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设巧计孔明诱敌 进山套夏侯中计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二回 设巧计孔明诱敌 进山套夏侯中计 (第1/3页)

    所说刘备不知详情,他在孤山上惊慌失措,心急如焚。其实是孔明把你放在山上,作为引诱夏侯惇进博望的钓饵,所以不能放你走的。再说敌军怎样来的呢?话分两头。君臣二人到得博望山上,已经是夕阳西下。现在这里,还是太阳当顶之时。敌人头队先锋韩浩带领一万曹兵,离新野三十余里,其实离博望只有十里左右了。在行军路线上一定要讲清!韩浩坐在银鬃马上,手提六十斤重的一口大刀,他遍体蓝扮,青铜胄盔甲,是个匹夫之辈,在马上一声令下:“来!传向导。”

    旁边小兵喊道:“先行将传向导!”

    向导官到韩浩马前应道:“向导在!”

    韩浩:“本先行问你,此地离新野县还有多少路途?”

    向导:“禀报先行将的话,离开新野还有三十里左右。”

    韩浩:“与我退下了。”

    向导官退下。韩浩在马上抬头一看,太阳当顶。他想,还有半天时间,到夜可以赶到新野,一到刘备所在处来一个包围,等到明天一早再攻城。因此,他便传令三军:“来!传本先行的将令,大军到新野城外,埋锅造饭。如今加击战鼓,前去打探。”

    三军们听到传令兵前前后后敲锣传令,就是韩浩命令,赶到新野县才能吃饭,现在要加紧行军。因此战鼓咚咚,军号响亮,炮声隆隆,一方面越是接近刘备的地界,越是要仔细打探。探兵在出发时一起向前,逢到三岔路就一分为二。前面每逢分路都是这样。所以大小路上密布探兵,现在一百多名探兵向前方进发。其实,走不到一、二里路,前面就有一片树林。

    诸葛亮的第一个埋伏就在这里,便是孙乾,他同带来的五十个马兵,都换上了老百姓的打扮,肩上都背着小包和雨伞,他自己更是打扮得象一个乡下的老伯伯一样,一共五十一人,都坐在这片树林之中。

    孙乾命令五十个马军说:“等敌人到来的时候,你们一律称呼我老孙便了,千万不能叫我孙老。”

    不要看得简单,好象只是把这两个字颠倒一下。其实,这里大有进出。要知道喊老孙只是一般的称呼,叫了孙老,便是当官的称谓了。好得孔明布置出来的计划是不会有丝毫差错的。五十马兵想,孙先生出来的时候同我们讲过,叫我们步行得来,骑马回去,不知马在什么地方?总之,我们一切都看他的样子。正在这时候,只听得树林外面一阵罗唣的脚步声。一看,赶来一大批敌人的探兵。

    这时,孙乾便把手一招,发出一个暗号。大家从地上站起身来,装得象看见曹兵到来,要忙乱逃跑的样子。其实,一个都不会走远的,就在等他们上来。一下子象锅子里炒豆一样,“哗──”的一阵混乱,五十一人的嘈杂声,也足够热闹的了!惊动了赶来的敌人。

    曹兵探子见树林里人头济济,防止奸细,要紧从身上都抽出了雪白的钢刀,窜上前去把他们一个包围,嘴里还高声喊道:“慢走!”“站住!”顷刻间,把五十一人全部用钢刀拦住,开口问道:“你们是什么样人?”回答说:“我们是新野县里的好百姓!”意思是良民。问道:“你们到此干些什么?”回答说:“逃难,但要想发点小财。”曹兵探子一听,感到奇怪,想遇到兵灾,还能发什么小财呢?可是看他们全都是老百姓的装束,问来问去就是这几句话。敌人小兵不理解,也不要你们理解。有懂的人在后面。

    其实,孔明早已掌握了夏侯惇的心理,所以在锦囊上写明:“只能说这两句话才能达到预想的目的,不能随意加减,否则,有性命危睑!”所以,他们说来说去,总是说这两句话。这班官兵想,只有押他们去见了韩浩再讲。便对这批假百姓说:“不管怎么样,去见我们的先行将。”

    刘家兵一听,就知道是去见韩浩。他们装得胆小心慌的样子,都向着孙乾说:“老孙,乡亲弟兄们,为什么要抓定我们啊?”孙乾装得象一个上了一些年纪的长者,算是一个稍有些见识的人,回答大家说:“乡亲们放心吧,我们都是百姓,没有什么危险的,跟他们走就是了。”众人说:“对!老孙讲得不错。我们都是新野县的好百姓,常言说得好:叫‘真金不怕火来烧!’老孙我们走吧!”“走走走!”就这样,五十一人,被曹兵押了往头队韩浩方面返回来。

    一个弟兄先到韩浩马前禀报:“报禀先行将!”

