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报军情孔明设计 破曹军孙刘联兵

    第二回 报军情孔明设计 破曹军孙刘联兵 (第2/3页)

价实货,其余都是砻糠、烂泥之类。而且这些车子都在兜圈子,看来好似车水马龙,哪里知道,有些人已经几十圈跑下来了。

    反正这出戏是特意排演给他看的。

    孙乾在旁,见时间也差不多了,可以收场了,再兜下去不要兜出纰漏来,反被自己人拆穿西洋镜,就难向军师交代了。故而一声吩咐:“车子要过去的过去,没有过去的,请中间让一条路出来,让我等过去之后再运吧。”

    就这样,粮车暂停,让孙乾和鲁肃两骑马穿了过去。他俩一过,运粮就此收场.鲁肃和孙乾一路点马而来,直抵衙门口下马。

    “鲁大夫,请你在外面等候片刻,让下官先禀报一声皇叔,再来迎接。”

    “孙老请便。”

    孙乾上堂一看,今天皇权一点也不寒酸,堂上人头济济,不过好象刘备的神情有点沮丧,坐在中间打不起精神来。向上面一拱到底:“下官见主公。”

    刘备见孙乾到,心想,很好。我坐在这大堂上实在吃不消,文武官员看看一大群,实际全是假的。还是你来陪陪我吧。便问:“公侯怎样?”

    “鲁大夫现在外面。”

    “传话相请。”听得鲁肃到,刘备不用再胡思乱想了,只好定定神,吩咐传令。

    “呔!皇叔有请鲁大夫!”

    “下官来了。”

    外面的鲁肃上堂,见大堂两边文武森森罗列,赫赫威风,看得发了呆:我家吴侯有了六郡之地,也没有这么多的文官武将。这里文人五、六百,武将一千有零。看来与他联兵已成定论。

    刘备见鲁肃呆呆相看,知道他上当了。心里想,鲁肃啊!

    你们江东的文武都是真的,我这里大多数是假的,脱去了衣服,典当里都要赶出来的,一钿不值。

    鲁肃哪里知道。他见中间坐着头戴龙冠、身穿龙袍、方面大耳的刘备,要紧上前对着上面恭恭敬敬地一拱到底:“啊,皇叔在上,江东吴侯手下鲁肃,见皇叔有礼了。”

    刘备对他看看:对不起了。本来我要回礼的,可是诸葛亮早已关照我,不能回礼。那末鲁肃啊,我只自抱歉了。因此,把手一招:“大夫罢了。”

    喔唷!我恭恭敬敬地一礼,你却对我把手招招,好大的子!礼无不答,这是起码的礼貌。早已闻说你刘备好善乐施,广施仁义于天下。今日看来乃徒有虚名耳。再—想,刘备是何许样人?他是皇叔。皇帝对他打个躬、作个揖,他尚且可以把手一招。何况我鲁肃,又是江东大夫,与他无旧。故而今天这样对我,也算客气的了,我何必计较这些小事呢?而且我还有事情要求教他们呢。鲁肃自己一个人踱头踱脑,在那里自解自嘲,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嘿……”

    刘备看着鲁肃自说自话地笑出来,感到他这个人倒非常有趣。又一声吩咐道:“来啊!与我摆座位。鲁大夫请一旁坐下。”

    “是是。嘿……!”

    堂无二座。皇叔竟然给我摆座,好大的面子!我鲁肃脸上飞金,在此地文武面上有光彩。刘备真是仁义之君,名不虚传。口内连连称谢。

    手下摆好座位,鲁肃并不先坐而是朝着下面的文武,踱了几步。此番从江东来到江夏,好好看看,在谈论正经事之前,让我瞻仰一下刘备手下几位豪杰,然后再商议公事。先看文人呢,还是先观武将?反正都在面前,只管仔细端详。

    听说刘备三顾南阳,请出高林隐士诸葛亮,锦囊妙计,两番火烧曹兵,非等闲之辈所及。他肯定在文班中站立。鲁肃对孙乾边上的一位大夫看了看,认定他是诸葛亮。要紧走过去。

    他也不问问孙乾,此人可是诸葛孔明。刘备以为他认识这位大夫,故而也不在意。只见鲁肃对着这位大夫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一拱到底:“伏龙先生,下官久慕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三生有幸。鲁肃有礼了!”

