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拜师伏台周济替身 追舟纵敌徐丁担罪

    第四回 拜师伏台周济替身 追舟纵敌徐丁担罪 (第3/3页)

!子龙!”两声呼唤。如果是张飞在此,马上就要答应了。赵子龙今天重任在身,格外小心在意,不敢轻易答应,他深知这是龙潭取珠,虎穴探子,危险极大,丝毫粗心不得,所以处处考虑得特别多。他一听这种声音不象诸葛亮,心想,军师叫起我来一向从容不迫,慢条斯理的,那声音我听得熟而又熟,连那神态、动作都能想象得出。譬如,发令的时候,他拔了一支令箭,总要对我上下打量一番,然后抑、扬、顿、挫地喊道,“子呃――龙。”他的音调都是十分悠扬典雅的。而现在岸上这叫声急促而粗重,根本不象是军师的叫法。第三声,“啊呀子龙!”那更不对了,军师从来不起暴头的,哪怕天南坍下来,他也照样不慌不忙的。会不会周瑜已经得悉我要来接军师回去,却不知道我的船停在哪里,所以派人冒充了军师来骗我出去?须臾,又听到一声重重的“也罢!”两字,赵云倒猛吃一惊:罢什么?“如若追兵赶到,只有待亮投江一死便了!”啊呀!这一下赵云真的急了。心想,万一真是军师,被他这一跳,救都来不及救的。怎么办?子龙毕竟是巧将,灵机一动:有了。待我来答应半句,倘然对江确是军师,一听就能辨别出我的声音;若是冒充的,就不知道我是谁,只道是一般渔船。赵云想定主意,提高嗓门对小兵一声呵斥:“呔!船上人何故喧哗?”

    船上的小兵想,我们连屁都不敢放一个,哪来什么喧闹之声,真是活见鬼!哪知道这是叫给岸上人听的。

    诸葛亮正要往江中跳下去,忽听“呔!”一声吆喝,先是一愣,顿时刹住脚步。再一听,是子龙的声音:来自对江芦苇丛中。嗬哟哟,好险哪!幸亏追兵未到,否则已经“轰隆通”下去了。嗨!今天我太粗心,子龙特别细心,都是太紧张的缘故,差一点自己逼死自己。孔明这才稳稳当当地问一声:“对江可是子呃――龙?”

    子龙听到这一声文文静静的问声,方才确信军师果真来了。忙应道:“对江莫非军师?”

    “正是本军师。”

    “正是赵云。”

    “快快摆舟过来。”

    “来也。”

    两个人隔着江面一言来,一语去,好象在说相声。

    赵云钻出船舱,跨到船头上,双手分开芦苇往对江一望,哎唷!披头散发,赤脚,短套,胡须蓬松,哪里还象个军师,简直同乞丐差不多。心想,怪不得声音也变掉了。是啊,他跟鲁肃过江时,身上一个铜细都没有带,一个多月混下来,实在混不下去了,只得把纶巾、鹤氅统统当掉,羽扇也卖了。子龙吩咐手下迅速把船摇往对江。片刻间,船抵西岸。赵云伸出手来:“请军师登舟。”

    孔明在他臂膀上一搭,跨上渔船,与赵云同到舱内坐定。立即吩咐:“快快开船,速速开船!”

    子龙传达军师的命令:“立即开船,扯起风帆!”

    孔明连忙制止:“不用扬帆。”

    子龙不解。说,为什么不扯篷?现在是东南风,樊口山在东北角,可以借到一半横风,快得多呢。

    孔明说,反正小船轻载,不扯篷,光划桨,也足够快的了。

    渔船很快驶出南屏江,进入长江,拨转船头,直往樊口山方向而去。

    后面徐盛、丁奉已经追赶上来。他们站在船头上看得清楚,见南屏江中摇出来一条小渔船,慌慌忙忙地往樊口山方向划去。他们想,孔明会不会就是坐了这条船仓皇逃跑的呢?只要喊一声就有数了:它肯停下来的,说明是真渔船,也孔明无关,我们再进南屏江去搜查,它若不肯停,并且划得更快,那末,不问可知,就偷偷地来接孔明回去的船。所以命手下喝停前面那条小船。

    大船上的吴兵齐声高喊:“呔!前面渔舟停下来!小船慢行啊!”