    韩浩扣住马匹,开口问道:“何事报来?”

    小兵:“我们在前面树林之中,拿到五十一人,据他们来说,都是新野城内的子民。但是见他们鬼头鬼脑,恐怕碰上奸细,因此把他们带来,请先行将定夺!”

    韩浩一听,在前面碰到了这样一件事,所说他虽然是个匹夫,但是在这点上他还是懂的,应该带来盘问一番,因为我是头队先锋,是有责任的,不可不防。他便将手中大刀在马上架好,传令:“来!传本先行将令,大队停了!”

    头队一万人马从头至尾全部停队。韩浩再命小兵将五十一人带至马前。无多片刻,曹兵把他们全部押至韩浩马前,对五十一人气势汹汹地喊道:“见我们先行将,跟我统统跪下!”

    这班假百姓都叫着:“老孙跪下吧。”孙乾说:“乡亲们大家跪下。”这时,他们有的把肩上的包裹放在地上,有的把手中雨伞放下,口称:“先行将在上,新野县百姓见先行大将叩头哉!”说罢,统统跪倒在地。

    韩浩坐在马上对下面、看,只见马前地上前前后后跪满了人,身上全是老百姓的打扮。他一声喝道:“与我全都抬起头来!”

    小兵:“我们先行将叫你们抬头,跟我都始起来!”

    孙乾:“乡亲们,请大家抬头吧。”

    五十一人一齐抬起头,面对着曹将韩浩。他们心中都在想,诸葛军师叫我们这样做的,而且叫我们步行到此,骑马回去。对韩浩看看,你有没有本领看出来我们都是刘皇叔手下的马军。现在韩浩看了一下,没有什么破绽,他开口便问:“本先行问你们,究竟是何许样人?”

    汉兵:“我们都是新野县里的好百姓!”

    韩浩:“到此何事?”

    汉兵:“到这里是逃难,但是想发点小财。”

    韩浩:“唉!这是何意?”

    韩浩听到这两句话感到奇怪。他们自称好百姓,这是可以理解的,哪怕是刁民,他们也自称是好人的。可奇的是为什么在逃难的时候还想发什么小财呢?从哪里去发财呢?他想了很久,想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再问他们,也只有这两句,没有第三句。

    正在这时,中队上的人马已经赶了上来,行军大都督夏侯惇在大旗之下坐在马上,手抱长枪,在他左边并马而行的便是副将李典。他手执三尖两刃刀。夏侯惇见头队停止了前进,要紧问手下为了何事。小兵一打听,立即向他禀报:“禀大都督,前面先行大将遇到刘备方面的子民五十一人,正在那里盘问。请都督定夺!”

    夏侯惇听到这一点,他想,刘备非常奸诈,韩浩是个匹夫,不要中了敌人之计,倒不如让我亲自来盘问。其实,你自己不比韩浩聪明多少。目的就希望你亲自顾问。因为你是十万曹兵之首,抓住你这个头,就可以来对付你十万兵。夏侯惇哪里料得到呢!他便扣马架枪,传令停队,命令把五十一人带至大都督马前。

    曹兵来至头队,与韩浩讲明,说夏侯都督他要亲自盘问。韩浩感到这班百姓很难对付,要是中了敌人之计是我的责任。现在夏侯都督他要亲自盘问,那事情再好没有。因此他命令曹兵把他们押往中队,自己带领头队缓缓而行,等待着夏侯惇还有什么令来。

    再说,一班曹兵对地上的汉军喝道:“你们都站起来,到前面去见我们大都督。”这班汉兵听说去见都督,心里明白去敌人的主将夏侯惇,非但不怕,相反希望见到他,我们才能骑马回去。可是在形式上一定要做得象真正受惊的老百姓那样。大家对着孙乾说:“老孙,为啥要会见大都督呢?”孙乾安慰他们说:“乡亲们,来也来了,这是没有办法的。大家不必惊慌,去就是了。”说罢,大家把包裹、雨伞都背上了肩,跟了曹兵来到中队夏侯惇的马前,一声令下:“大家跪下!”“老孙跪下!”“乡亲们跪下了!”五十一人在马前一齐跪了下来。夏侯惇一看,果然都是百姓打扮,他便传令:“与我一起抬头!”

    小兵:“大都督传令,把头抬起来!”