    这位大夫原是简雍。心想,你这个踱头啊,也不问个水落石出,冒冒失失就给我行礼。我又不是伏龙,你这个礼白行,与我无涉,不需要还什么礼。只说道:“我并非军师。”

    “啊,不是孔明先生么?”

    “对,非也。”

    “唉!”鲁肃叹了口气、我也真糊涂,也不问个明自就行礼,倒弄僵了别人。再说诸葛亮身为大汉军师,怎么会站在这文班之中?反而自己没有落场势。只好自已来圆场解围了:“那末,请问足下是谁?”

    “我乃是简雍。”

    “哦哦!原来是简大夫。下官久仰。久仰!”鲁肃口里喊“久仰”,其实从未听见过,为了自己有个落场势,只得敷衍几句。“下官亦有一礼在此。”

    “下官回礼了。”简雍想,这个礼你是指名道姓给我行的,我应当回礼。

    “请了!”鲁肃想,你这个礼是外快.

    “请了!”

    文人班中碰了壁,那末武将班中总不会再行白礼了。一个个看下来,都不认识。叫我如何分辨得出关、张、赵呢?

    听说云长是红脸,武将班中红脸有好几个,有的红脸连脖子都红的,甚至筋都暴了出来;听说张飞是黑脸,这里黑脸也不少。称到大将,冲锋陷阵,哪会个个细皮白肉;闻说赵云是白袍小将,在这武将班中,白盔白甲倒也有几个,却难料定哪一个是常山赵子龙。鲁肃看到后来,只见得个个雄壮,人人威武,看得自己眼花缭乱,不敢轻易动问。只轻拂袍袖,回到刘备身旁,坐了下来。此事看来只得暂且搁下,先向刘备打听一下曹操的虚实,这是最要紧的事。他也不同刘备寒暄客套几句,开门见山问道:“啊!皇叔,下官一来吊丧,全吴刘两国之好;二来么,因曹操屯兵赤壁,虎视江东,我主欲与曹操决战,却不知其军队共有多少。今天特来请教皇叔,望皇叔告知一二。”

    刘备听鲁肃果然这么讲,心里愈加佩服军师,真是神机妙算,仙人也不过如此了。想起孔明再三叮嘱,此乃天机,不可泄露。我刘备三分天下,就在这上面。不能与你明说,只好敷衍几句:“啊!大夫听了,曹操兵多将广,刘备兵微将寡,曹兵多少,刘备不知。”

    “嗳!皇权你客套了,不知曹兵底细,你如何烧博望、新野呢?既然两次火攻烧掉曹兵二十万,定知曹兵之虚实。

    此乃‘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也。”

    “若说火烧博望、新野,乃是我家军师锦囊妙计,非我刘备力所能及。除非问诸葛军师,方知其详。”

    既然你刘备不知底里,只有见了孔明再作道理。便问道:“请问皇叔,军师在于何处?”

    “在内堂。”

    鲁肃回头对简雍看看,原说你不是诸葛亮。他不怪自己认错人,反说简雍的不是。

    “那末,可能相请一见?”

    “可以。来啊!相请先生。”

    手下请过先生。鲁肃等待孔明出来,回头观看,不见先生出来。

    “来!再请先生。”刘备二次相请。

    鲁肃仍旧不见诸葛亮出来。刘在心里想,孔明啊!江夏开丧,把我刘备仅有的铜钿都要开光了,连粥都吃不成功了,你倒还是要三请,方肯出来。这叫“酱缸打碎,架子尚在”。

    刘备继续说道:“三请先生。”

    孔明真是了不起!你看堂堂皇叔竟要三请,他方肯出来。

    鲁肃这时候一心想见孔明,所以他一眼不眨,盯着内堂门首观看,究竟孔明是怎样一个人。

    里面传出呼声:“军师出堂!”只听得一声微嗽:“呃嘿!”鲁肃想。外面皇叔三请,里面手下响报,好大的威势!

