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奔单骑曹操临大厄 保散财糜竺遇敌人

    第九回 奔单骑曹操临大厄 保散财糜竺遇敌人 (第2/3页)

你们是我多年的护卫份上,饶了你们两条命。都督怒气冲冲,说道:“尔等实实地该死!”

    “是。大都督,咱们马上追赶上前,拿住曹操这老王八蛋,将功抵罪!”

    “本督有众将在此,不劳尔等费心。”你们现在正是倒楣的时候,成事来足,败事有余,跟在我身边,连我也要晦气的。“尔等在此看守战船,等候本督归来。”这样不动脑筋的事总不会做坏了吧。

    “遵大都督吩咐。”心想,看守船那是万无一失了。

    俗话说,运来推不开,倒楣一齐来。这两个家伙不知交的是什么运,连船都看不牢。到天亮前,假孔明、假赵云救了偷米的毛、苟之后,绕道回去,路经赤壁江边,徐、丁二将见了诸葛亮和赵云的旗号,心有余悸,吓得充舟登岸而逃。刘家的人胃口通海的,不但曹家的东西要掠,孙家的东西也要捞的,顺手牵羊把他们这些战船连在粮船和木排上,拖了就跑。到天明周瑜收兵要回三江口时,江边一只船都没有了。

    不提徐、丁二将,单说周瑜把令旗一挥,首当其冲,率兵追赶曹操。吴兵杀声震天:“呔!曹操慢走哎!”“捉拿老王八哪!”……

    曹操虽然跑在最前面,但是回头一望,追兵越来越近了,这批拉车子的滑背马毕竟跑不快。曹操想,别说被他们在半路上追到,即使不追上,跟我相差一步,那也糟透了:我逃到聚铁山,他们跟到聚铁山;我逃上山,他们追上山;我还未站稳脚跟,山上的人马也无准备,来不及布阵御敌,那只得放弃聚铁山再逃,这座粮营等于拱手送给他们。此乃谓之走马失地,是兵家之大忌。最好想个办法,把周瑜的军队拦一拦,这样就可以拉开一段相当的距离,我先赶到聚铁山,布防停当,他再追到,那就不要紧了。曹操的一对三角眼骨碌一转,办法有了。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小兵在战场上拚命,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铜钿银子?故而丞相一声命令:“传老夫将令:上至将校,下至兵卒,一概抛弃身上所有的金银,回转皇城加倍补偿。”

    命令一下,大家明白丞相的用意,觉得是个好办法。心想,与其被敌军追上性命不保,还不如丢掉些金银,用金银换一条性命总是合算的,所谓破财消灾也。大家非常踊跃。小兵们身上的铜钿银子是有限的,但也慷慨解囊,尽其所有,文官武将身上的金银玉器要多一点,不分贵贱,统统倾囊而出。顷刻间,雪白的银子,蜡黄的金子,晶莹剔透的玉器古玩,在火光中“刷……”象雨点一般地往地上倾泻。真个是黄金铺路,白银遮道,碧玉点缀。到底是四、五十万的军队,丢下的东西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好一条金碧辉煌的富贵大道!丢掉金银,人马过去。

    背后周瑜紧追不舍,片刻就到。都督在马背一看,熠熠发光,遍地金银。鄙视地一笑:曹操啊曹操,你也真是穷思极想,企图用金银来买倒我周瑜。哼,你也太小看人了!这些金银根本不在我的眼里。为了破你的百万军队,我花去的本钱远远不止十倍于这个价值。只有将你生擒活捉,才能加利奉还于我。其实,周瑜的算盘错就错在这时,贪心不足,要想做大买卖,连自己的本钱也没有捞回。而孔明就与其相反,知道在长江边是捉不住曹操的,华容道上虽然能够稳稳抓住他,但捉了也是有损无益,这把算盘就打得精了。而周瑜认为,只要捉牢曹操,胜过金山银海。而且周瑜还想,这片土地现在都属于我的了,这些金银反正都在我的手掌之中,急什么呢?等我拿到了曹操,回来时只要顺便拾拾好了……哼,你想得太天真了!回来时再想拾,还会原封不动地等待你吗?早就被刘家弟兄拾得精光了!。

