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招雄魂刘备设灵台 谋奸事彭羕寄反书

    第十六回 招雄魂刘备设灵台 谋奸事彭羕寄反书 (第2/3页)

处讨取救兵?”

    一句话勾起了刘备心底里的怒火,切齿恨道:“可恨刘封此贼,不肯发取救兵,袖手旁观,陷二弟于不拔之中。”

    张飞暴怒道:“这忘恩负义的小畜生,敢如此胆大妄为,老张却不能相容。大哥如何处置此贼?”

    “三弟,这逆贼不救云长,便是不忠大汉。孤已请军师命人往上庸召刘封入川。军师,可是?”

    “此罪不可轻饶!”张飞边说边想,我今日伤心过头,到现在连军师还没有拜见过,大哥提到军师,我才想起。便站起身来,十分歉意而又恭敬地行了一礼:“老师在上,老张糊涂,未曾叩拜,幸勿见责。”

    如今张飞已是一路诸侯的身价,足以同军师相提并论,但作为他的学生,张飞仍然不肯妄自尊大。孔明亦起身回礼,“三将军乃桓侯之尊,何必行此大礼。自从君侯归阴,主公终日悲伤。三将军理当相劝主公回城歇息,善保千金之躯,何故反助主上忧伤耶?”

    张飞理解大哥的心情和自己一样,也明白老师的一片好意。因此对刘备道:“大哥,二哥已亡,人死不能复生,宜少忧将息尊体,养精蓄锐,以待来日扫荡东吴,与二哥报仇!”

    言未已,一人号恸而来,“三叔,与我家父亲报仇雪恨!”

    张飞低头一看,扑倒在自己脚下的是一个年轻红脸后生,面貌声音酷肖云长,却一时想象不出此人是谁。遂将脸转向刘备,疑问道:“大哥,此位是谁?”

    刘备方才将关兴的来历说了一遍,介绍道,“三弟,此乃二弟云长之子关兴是也。”

    “喔,原是贤侄。”张飞悲喜交集,眼中又滴出泪,也不知是因为见了关兴感到高兴呢,还是触景生情又想到了关云长之死而产生的悲哀。心想,桃园结义似平就在眼前,如今我们的后辈都已长成一表人材,堂堂七尺之躯,这等威武,看着也令人兴奋。可我家二哥真个是红颜薄命,好没福气,反而丧身在东吴的手中。张飞以袖拭干泪珠,双手扶起关兴,“侄儿起身。”

    关兴站起身来,侍立在张飞的身旁。看到了关兴,张飞就越想关羽,也就越恨江东。暗想,此番出兵与兄报仇,我要令三军都要挂二哥之孝,杀到江东,让吴儿见了更加胆寒。既然大哥已决定出兵,那事不宜迟,让我速回东川早作准备。遂起身道:“大哥,待小弟回归东川整顿兵马。一待大哥传旨,小弟即刻发兵。还请大哥回城,将息贵体,也好同往江东报仇!”

    张飞一向快人快事,这一点大家都清楚,因此刘备也不留他,但深知三弟性烈,心中有事便要酗酒,每每滋事酿祸。刘备最担心的就是这件事。因而临行时奉劝道:“三弟,孤料理丧事非止一日,汝切莫以酒消愁,当善自保重身躯。”

    “大哥,自二哥去后,弟已觉人生无味,借酒解闷,故而常在醉乡。如今大哥为二哥报仇,小弟当谨听号令,岂敢再贪此物而误大事!小弟劝大哥不必过哀,千万珍重。弟告辞了。”

    刘备带了文武百官将张飞送出丧帐。见张飞上了马,刘备又再三叮嘱道:“三弟,少饮酒,休误愚兄大事。”

    张飞拱手道:“大哥放心,弟大事在身,必不饮酒误事。然刘封这小畜生逍遥法外……”

    “三弟无须多虑,愚兄再遣心腹往上庸召他回来。”说到这儿,见张飞圈马拱手了,再次告诫道:“三弟于路小心,愚兄不能远送了。”

    “大哥保重,小弟去也。”丧帐外有十八个燕将等候,跟了张飞一阵风似地去了。

    这里大家又回了进去。孔明再劝刘备回城,说道:“这丧帐自有关兴守灵,十多天下来,大家也都疲倦了,主公更须自重,切不可作残自己的身子。”刘备看了一眼文武,觉得大家陪了他这许多时,一夜都没睡好,面容憔悴,神情倦乏,自己也觉得四肢无力,这才应了孔明的话,只留关兴在此,带了文武百官回进了成都。来日,汉中王临殿,向孔明问道:“军师,孤命人上庸提吊逆子刘封与叛贼孟达,如何至今消息杳无,人影不见?”

