在他前面的赵云,本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刘皇叔回转头来,定然先要责怪于我,好象我赵云有意用马头去撞他的战马。其实,子龙明白,肯定是阿戆张飞在打我的马屁股。为了避免同刘备误会,他不等刘备回头,便来一个回马,兜到了张飞的背后。这样张飞在中间,刘备一回头就先见到阿戆,由他来担当。

    果然皇叔用力将战马扣住,心里想,哪个匹夫干出这样的事来!他回转头去一看,只见自己兄弟张飞坐在马上满面笑容,得意洋洋,睁大了一对环眼看着刘备。皇叔气得脸一板,狠狠地对他骂了一声:“原来是你这匹夫,如今把先生的车辆丢掉了!速速与我回马前去寻找先生。”

    三将军一听,什么?要回头去找他呀,有得找回他,那何必抛去他,再说他地陌生疏,一时走错了路,找也找不到。心里想,大哥啊!你不要去迷信他了。因此,张飞笑着对刘备说:“哈……!大哥啊!我看这妖道吃饭摆架子,没有什么大用场,由他便了!”

    刘备一听,心里想你说得倒轻巧,我去卧龙岗三次,冒着风雪把他请出来非是容易,岂能丢掉他?因此,阻止张飞说:“三弟,岂能将先生抛去。你真胡言乱语!愚兄定要在此等候于他。”

    张飞一听,不好了!大哥定要等候他赶上来,那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弟兄两人正在争论之际,只听得在皇叔马前有车辆来的声音,同时听见孔明先生在开口说道:“皇叔太慢了!请再加上—鞭。”

    刘备听到声音,回转头去对前面一看,只见四轮车早已停在他马前,车上孔明摇着手中羽扇,对皇叔微微地发笑,看得刘备情不自禁地大笑起来:‘哈……三弟,你可曾看见么?”

    张飞万万料不到,诸葛亮已经赶到了他们三人之前,真是大吃一惊!我们的龙马竟然跑不过这妖道的四轮车。三将军一时无法理解,因此他脱口而出,回答刘皇叔道:“大哥啊,我看他是‘左道旁门’!”意思说,诸葛亮有妖法的。

    张飞怎会一下子弄清楚!所说,三国中诸葛亮这个人物是个“智囊”,不单有着多种知识,包括他所坐的这辆四轮车,也有着他的奥妙所在。首先要说明这辆车子,原是东汉黄元霸坐的。传下来到了小辈黄承颜手中。黄承颜把女儿嫁给孔明,连这辆车子也送给了他的女婿诸葛亮。因为孔明在各方面都有研究和创造性,大家知道的“木牛流马”,就是用木头做成的牛和马,与真的牛马一样可以拉着车辆赶路,而且比真的牛马还要好,因为不须吃草。因此,后世人有句说话,叫“又要快,又要好,又要马儿不吃草”,这便是指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说明远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后汉三国时代,已经有了机械的东西。当然,这是非常简陋的,不能与近代相比。因而,这辆四轮车到了孔明手中,为了准备今后出仕皇家,为国效劳,他便改装了一下,成了六轮车。就是在坐垫之下,再加上两个大车轮,两旁四个小车轮。这样,逢到平坦大道,六个车轮一起辗动。遇到羊肠小道,或者狭窄的小桥,可以将左右四个小车轮吊起来,就剩车底下两个大车轮转动。但是,孔明的车子上还有两个轮子别人都是不知道的!所以,大家习惯于称它为四轮车。这辆车子的式样是坐的人在前,推车的两个小僮在后,要是扶着车辆推动,这样速度并不快,即使推车奔跑也是有限的。要快不需推,因为就在孔明先生坐垫背后有着一条狭长的板凳,只要先生一声吩咐,这两个小僮便并肩坐在这条凳上,各人扶着一个车柄,然后四只小脚伸到车底下,只要踏着转盘上的小木板,车轮便会很快向前滚去。踏得越急,车子速度越快。再说你们的战马必须跑大路,孔明的车子可以绕小道而走。因此,已经到了你们三匹马的前面了。有人说,诸葛亮还有着“缩地神行法”的本领,凭你再快的东西他总能迫上。“缩地神行法”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本领,我一点也不知道。因此,在这里我不好乱讲。事实上没有什么左道旁门的东西。仅仅这一点,赵子龙就已经从心底里佩服孔明,知道先生不是一般的人物。从现在开始,一直到初出祁山赵子龙死为止,数十年来,也始终如一,钦佩先生到底。

    就在这时候,前面周仓已经赶了过来,他见到刘备等人在大道之上,要紧上前禀报。皇叔听罢他的说话,急得目瞪口呆,心想,我还没有安定多少日子,曹操的兵马倒又杀来了,而且一来就是十万。我这里兵不满千,如何抵挡?!要知下情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如果觉得《评书三国》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88106 http://www.8810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