    这时候,就在大路旁侧里二里路外的树木之中,埋伏着一批军队,他们在三更之前就守候在这里了。为首者是一位文官,坐在马上。旗帜卷在那里,不知何许样人也。要等事情办妥,才把大旗亮开。但我说书的要先把他说穿的。这就是孔明派在赤壁附近的第二路伏兵。这位文官便是糜竺。糜子仲带来的三千小卒,身上的号衣都反穿着,好象现在新式的两用衫,这是诸葛亮筹划细致:到战场上来捞外快,又是文官带领,自然不可能堂而皇之地干,终究有点危险。而号衣一反穿,曹家、孙家的小兵都会以为是他们自己的弟兄,那就要平安不少。三千弟兄分成三拔,各司其职:一千是保卫队,个个手执钢刀,万一遇到不可避免的敌人,由他们交战厮杀;另外一千是照明队,背上都有两只竹筒,里面插好火把,专门负责在拾金银时照明的。虽然此地离赤壁不远,火光照得通明,但金银大多是细小的,为了拾得干净、彻底起见,还要加上二千只火把照明;还有一千弟兄是拾金队,就是专门拾金银的,每个手中有一块二尺见方的包袱布,都象是变古彩戏法的。

    糜竺还不太相信路上有金银可拾,在马背上暗暗嘀咕道:“奉了军师命令,前来拾金银。”话刚落完,连忙把下巴托住,自己觉得说出来口软,象说梦话似的。但是,军师的锦囊是无可非议的,样样兑现、不容置疑,他命令这么做,只好服从调遣,可心中实在不踏实。吩咐手下:“来呀,去往前边打,路上可有金银。”

    小兵到路边一看了一看,回来复道,金子银子并不见,砂子石子倒不少。

    糜竺想,军师说有金银,那不会错。既来之,则安之,我们就再等一会儿吧。

    突然听见杀声大作,火光冲天。虽然是在烧曹兵曹将,但火势实在猛,在三里路外看火烧都有点心惊肉跳。过了一会儿,听得大道上马蹿纷杂,人声喧闹,如潮水一般地由西向东涌来。从树林里望出动,三里之外的大道上的情景看得清清楚楚。小兵一望,“嗨,曹操!”刘备的手下大多数都认识曹操的,因为是老对手了。只见曹孟德飞马逃窜,后面众文武相随,数十万曹兵前拥后推,争相逃命,溃不成军。忽然,又见这些文武、小兵个个掏袖子,摸口袋,把雪亮的东西唰唰唰唰地往地上抛。糜大夫看着好笑,从心底里佩服孔明军师有道理,把别人口袋里装的东西都算得准确无误。小兵们看得垂涎欲滴,心热手痒。看到曹兵跑完,就迫不及待地要上前去拾。糜竺说,不行,军师的锦囊上吩咐,要等周瑜的追兵过了之后才能拾。小兵不懈地说,江东军队一到,不是要被他们拾光了吗?糜竺解释道,军师锦囊上早已写得明白,说他们不会拾的。“怎么不会呢?金子银子哪个不要!”糜竺说,如果他们拾光,那也没有办法。这不是我们的过错,而是军师的失算。性命要紧,大家不要冒险。我们是从中渔利,只好偷偷摸摸,既要避开曹兵,又不能碰上吴卒,否则要偷鸡不着蚀把米的。正在说话间,听得西边的号声、炮声、杀声、鼓声、马蹿声、步伐声越来越近。汉兵们一看,果然江东的追兵已经到来。大家瞪着眼睛看他们到底拾不拾。

    周瑜已经打定主意,准备得胜回来顺便拾取。但是再一想,我是这样打算的,弟兄们并不知道,他们看到金银自然要拾的。你也拾,我也拾,队伍就散了,怎么还能去追曹操呢。只有发一道强制性的命令,制止这种行为。所以传令道:“来!传本督将令:拿到曹孟德,赏金千两,谁敢在些拾取金银,按军法立斩!”