    循声望去,见军师缓步踏出。“啊!”难道你是大汉的军师?

    真叫有人报了,我才知道。不然的话,我定然以为他是道士先生。见他不穿官带,头戴纶巾,身穿鹤氅,手执羽扇,脸如冠玉,三绺清须,真是飘飘然神仙一般。

    鲁肃连忙从座上抬起身来,跑到孔明面前。他想,为了你,我已经行过一个白礼了。现在又深深一礼:“啊!伏龙军师,下官久慕大名,未及拜晤。今日有幸相见。下官鲁肃有礼了!”

    孔明见到鲁子敬,早已打好算盘,今天就是要抓住你,在你身上大做文章。便答道;“亮还礼了。”

    “先生请了。”

    “请了。”

    “呀……!”鲁肃听得孔明说话之声十分低沉,慢条斯理,可是他的说话字字千斤重,柔中带刚。听他说话真有点提心吊胆,毛骨悚然。他回到老位子上坐定。然后孔明走到刘备面前把手一拱:“亮见主公。”

    刘备对军师看看,心里还在想,今朝大堂之上这些假人物,不知又要费去我多少银两。孔明知道刘备定要责怪于他,只得暗送秋波:江东鲁大夫也是个有名之士,倘然看到我们江夏只有十来位文武,肯定要藐视我们,如何还肯把我领过江去?把钱花在这上面,是最值得的。故而君臣二人在大堂上眉来目去,鲁肃在旁边—点都看不出来。刘备把手招招:“啊!军师少礼,旁侧请坐。”

    “谢坐!”

    先生坐定,一手撩须,一手轻摇羽扇,闭目养神。这种种神情,刘备等人早已习以为常,不足为奇。备肃第一次看到孔明如此,感到奇怪得很。以为他昨晚没有睡觉,故而不敢岂口惊动他。又见刘备示意他询问孔明,知道孔明一天到晚都是如此的。他又不会扯皮敷衍的,开门见山,劈口就问:“先生,曹兵可有多少啊?”

    孔明想,我设下这么大的一个圈套,就是为了这句话。

    我要借你江东兵力,在赤壁击败曹操百万大军,这篇武文章,全靠这句话来借题发挥。我家主公的三分天下,也寄托在这句话上。倘使将这话告诉了你,东吴这些文人武士,怎么会听我号令?老实说,孙权手下的能人多得很,他们岂肯与刘备联兵击曹?虽然说,你鲁大夫为人诚实忠厚,对我江夏没有坏意思,毕竟我们各投其主,而且初次面晤。因此,这种紧要之话,我不得不隐瞒。孔明想到此,说道:“曹兵底细,尽在亮之腹中。”

    我知道你军师计谋多端,胸怀百万雄兵,就是为了天下事瞒不过你,特此前来登门求教。待我回去之后,也好商谈出个万全之计。所以说道:“那请教了。”

    “待亮告禀。”

    “下官洗耳恭听。”

    鲁肃想,诸葛亮虽然也是个文人,脾气看来还算直爽,与我鲁肃倒还合得来。我最恨那种肚子里全无德才,却还要阴阳怪气的人。一个说“待亮告禀”,一个说“洗耳恭听”,一个刚要说,还未说,一个正在听,而未听见。外面一个手下人飞报上来:“报禀皇叔!”

    孔明听见有事报禀,欲言又止,鲁肃想,真不巧,早不报来,晚不报来,孔明要讲了,你们报来了。军情大事,我不能阻止,等一歇我再问他。因此在旁侧耳静听。“何事报来?”

    “禀皇叔,现有赵子龙将军交令!”