    小船船艄上的汉兵一看,一只大船向这里驶来。心想,不好了,后面追兵来了,而且越来越近。一个兄弟连忙钻进航船告急:“启禀军师,后面江东兵将驾着战舰追上来了。请军师定夺。”

    “退下。”

    赵云闻报追兵已近,心想,怕什么?有我在此。对孔明把手一拱,道:“军师,吴兵追来了。待末将前去抵敌。”

    孔明想,等一会要叫你出场的,现在还不必露面。对他笑笑:“嘿嘿!将军虽好,本军师不用。”

    赵云知道他有办法对付吴兵吴将,是在和自己打趣。便问:“那末军师便怎样?”

    “待亮亲自出舱。”

    “军师如此模样,有失体统。”

    “不妨。本军师在江东一月余,哪个不认识我诸葛亮?可谓熟不拘礼也。”

    “那末军师当心了。”

    “只管放心。”

    小船上的汉兵一声吆喝:“军师出舱。”莫道酱(将)缸打碎――架子尚在。

    孔明赤着脚,照样还踱起了方步。出船舱,到后艄站定。一看,后面一条大号战舰,扯起了三道风帆,渐渐追近小船。船上站满吴兵,已看得很清楚;为首的果然是那两员“天将”:徐盛、丁奉,他们在七星坛上杀错了人,迁怒于我了。

    徐、丁二将朝小船上看去,见船舱里走出一个人来,裸头、赤脚、短套,披头散发,三绺须髯蓬蓬松松:果然是逃走的诸葛亮。两人暗暗恨道:你为了叫我们上当,不异将自己的衣冠都脱给周济穿了。好一条金蝉脱壳之计,差一点送了我们的脑袋!两人商量道:我们现在不能用硬功。因为小船行得也不慢,而且还没有扯篷,一扯篷的话,我们的大船肯定追不上它的。所以只有用软功,把诸葛亮骗回去。于是,命令手下停止鸣金。江面上顿时安静下来,只有两只船冲击波涛的哗哗之声。徐盛、丁奉二人强装笑脸,对诸葛亮把手一拱:“哎!前面小船上诸葛军师,小将徐盛、丁奉有礼了!”

    “不敢。二位将军到此何事?”

    “军师向上苍借得东风,功德无量,咱们大都督感恩非浅,设下贺功喜宴,特地为军师庆功。不料军师不辞而别。所以大都督命咱们追赶而来,请军师回船,畅饮贺功喜酒,然后还要共议破曹的将令。万望军师快快掉转船头,随咱们一同回转三江。”

    军师对着他们一声冷笑,我专门给别人掮木梢的,而你们倒想来给我上当,怎么会给你们得逞呢?刚刚在七星坛上钻的圈套,你们已经忘记啦!真正可发一笑。孔明对他们用驾官指头一指,提高了嗓门――孔明生就一副好嗓子,中气也不错,只是平时落了静功,嗓子用得非常节约和讲究,轻易不肯高声。现在遇到这种非用高嗓门不可的特殊场合,他便把调门提高八度,开足共鸣腔,声音非常洪亮,传得很远:“徐、丁二将听了:想那周郎欲破曹兵,缺少东风,故而将台之上口吐鲜红。亮为助江东用兵,特向上苍借得东风三日。不料周郎心怀鬼胎,恩将仇报,命你二人上得七星坛,欲取本军师的首级。亮略施小计,金蝉脱壳。料定二位必然以假作真,误杀周济,而又不加详察。回至大帐交令,周郎方才看出乃是胞弟之头颅。顿时悲痛万分,而后杀性倍增,遂命二位再来追赶,拿到本军师,将功抵罪。尔等如此往返,故而来迟也。”

    徐盛、丁奉听完这番话,互相看了一眼,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心里想,我们这种人象端午日的棕子――被他裹(估)死了。

    孔明见他们听了沉默不语,继续说道:“二位将军,本军师奉劝你们不必追赶,速速回营传告周郎,命他早早安排破曹大事,休得错过东风。倘若尔等不听良言劝解,定要追赶,那也无妨,本军师有常山赵子龙在此。”说罢,也不管他们反应如何,自顾自返身进舱。

    徐、丁二将听说常山赵子龙也在船上,心里怦地一跳,假如赵云在船上,我们两人哪里是他的对手!要不要追?不追,回去不能交令;追,心里有点汗毛凛凛。再一想,不要再上他的当了。赵云这种名将怎么会在这样小的渔船上呢?他要来的话,定然乘坐大号艨艟,船上大纛旗高飘。坐这种船来,至多是偏裨牙将。孔明生怕我们紧追不舍,故意抬出赵云这块金字招牌来吓唬我们,让他可以安然无恙地逃回樊口山。这怎么办得到呢?既然已经追近了,岂能被他三言两语再吓退回去?此番再空手而回定然再被都督治罪。于是一声命令:“追!”