    五十一个假百姓一齐抬头。他们见到夏侯惇只有一只眼睛,心中更高兴。他们想,刚才韩浩两只眼睛都没有看出来,何况现在你眼睛只有一只呢?的确是这样,夏侯惇同样看不出什么毛病来。他开口问了几遍,回答的说话也是这两句。

    “独眼龙”便将这两句话反复地研究着,他首先以为这班人确是老百姓。但是,自称好百姓,他认为这班人肯定是新野县内的刁民,而且是批无赖。百姓应该有男有女,现在他们全部是男的,年龄亦相差不多,个别略大一些。就在这点上,足以说明这批人是新野县内不务正业的懒汉,成群结队在一起,茶坊酒肆常来常往,俗语说:日里吃太阳,夜里吃月亮。因此,一遇到兵荒马乱的年代,他们趁火打劫,从中可以捞一把。所以他们自己说:“逃难发点小财。”对!夏侯惇想到这里,他自信地笑了一笑。难道他们要想到我这里来发财吗?否则在远处发现我军大队赶到何不避开呢?想到“避开”两字,夏侯惇想到刘备。他在新野县内,必然得报我军杀到。他要是没有力量的话,一定要避开。不要我远道赶来扑了一个空。但是,不知道刘备是否在新野,或者躲藏在哪里。我看,这班百姓久在新野,定然知道刘备的去向,亦可能他们就是为了这一点,来我军前送讯,借此机会,干他们所谓逃难可以发财的勾当。夏侯惇越想越对路。哪里知道,你的想法是对了孔明的路。夏侯惇伏在马背上,面带笑容地问道:“子民们听了,本督有话问你们。”

    汉兵:“大都督有话请问。”

    夏侯惇:“新野县内有个叫刘玄德的吗?”

    汉兵:“大都督,我们在新野县里,不是夸口,可以说所有的人都认得。不过,这刘玄德是什么人倒是不熟悉。”

    夏侯惇:‘就是刘备。”

    汉兵:“喔!就是刘备、刘皇叔。”

    夏侯惇:“正是!”

    汉兵:“你讲了刘玄德我们不知道,原来是刘皇叔。我们不但认识,而且经常见到。请问大都督,你要问刘皇叔干什么?”

    夏侯惇一听,他想老百姓往往只知道刘备、刘皇叔,换了“刘玄德”三字就不熟悉。因为在封建时代,略有一点身价的人,他的名字别人就不便乱唤了,更不要说是皇叔的地位。从这点上来看,这批人确实是老百姓了。其实,说明诸葛亮的用兵,在细节问题上他也不露破绽。现在,夏侯惇听到百姓在问我缘何问起刘备,他想,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何不详细打听一番呢?

    夏侯惇:“刘皇叔现在哪里?”

    汉兵:“原来大都督要打听这个消息!”

    夏侯惇:“是也!快讲!”

    有一个“百姓”,装得要讲的样子,跪在他旁边的另一个“百姓”把他身体一推,轻轻地说道:“老兄啊!刘皇叔待我们不错,我们经常在弄僵的时候,只要到衙门口转着几圈,皇叔马上命当差送出来银两。现在他躲藏的地方岂能被大都督晓得,一讲出来,皇叔就有危险了,千万讲不得的。”被你这么一说,这个“百姓”就对夏侯惇俏皮地一笑,回答说:“大都督,我们不知道。”

    夏侯惇一看,心里佩服刘备善于拢络人心。一个要讲了,一个提起刘备的小恩小惠,马上就不讲。那末,我也来给点好处于你们,让你们达到“发点小财”之目的。所以,夏侯惇说道:“你们听了,只要把刘备躲藏的地方讲一个明白,本督赏你们金银便了。”

    这班“百姓”,听到有这样的赏赐,都满面堆笑。有几个抢着回答复侯惇说:“大都督,你的说话是真是假?”

    夏侯惇:“只要你们讲的是真话,本督言出如山,决无抵赖,只要拿到刘备,一定金银重赏。”

    汉兵:“既然这样,那末,我们为了要点好处,使坏了良心。请都督你听了,刘皇叔不在新野县。”

    夏侯惇想,不出我之所料,刘备果然避开去了!幸得遇见这批人。否则,定要扑空。但是,不知刘备现在哪里?便问道:“刘备不在新野,他躲藏到哪里去了?”

    汉兵:“大都督你听好了,刘皇叔躲在博望坡。”

    夏侯惇:“博望坡?”

    汉兵:“是的。”

    夏侯惇想,博望坡不知在何方,不知离此有多少路。这倒事实,因为在前面早已表过,博望坡是个无名的山套,不要说夏侯惇,即使新野县周围的人,也不一定全都知道。他哪有不问之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