    子龙交令,这是怎么回事?我又没有给令与他,怎么交令给我呢?恐怕是军师给的将令吧!让我来问一下。他回转头来对孔明一看,见孔明双目盯着自己,频频点首。心里已经明白了,不知又在搞些什么鬼名堂,叫我收令。反正他的计策与我无损,总归是为了我刘备能复兴汉业,我也不要去点穿他。因此传令:“来!传话相请!”

    “呔!有请赵将军!”

    喔唷,还好!刚才幸亏来上前再行礼,不然又要白行礼了。原来他在外面。那我看一看,百万营中枪挑北地枪王张绣的常山名将,肯定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今日有幸得见刘备手下的几位英杰,可谓一饱眼福!鲁肃在旁定睛观看。

    “嚓嚓锵锵”一路甲拦裙之声从远而近。于龙手捧将令,到大堂口站定身子。鲁肃仔细一看,啊!正是:

    白盔白甲白旗号,长坂坡前逞英豪。

    一杆长枪威名扬,谁不知晓常山赵!

    鲁肃连连点头,暗暗称赞:“恩……好大的气概!真是一员虎将也!”

    赵云上堂,到刘备虎案前,双手呈上将令:“主公在上,末将交令!”

    “子龙奉令何事?”

    刘备收了令箭,还没有知道他干些什么。幸得鲁肃只是全神贯注看着子龙,也没有注意到刘备在说些什么话。

    “末将奉令在武昌江边,操练水军二十万。”

    “呀……?”

    “现已训练精壮,已分别于各路口去把守。营头已拆去。

    特来交令。”

    刘备听得发呆。对赵云看看,这二十万水军是人还是鬼?

    我刘备穷名声天下皆知,哪来二十万水军呢?什么‘营头已经拆去,人到各路口去把守……”我身为一家之主,怎么我一点都不知道?你赵云竟讲得活龙活现,确有其事相仿。再对孔明看看,想我手下的大将都是老老实实,忠诚善良之辈。

    现在他竟在我面前扯起弥天大谎来,也不觉惭愧,反而理直气壮,全被你孔明教坏了,弄得都是鬼话连篇。孔明对刘备微微一笑,万言尽寓于这一笑之中。刘备再一想,或许刚才鲁肃来此,定然目睹这一切。倘若他回去不见营头,必然起疑心。这样一来,事情就八面玲珑,无懈可击的了。原来赵云他是来补这个漏洞的!方知你孔明葫芦里卖的是哪一味药,一切照办罢了。所以对赵云说道:“子龙罢了。见过江东鲁大夫。”刘备将令箭收回,插到了令架上。

    子龙走过来,到鲁肃面前。鲁子敬也已站起来了,在等候赵将军。两人同时见礼:“江东大夫在上,小将赵云有礼了。”

    “啊呀呀……!赵将军,下官在江东久闻威名.恨不能见。将军在长坂坡前,枪挑曹将数十余员。今日得见虎颜,实是幸甚,幸甚!下官还礼了。”

    “大夫请了!”

    “是是是!将军请了!嘿……真是虎将也!”

    鲁肃—面坐定,一面还在看着子龙。见子龙退到武将班中站立,心中暗暗思忖:刚才所见,原有二十万水军在操练……如此大功臣,只得站立大营,连座位都没有一只,可见他对刘备是何等的忠诚。事情确实如此。由于皇叔目前处境尚未好转,故而暂且还未对大功臣进行封赏。直要到今后打平东川,刘备晋位汉中王,孔明驾封五虎将时,赵云才封为三虎将、顺平侯。到那时,大堂之上,才有赵云一席之地。所以,现在与各文武一样只能站立。

    鲁肃对报事的手下人看看:你有事还是请你现在都报了罢,不要孔明刚要讲,你再报来。他再看看报事人,见他转身去后,便继续问道:“啊!请问军师,曹兵共有多少啊?”

    “待亮告禀。”

    “下官洗耳恭听。”

    恰在此时,又见一个手下跑上堂来——”报禀皇叔!”

    “啊!”对他看看,我与你是哪辈子里结下的冤仇,要这样来找我的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