    传令兵圈马往回跑,边跑边把都督的将令传达下去。吴兵们听见,异口同声应道:“是罗!”打胜仗的军队军纪严明,令行禁止,象铁一样,不比败军那样无法约束。一万八千军队继续前进,金银都在脚底下面踩过,看都没人看一眼。尤其是大将们,本来就不会架好了武器跳下马背,特地去拾一点金银的。

    都督下过令之后,还不放心。他想,尽管我的军队纪律严明,但近二万人的想法不可能全象我一样。只要有几个贪财的弟兄弯下腰去拾一块,就要引起别人眼红,也跟了去拾的。所以,周瑜一手执令旗,一手撩雉尾,在马上扭过身子,回头观望。这批军队全是步兵,周瑜骑的是高头大马,又在踏镫上站了起来,居高临下,看得很清。

    不出都督所料,眼皮薄的小兵确实有的。这么多的金银从脚下踏过,就象触电一样,心里发热。他们想,我们当兵打仗就是为了铜钿银子。如果能拾到一块稍微大一点的金子,可以抵上我们几个月的军饷呢!于是,嘴上答应“是罗”,身子一蹲,手在地上一捞,不管捞到是金是银,是大是小,就往口袋里一塞。

    正好周瑜回过头来看见。本来是斩齐的队伍,突然中间的一个人缩下去,非常明显。都督立即将令旗一摆:“停队!”

    大将们一听,知道肯定有人违令了。

    周瑜圈转马头往后扫去,到这个小兵面前勒马:“呔!大胆不法小卒,竟敢违抗本督将令!”

    这个吴兵刚刚站直身子,见大都督到了自己面前,吓得魂飞天外,连忙把手中的东西丢掉。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周瑜抽出宝剑,“嚓”地一剑,将他挥为两段。在战场上违抗将令,那当然没有什么好客气的。另外一些也拾了金银的,连忙偷偷地掏出来丢掉。有的小兵吓昏了,把身边的金银统统掏出来扔了。扔了以后才想起来,哎呀,这是出兵以前发的饷呀!是我的肉里钱,怎么也扔了呢!但是丢也丢了,又收不回来的,更不能向都督说明,只好抠心剜肉,自认倒楣。这笔进帐连诸葛亮都没有算到,拾曹家的金银还要收孙家的小费,那是万万没有想到的。

    周瑜将宝剑入匣,拨马回到队伍前面,挥舞令旗,率兵继续追赶。

    树林中的汉兵们看得清楚,江东兵将果然不拾,拾了也都呕出来的。糜竺等到周瑜的队伍跑光,心想,现在可以去拾了,这是一个空档,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而且军师只保我有一个时辰的险,即在一个时辰内,周瑜的人马是不可能回来的。但是,干这种既紧张、又有趣的差使,一个时辰是很快的,我们就要趁这段时间又快又好地把地上的金银拾光。

    于是,糜大夫带领三千弟兄出树林,到大路边。先命队伍站定,他自己骑了马在路中央朝四面侦察了一番,看清金银抛洒在多大的范围内。一看,圈子并不大。因为曹兵曹将几乎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丢的,很明显都在这一块地方。踏勘清楚,便命三千弟兄分三层把这块宝地团团围住:内层是拾金队;中层是照明队--一人手擎两个火把,两个人火把照料一个人,拾到哪里,照到哪里;外围是保卫队--背朝里,面向外,手执钢刀,提防意外。糜大夫吩咐,既要拾得快,又要拾得干净。

    那一千拾金队的弟兄也非常有秩序,事先都操练过的:包袱布往地上一摊,各人自拾面前金,莫管他人脚边银。拾清一处,往里推进一步……圈子越来越小。起初一千个人拾,后来变八百,再六百,四百……一直拾到中心点。总之一句话,比扫帚扫的还要干净。

    弟兄们在拾的时候,糜竺骑着马在外面兜圈子,一则注视四周动静,再则注意有没有人揩油。结果都很正经,没有人拿。一是因为糜竺以身作则,自己手都不沾;基二,拾了金银回去有赏的,大家不敢舞弊;第三,每人后边都有个照明的,旁边还有别的弟兄,互相监视着,外边糜大夫在四周巡视,大家也无法下手,更不愿担一个贪小利的不良名义。