    顿时金锣之声又起,喧嚣不已:“呔!前面诸葛亮慢走哎――!”

    孔明回到舱里坐定。赵云上前问,军师,你与他们讲了些什么?

    孔明说,无非是晓之以理,喻之以利,劝他们不要追赶。最后把你这块牌打出去,吓退了他们拉倒。

    赵云说,不知能不能吓退噢?

    孔明说,你这块牌子是是在长坂坡百万军中一天一夜杀出来的,谁人不服?料想他们不敢追了。

    刚说到这儿,只听后面“乓……!”“诸葛亮慢走哎!”锣声、喊声交杂成一片。

    子龙说,你看,果然吓不退。看来我的牌子还不够呐,还不足以使敌人闻风丧胆。

    孔明说,不,不是不响,而是太响。他们以为,象你这样的名将决不会在这种小船上的,不过是用你的名字去骗他们。那末你就出去显一显身手让他们开开眼界。这样,他们就会死心塌地地回去了。

    赵云答应一声,转身欲走。

    “且慢。”孔明喊住他问道:“本军师命你携带的弓箭可在身旁?”

    “遵照军师吩咐,末将携带宝雕弓一张、月牙箭一支在此。”

    孔明点点头,从身边掏出一封信来,交给赵云。说:“将它绑在箭杆之上,射与他们。”

    赵云接过信来一看,是写给周瑜的。便问,军师一离三江,孙、刘便成敌国,缘何还要跟周郎书信往来?

    孔明说,虽则终成敌国,但通信仍有必要。我与他共事了一个月,临别总要留言几句。

    子龙心里明白,这信上不会有什么好言好语的。

    一点不错!这种信都是催命贴,周瑜看了要短命的。其实,这封信还比较客气,跟他开开玩笑而已。等以后到芦花荡时孔明给周瑜的一封信,他看了真的要断气的。

    这时候,赵云把信往勒甲缝里塞好,转身往后艄跑去。

    汉兵响报:“赵大将军出舱!”

    子龙提起甲拦裙跨上船艄,面对江东的大船,他负眉倒竖,虎目圆睁。喝道:“呔!来者吴兵吴将听了,可认识常山赵云否?

    徐盛、丁奉猛听一声喝,只见这员大将银盔银甲遍体银装。虽然大家都未见过面,但从赵云这种能够压倒一切的气概和威势上已经看出来,这个身材并不算高的大将,就是顶天立地的赵子龙,绝非冒牌。两将顿感震栗不已。全船吴兵也为之惊恐万状,“赵子龙!赵子龙……”

    就在这一阵骚乱之际,子龙从飞羽袋中抽出一支月牙箭,把勒甲缝里的信拿出来,往箭杆上一卷;狮蛮带上抽几根丝线,把信扎牢。

    徐、丁二将因为隔着一定的水面,看起来并不十分真切。只见这赵子龙蛮不讲理,出来就要射箭,又见他在箭上绕来转去,不知弄些什么名堂。心想,哦,大概在放毒药,射毒箭。人家的毒药箭就是事先准备好的,他怎么临时装上去的,象吃面条加胡椒粉一样?你想一箭射死我们两个吗?虽然你武艺高超,养由基地只箭射百步,现在相距这么三、四十丈水面,你的箭射得到的?再说,箭是暗器,要趁人不备而发,才能奏效。我们尽管本领比你差,然而,这么面对面看着你射,倘若还会被你射中,那我们确实应该死了。倒要看看你这一箭怎么个射法。

    赵云不慌不忙扎好信,左手从腰间摘下弓来,月牙箭扣上弓弦。划桨的弟兄明白赵云的意思,立即停止划动,等待后面大船靠近。赵云见大船进入射程之内,弓开如满月,三指一脱,“当!嘶――”一箭射去。只见满船的吴兵全都一个踉跄。

    正是:万般善言谁肯信,一支利箭方知真。

    欲知此箭奥妙所在,且听下回分解。

    如果觉得《评书三国》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88106 http://www.8810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