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开弓断索子龙传言 临舱抱笔孔明议计

    第五回 开弓断索子龙传言 临舱抱笔孔明议计 (第2/3页)

    “谢皇叔!”

    王四磕过头,站起身来退到外面,拖住了一个不认识的手下就问:“老兄,请问你,辕门上的传宣官乃是何等职务?”

    被问的手下听说他是军师船上的老大,知道他是个老大粗,对官场一窍不通,便同他开玩笑道:“你做了官还不知道这官的职务吗?”

    “我第一次做官,不懂,请你讲给我听听。”

    “老兄,这传宣官职位可高啦!皇叔回到城里之后,皇叔在大堂上,你就在大门口,任何人要见皇叔,都要先跟你说,你再去报禀皇叔。如果你不给他进去传话,再大的官也不能进去见皇叔。你说这权力大吧!”

    “真的?”

    “谁来骗你。”

    王四很开心:这个官的权力真不小。他兴冲冲回到船上,把诸葛亮的东西统统搬到营里。从此以后,王四就一直跟着刘备,自以为做了大官了。也自在这种倒楣人要碰到他的手里。周瑜死了过后,庞统到柴桑吊丧已毕,到荆州役投奔刘备。在辕门口撞着王四。庞统向来目中无人,哪知这王四首次做官,眼睛也长在头顶上。两个自高自大的人碰在一起。怎么会不吵起来呢?其实,什么传宣官,门公罢了。地上滚到芦席上,仍旧是个差役。

    把王四打发掉以后,军师就传令起鼓升帐。刘备说,要不要先喝一杯贺功喜酒,为军师洗洗尘?孔明摇摇头说,在这个时候大可不必,待等赤壁之战结束,若能按照我的计划发了大财,那时再痛痛快快和众文武畅饮贺功喜酒。现在还不可能,我们的令箭必须抢在周郎之前奏效。

    霎时,聚将鼓起,号炮三响。文官武将闻声迅速赶到大帐聚集。大家心中有数:军师出去了那么长的时间,今天回来第一次升帐,肯定有一批特里特别,稀奇古怪的令箭发出来。大家对孔明的发令都很感兴趣,也都乐意接受他的令。一是他的令箭奥妙无穷,二是按照他的将令行事,不论大小强弱,都有功可得。好象接了令箭并不是去与敌人交战,而是去参加一场十分有趣却又有微利可图的游戏。主将有了这样的威信,事情就好办多了。凡是杰出的将帅,他所发的令箭,接令者非但不会感到为难、恐惧,相反能受到鼓舞和激励,充满必胜的信心。此时,两旁卫士虎威连连:“军师升帐!呼――”

    刘备先走上大帐,在上首位子里坐定。关君侯坐在下首。公子刘琦坐在皇叔边上。中间虎案后面的座位空着。接着,孔明一声痰嗽,迈上帐来。口中自语道:“自出茅庐逾半载,纶巾羽扇辅炎汉。”

    诸葛亮自三月份出山,到现在十一月,已经整整八个月了。虽则只有半年有余,但事情倒干了好几桩。今日一战,可辅助刘备夺得三分天下。

    孔明居中坐定。众文武一齐上前参见。孔明把羽扇一招:“列位少礼。站过两厢。”文东武西,两旁站列。

    诸葛亮放下羽扇,从袖中拿出一大迭锦囊,往左边桌角上一放。有点头脑的文武看到这迭锦囊,都知道这些东西力重千钧,曹家的百万人马的完结和刘氏基业的复兴都是从这迭锦囊中决定的。众文武对此已很熟悉,知道军师神机妙算,保险样样兑现。孔明对两旁扫视一下,然后侃侃而言:“众位将军,列位先生!亮自过江以来,激东吴,闹曹操,南北交兵。如今曹孟德将长江舟船连环攀搭,本军师七星坛祭得东风。今夜周郎火烧连环舟,赤壁鏖兵,我军从中渔利。”