    他们在这里拾,一批一批散兵游勇陆续经过,几十个一伙,几百个一群。一批落伍的曹兵,为追赶丞相大队,路过此地,发现地上有许多金银,猜到这是丞相为了阻拦追兵而用的遗金之计。好多弟兄都在拾,身上的号衣一律反穿着。他们想,这是谁家的人马呢?哦,大概是自己人。生怕江东兵要和他们抢夺,所以号衣反穿,使人家吃不准。他们比我们早到一步,运气好!我们插不进去了,那也就算了。看了一看,就继续赶路了。小股的吴兵路过的更多,--凡是不属于周瑜大队的人马,上岸后全都象散了群的鸟,各处“自由活动”,有的想捞外快,有的想立功;大将寻大功,小兵找小功。他们看到有一班反穿号衣的人在拾金银,心想,大概是自家弟兄。曹兵现在象脱缰的烈性马,又象丧家狗,狂奔乱窜,不可能有这样大的胆量和这么好的秩序。这所以要把号衣反穿,无非是都督不许拾,他们在偷偷摸摸捞油水,或者是都督布置下的拾金队,把曹兵曹将抛弃的金银收集在一起。那末,就让他们去拾吧。只怪我们的脚短,发不了这样的财。看过就走了。

    正当汉兵们快要拾完的时候,又来了一批吴兵,约三百余人。虽然他们也认为这班反穿号衣的老兄是自己人,但是,并不马上就跑。心想,反正他们就要拾完了,等他们走了之后,我们再去看看,或许我们也能沾一些便宜。

    总共不到一个时辰,地上的金银已经全部拾光,一千小兵的手中多多少少都是各人一包。照明队员把火把插好的插好,踩熄的踩熄,全都抽出腰间的钢刀:两千保护一千。糜竺集合队伍。三千军队立刻排得整整齐齐。糜大夫又吩咐,大家把号衣穿正。全体汉兵马上把号衣脱下,翻个身,重新穿上。打旗的小兵把大旗挥开。

    旁边那三百多个吴兵一看,他们的号衣上前面一个“刘”,后面一个“汉”。啊,是刘家的一班穷鬼!胆子倒真不小,竟敢跑到如火如荼的战场来拦路抢劫!但他们人数很多,大约有三千光景,比我们多十倍,奈何他们不得。再一看旗帜上:“大汉皇叔麾下,上大夫糜”。派头真大,大将都不派,来一个文质彬彬的大夫!吴兵见他们的队伍出发,三百个人一拥而上,趴在地上仔细搜寻。寻了半天,就连金银的屑屑都没有看见,象大扫除一样,一点也没遗漏。如果能拾到一丁点,他们倒也心平了。不料等了半天工夫,一点收获都没有,心里实在气愤得很。心想,站我们索性再等等看,或许有我们的大将路过,就请他追上去,夺回金银,也出出我们心头这口怨气。这些财物本来是曹操丢给大都督的,就应该让我们发点小财。所以他们呆在那里不走。

    过了不多一会,西边来了一骑,马上坐着一员白须老将,吴兵们一看,是老都督程普。

    程老将军怎么到这个时候才来呢?因为他是奉令接应黄盖的,听说老朋友中箭落水,就带着弟兄们在江面上搜寻,可是找了半天没有黄盖的影踪。后来得悉他已被韩当救起,并送到大都督那里去了,这才率军靠岸登陆。又得知周瑜率领大队追赶曹操去了,便带了本彪人马去援助歼敌,路经这里。

    吴兵看见程普,老远就大声喊道:“老都督慢走!”“程老将军慢走哎!”

    程普一看,是自己弟兄,便扣马问道:“军士们,有何军情?”

    吴兵告禀说,曹操为了阻挡都督追兵,在这里抛下许多金银。大都督追赶曹操要紧,来不及拾取。不料被刘备的人马来捞外快,拾得一干二净。每人一包,金银无数。喏喏喏,就在那边,刚走了不久。老都督,你赶快追上去,把这些金银夺取回来。

    程普想,刘备倒可恶得很。我们都督追得辛辛苦苦,他却派人来舒舒服服拾取金银。我现在赶上大队,一起去捉曹操,未必能被我捉牢,况且都督手下不乏人材,也不少我一个,凑热闹没多大意思。既然这里有这许金银,那夺它下来倒是一桩实实在在的功劳。但不知道刘家带兵是什么人。便问:“军士们,刘玄德麾下的哪位将军?”

    “嗨!老将军,如果有大将率领,那倒还气得过点,来的是一位文官。”

    程普想,刘家实在穷,大将都派不出一个,但又拚命想发财,竟然派个文官到战场上捞外快。真叫命穷心凶!“军士们,跟随老夫追赶上前,夺回金银。”

    “是。”

    吴兵们十分起劲,一路追,一路喊:“呔!孤穷兵留下金银,咱们程老将军来啦!”

    程普也在吆喝:“孤穷军慢走,留下金银!”

    糜竺带了三千兵点马而行,不费九牛二虎之力,得了这许多金银,心里洋洋得意:军师真是神机妙算!我接令时还满腹疑云,不敢相信,而且有点惊慌意乱,一个文人怎么能到战场上去虎口夺食!现在想来,只要算得准,非但真有金银可拾,而且毫无危险。回去一桩大功!

    正在此时,走在后面的汉兵已隐隐约约听得杀声,回头一看,果然有吴兵追来。立即高喊:“糜大夫,不好了,吴兵吴将追上来啦!”

    糜竺在马上回头一看,果然不错,一队人马赶来。便对弟兄们讲,大家不用慌!你们看,前面不远处就有一片茂密的竹林,我们只要钻进林子,吴将骑了马是进不来的。而且他们生怕中了军师的埋伏,必定不敢绕过竹林追赶。这都是军师锦囊上早有安排好的。大家跑快点!

    汉兵听说军师早就算准有追兵来,都定下心来。加快脚步向竹林奔去。

    程普追了一段路,心中开始犹豫起来了:诸葛亮既然能算准有金银可拾,难道就料不到有人会追吗?如果中了他的埋伏,非但金银别想夺到,恐怕性命也要丢掉。这种赔本的买卖我不能干。再说,虽然夺回这些金银是一桩功劳,但在整个赤壁之战当中,毕竟还只能算作微不足道的小事。况且现在是孙、刘联兵,诸葛亮到江东也做了几件好事,让穷刘备沾一点小便宜也不罪过的。那就算了。程老将军正打算下令收兵,忽然望见前面转弯处闪出一员大将。心想,你看,诸葛亮果然派大将接应来了。立即下令停队,自己扣住马匹,远远地察看动静。

    其实,来者并非孔明的救兵,而是已经反叛了的曹将路招。他骗取了乐进的战马,准备去投奔刘备。跑到半路,想想不妥:我以前曾经归顺过他,而他坚决不收;现在再去降他,他会要吗?再说,现在是诸葛亮在当家,他与我素不相识,收留的可能性是极小的。即使收了下来,刘备那么穷,我在那里也不会有什么好前途的。倒不如去投奔周瑜吧。一来,江东的实力本来不弱,这次大胜仗打下来,就更加强盛了,在他手下为将也有奔头;二来,周瑜目下正在追赶曹操,我若帮他一起去拿捉这老贼,他一定非常欢迎,我还可以马上立一点功劳,作为进见之礼。所以路招重新圈马回来。

    现在,路招看见迎而过来一支刘备的人马,后面还一员老将带兵追赶。不问可知是东吴的兵将,因为曹操的人马连逃命也来不及,哪有去追赶别人的工夫呢?路招感到奇怪:他们孙、刘联合,为什么要同室操戈,反目以待呢?侧耳一听,吴兵都喊“留下金银”。再对逃跑的汉兵一看,他们每个人的手里都提着一个小包袱。这才明白,原来是为了争夺一些金银,而不是真的在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