    孔明把最后四个字说得特别清晰响亮。这是在发令前,先告诉大家这次交战的宗旨和原则是:我们此番参战的目的是图利。利者,即夺取曹操的兵马粮饷。因此要尽是避免交锋,不用着力杀伤曹兵,更不需去捉拿曹操本人。捉住曹操,有损无益,况且在赤壁战场上也捉不牢他。与曹兵曹将厮杀,是江东的事,捉曹操让周瑜去捉,我们唯利是图。

    孔明把这个指导思想给大家讲明确之后,就从令架上拔起第一支令箭,左手拿第一封锦囊……

    孔明发的令是没有人要抢的。因为他前两次用兵都是先差文,后遣武;先用弱,后用强的。所以大将们并不寄有希望,好多人看都不朝那里看。只有文官们都伸长了头颈,睁大了眼睛等在那里,希望这支头令有幸落到自己头上。

    不料今天孔明变换花样了。因为这次的事情既多且杂,有的任务需要几路人马配合完成,有的却是一人要充数役。因此,只能根据事情的轻重简繁和发生的时间先后为序,文武强弱只得混合使用了。军师对武将班中看了眼,唤道:“子龙听令。”

    两旁文武大出意料之外:怎么这次的头令不差孙乾而叫赵云了呢?

    子龙也很觉突然。心想,我刚刚交掉一支令箭,现在头令又叫我,真是光彩得很。立即从旁闪出,拱手道:“末将赵云在。”

    “将令一支,锦囊一封,带兵九千……”

    赵云想,你的用兵总是与众不同。既用九千,何不干脆一万?若一万太多,那末索性五千,怎么不尴不尬用这九千兵?

    你别急,听下去就知道了。孔明有数学道理在里面,九千刚刚正好,一万或五千倒反而尴尬了。

    孔明继续说道:“再到偏裨牙将这中挑选两员副将,面貌须与将军略为相似,命他们身穿银盔银甲手捧银枪,胯下白马,打起将军的旗号。如此,共有三个赵子龙。

    赵云想,我一个人就把那百万曹军冲得落花流水,这次有火攻,还有江东数万兵将,怎么倒要三个赵云?

    孔明见他沉默不语,若有所思,已猜透了他的心思。想道,长坂坡也不是完全靠你一个人的拚杀,有徐庶、文聘等人暗中帮忙,还有各种因素凑合而成了你的那种震惊天下的壮举,那是极为难得的特殊条件的组合。不信你再去冲一冲曹操的大营看,肯定完蛋!更何况今天我们的应战只是为了发横财,不是叫你冲来杀去,所以非要三个赵云不可。孔明接着讲:“三个子龙各带三千人马。”三三得九千,不多不少正好。如果是一万或五千就难以分均匀了,而且叫起来“几千几百几十几个几……”一点不爽气。“二十一日黎明时代,埋伏在乌林一带的树林之中,按锦囊行事,劫取曹营四百辆饷银车,共计白银二千万两。”

    两旁文武都为之一震。跟了刘备,大家都寒酸惯了;平日里的开支要精打细算,扳着指头过日子。忽听得有这么巨大的一个数字,大家都为之一呆,好象在怀疑自己的耳朵有毛病。

    刘皇叔对孔明望望:你有没有说错?这一下子就能到手二千万两银子,是真的?我穷刘备还不知道二千万两银子能堆得怎样高呢。我只要有了二十万两就很不错了!哪敢有这么大的指望。

    孔明想,别少见多怪的,这一点点算得了什么呢?你要成大业、兴汉室,再加十倍都不够,这区区银两只能作为你打天下的第一步本钱。

    子龙正要接令,孔明说:“慢。你这样的大将如果只担负这一点极其容易的事情,未免太大材小用了,我这军师就没法当了,人手不够的呀!还有一桩要事:劫取饷银车后,即刻赶赴南彝陵道埋伏。要注意:彝陵道有南北两条,必须埋伏在南边,北边的路曹操不会走的。二十二日中午时分,曹孟德败走南彝陵道,将军按锦囊所示,从旁杀出,前后截获降兵四十万。”

    接诸葛亮的令箭就舒服在这一点上。他把时间、地点、方法以及能有多少收获,统统给你算好了,你只要不折不扣地执行他的命令,便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刘备想,既有银子,又有降兵,光这一条令箭,我已经可以彻底大翻身了。没有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我对这些连想都不敢想。

    的确,赤壁一仗,曹操的一半家当是被子龙这条银枪挑到刘备那里去的。做生意卖货物要看当口,用大将也看当口的。长坂坡到现在只有两个月零一点,曹兵曹将记忆犹新,听到“常山赵”,个个亡魂丧胆,何况是在大败之后,惊弓之鸟,毫无斗志。所以,二千万两银子和四十万降兵是手到拈来,十分容易就得到了。

    赵云这才接过令箭,拿了锦囊,退出大帐。看过锦囊之后,立即点齐九千兵。再到偏裨牙将这中去挑选两员副将。孔明知道,和赵云模样相象的武将是可以找几个出来的。倘然要找一个与关心羽、张飞相象的人就困难得多了,甚至找不到,除了他们的儿子之外,恐怕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出”的了。果然,赵云挑到的两员牙将,是弟兄二人,阿哥叫何仁,兄弟叫何友,与赵云的面貌真的有三分相似。三国中的武将使用大刀、长枪的最为普通,这弟兄俩本来就是用浑铁枪的。赵云拿出两套自己穿的银盔银甲来,叫他们换上。两个人连连摇手:“赵将军休得打趣,你的盔甲我等怎敢冒昧穿戴。”

    “不妨,只管穿了。”

    子龙就把军师的将令和锦囊上的具体内容同他们大致地讲了一遍。

    弟兄两人一听,惊喜异常:真有这样的美差使?阿哥对兄弟看看,何友对何仁望望:我们这辈子吃了这碗武把式的饭,能够穿上赵大将军的盔甲,打着他的旗号,在敌将面前显耀一声:“问俺名姓,你坐稳马背。本将军非是旁人,常山赵云是也。”即使回来马上就死,口眼也闭的了。两人换好盔甲,再去挑了两匹白马和换上两条银枪。弟兄俩绰枪上马,后面“常山赵”的白缎子大旗高飘,顿时觉得威风凛凛,与真的赵子龙一般无二了。心想,凭着这身服饰和这面旗号,足可使敌将退避三舍,闻风逃遁了。此番再不大出一下风头,更待何时!

    事情就坏在这种想出风头上。不自量力,老是抢在头里耀武扬威。结果屡屡把赵云的金字招牌砸掉,子龙只得亲自去挽回声誉。这一点,孔明是料到的。但总的来讲,还是利多弊少。如果没有他们把敌将搞得七劳八素,那二千万两银子和四十万降兵,赵子龙就不能那么轻易到手。诸葛亮的目的,就是要让赵云尽是避免与曹将厮杀,而集中全部力量来捞东西。

    子龙最后交给他们每人三支烙有“常山赵”字样的箭,特别嘱咐他们,回来时不能少了一支!于是,三个赵云各带三千人马,分头出发。

    大帐上孔明继续在发令。他拔出第二支令箭,拿起第二封锦囊。

    张飞对二哥看看:军师今天的发令一反常态,按照一般发令的常规,先主后次,先武后文,先强后弱的顺序进行了。刚刚老赵接了头令已走,接下来的二令看来我们两有份了,不是你,定是我。

    关羽对他点点头:那是当然。――哼!你别想当然,今天根本不会来叫你的,要你自己上去讨了差,才给你一件事做做。就象前次一样,“将军虽好,本军师不用。”

    帐上的文官和其他几员蹩脚武将也和张飞的看法相同,知道这二令没有自己的份了。他们倒也很有点自知之明,看都不对这支令箭看。

    诸葛亮点名道:“毛、苟二将听令。”

    防不胜防。毛仁、苟璋根本没有接第二令的思想准备,听得点名,两个人四只眼睛互相对视着愣在那里。他们想,军师是叫我们吗?不会吧!赵将军接头令理所当然,叫我们接二令,恐怕我们胜任不起呢!况且关、张二将还未接令。看来不是叫我们。但发现军师和所有人的目光都朝这里看来,他们这才知道确实没有听错,实实在在是叫他们。心想,嘻嘻!脸上飞金。连忙跨步上前,高兴地应道:“毛仁在。”

    “苟璋有。”

    “将令一支,锦囊一封,带兵三千,外罩吴兵的军衣。毛将军改扮严州解粮官正,苟璋改扮严州解粮官副。率大船一百零八条,木筏三里,今晚三更时分,埋伏在聚铁江附近的另一条横江之中。待等吴将甘宁将曹操的粮营攻下之后,尔等按锦囊所嘱,前去偷取军粮。

    毛苟二将对诸葛亮看看:你好事不教我们,却叫我们去作贼!大庭广众公开宣称“偷取军粮”!我们姓了毛、苟,你真当我们是猫和狗啊!就算难得做一次贼吧,到甘宁手里去偷,那还不是铤而走险,白白送命!甘宁号称江东赵子龙,可见功夫不小,尤其擅长水战,而且聪明机警,万一被他发觉,我们非但偷不到米,反而会把一万零八条大船、三里木筏同我们的性命统统送掉。所以两人呆只地望着军师,却不敢接令。

    孔明用一对清澈明亮而又充满信心的眼神看着他们:你们只管放心前去。我据说的偷是一种戏谑口吻,实际上是就是智取。所谓兵不厌诈嘛。粮是曹操的,江东人可以去劫,你们为何不能去夺呢?!当然,你们也不需象真的做贼那样鬼鬼祟祟,尽管堂而皇之去取好了,甚至不劳你们亲自动手,吴兵会把一包包粮米自觉自愿地搬到你们的船上和木筏上来的。因此说道:“二位将军放心便了,亮有周郎的令箭一支在此。”

    诸葛亮将自己的令箭放在案桌上,再从靴统里抽出那支周瑜的密令递给毛、苟。

    毛、苟暗想,怪不得你叫我们去偷,原来你自己也是个惯偷,从江东学到了一手行窃的好本领,偷回来一支令箭,再叫我们去偷粮。

    孔明说,这支令箭当然不是我偷来的,而是周瑜心悦诚服地给我建坛祭风的。而后,他贻然大方地放在我身边,被我顺便带回来了。今天早上带来,你们下半夜就可以令取粮而予奉还。周瑜象在做梦一样,根本还来不及醒呢,哪里还想得着这支不常用的令箭呢!

    毛、苟听孔明这么一席话,方才放大胆量伸手接令。一看,哟!还不是一一般的正令,而是密令中的第一支:子令。心想,我们的人虽是假冒的,但令箭却是真价实货,那就不用担惊受怕了。因为火烧赤壁的场面那么大,那么乱,人那么多,那么杂,况且三家兵马混在一起,难以识别敌我,在任何情况下,都只能采取只认令箭不认人的办法。再说,军师叫我们改扮严州解粮官,冷落地方冷落人,江东六郡八十一州,甘宁总不见得每个州的文武官员都认识,更何况解粮官也未必是头面人物。两人想到这里,这才脸上露出了笑容,欣然从命。

    孔明嘱咐道,到了聚铁江之后,毛仁不要上岸,就在大船和木排上跳来跳去,指挥装米,以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装得既快又多。苟璋到岸上去和江东大将敷衍,分散他的注意力。这就叫“猫一般的跳,狗一般的叫”。聚铁山上共有一百六、七十万石米,但你们最多只能取九成,要留一成给周瑜,使他有一口气好咽。

    孔明的良心还算平,不料这两个人的心比你还要狠。他们想,反正总是做一次贼,多偷少偷总归是偷,要偷就要偷个彻底。你军师只要九成,那末多得的一成咱们两个人坐地分赃,每人至少八万石,吃风世都吃不完。殊不知,任何事情总要讲一个适可而止,要留一点余地,做得太绝,抠到人家肉里,对自己没有好处。他们两人为了多取一成米,差一点弄得一成都不成,险险乎连“猫”命“狗”命都送掉。

    孔明又叮嘱道,偷米的时间限在两个时辰之内。在这两个时辰中,我担保你们太平无事。一到两个时辰,即使粮米装载为数不多,你们切不可流连忘返,马上要走。倘若超过时间而不走,一切后果由你们自己负责。这一点一定要牢记。

    毛、苟应声“遵命”,接了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