    其实,孔明根本没有派人去上庸,只是在嘴上敷衍几句。这不是孔明故意抗旨违命,为了他的“联吴拒曹”的总纲领,不得不对刘备阳奉阴违。此时听得刘备提问这件事,便也佯作焦急道:“是啊,十来日不见动静,不知其中有何道理?”抬头对刘备说:“主公,待亮再遣快马赶去上庸,召来刘封与孟达。”心想,再拖他个十来日,时间一长,怒气一消,伐吴的事倩也就可以延缓了。

    刘备当即摇了一下头,说道:“不劳军师费心,孤自遣心腹前往。”心里转念道:我命人去召,谅不会拖延日期。实际上刘备并不是真的怀疑孔明,也不是不相信,只是在目前这样的局势下,刘备总觉得万事不能如意,深恐误了大事,所以觉得样样事情都由自己来做方才踏实称心。说县,亲自写下一道旨意,命刘封调守涪关,命孟达仍守上庸,免得他们结成帮,得知风声后趁此变心投靠曹操。所以先将他们分开,再逐个处置。写毕,命一心腹为差官立刻送旨去上庸。

    一向使刘备言听计从的孔明,今日被当面回拒,暗暗悲叹:刘备只重桃园之义,却不顾三分天下之危,看来汉业只有到此为止了。孔明深深感到从今以后刘备再也不会听信我的话,除非他能从血的教训中幡然醒悟。

    就在送走信使过后的片刻间,文班中走出一人,似谦似嘲地对刘备说:“千岁,君侯遭致实非公子刘封与副将孟达之过,尽是吾之罪也!”

    刘备注目视之,非是旁人,乃昔日“疯子” 彭羕。刘备不明白他讲这话的意思,也不清楚他代人受过的动机是什么,便问道:“永言,此话从何讲起?”

    “昔日庞士元落风坡中箭身亡,若无彭羕代理军师之职,主公早已回归荆州,主公不入川,军师亦不会将荆州重托君侯;君侯不坐镇荆州,便无今日杀生之祸。君侯横遭惨祸岂非皆因某一人而起?如今说来,当斩者非刘封、孟达之辈,乃彭羕也!”

    刘备碰到这种把罪责往自己身上拉的人倒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心想,进西川有你一份不小的功劳,但与云长遭灾并不相干,更不能与刘封、孟达之罪相提并论,你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呢?刘备在沉痛悲哀的心情下,无意去推敲彭羕这番话的涵义,只当他是劝自己不要杀害刘封等人,是一片善意。便将手一摆道:“永言休得多言,退下。”

    彭羕半疯半傻地笑着退了下去。刘备便传旨退殿。众臣纷纷退出,成都是西川的京都,每日里都有在京的上将带领弟兄巡哨。从赵云开始,每一员将军轮着一天,今日正轮着马超领班。马超退下殿后,带着五百弟兄出城,先往四郊兜了一个大圈子,然后往城中巡视。不料刚从郊外来到南门城畔,忽见一骑快马从他身旁擦肩而过。马超是个非常机敏的人,初时并不在意,一瞬间警惕起来:京都是王城要地,不能自由出入,此人怎敢急疾出城,这般胆大妄为?倒要问个明白。遂令军士回马追赶此人。

    军士一声高喊:“前面马上之人,慢走!”

    出城的人听到后面的叫声,回头见无数军士追赶而来,非但不停下,反而扬鞭催马疾驰迅跑。马超见此人神色鬼祟,不像个干正经事的人,便起疑心,催促战马似离弦之箭飞赶上前。前边此人见马超亲自来追,愈加慌乱,闻得马蹄声渐渐近来,料着无法脱身,便扣住了马匹,回身等马超赶上,行礼道:“四虎大将军,有何吩咐?”

    马超见他满脸的若无其事的样子,便知有些来路不明,也不与他多说,喝令军士道:“来,与我搜查!”

    那个时候的搜查,不须什么搜查证,只要是行迹可疑的人,随时随地都可以盘查搜身。此人一看眼前拥来数十个武士,都是彪形大汉,个个都像饿虎似地扑上来,早已吓得慌了神,忙翻身落马扑倒在马超的面前,苦苦哀告道:“不干小人之事,请四虎大将军饶命!”

    马超更觉此人话中蹊跷,必有隐情,遂将两旁军士喝住,大声责问道:“这等慌张出城,怀何鬼胎?从实招来!”

    此人颤抖着手,扯开了衣襟,在夹缝中摸了几摸,摸出了一封书信,诚惶诚恐地呈到了马超的面前,“马将军,非干小人之事,饶命则个。”

    马超将信展开,数行蝇头小字出现在目前,不由大吃一惊。定了一定神再看,仍然吃惊不小:原是一封反叛密信,上写道:“子庆,火速降曹,以防受擒,提兵伐川,羕为内应。书不尽言,切切。”落款是“彭羕”。马超看着这封信发起呆来,他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彭羕的反叛密信,刚才他还在大殿上为刘封等人分卸罪责,忽儿变成了叛逆者,两者怎么可以等同起来呢?但是书信上朝明写着彭羕二字,这还会是假吗?马超顿时怒气冲天,立即命人将他绑了,押进了城去。

    马超押着彭漾府中的家将,直往汉中王府而来。却说刘备自云长亡故以后,住了十多天丧帐,一直未进过内宫。今日吴夫人已多次相请,刘备只是独坐寝宫,暗自流泪。忽闻马超求见,刘备拭干眼泪,命他相见。

    “臣见千岁。”

    “孟起,进宫何事?”

    “臣郊外巡哨,捉拿一名奸细,特来禀知千岁。”说着,便将搜查到的一封密信递了上去。

    刘备本来哀伤过度,及至看了这一封信,盛火直冒,满面怒气,一时竟说不出话来。心想,彭羕这贼,我一向当他是个忠良之臣,每每总要垂顾于他,想不到人心叵测,他人不似我心,也是个不良之辈,借这个机会犯上作乱,趁火打劫,图谋,不轨。这种人留在身边于汉业不利。遂令道:“即刻将彭贼收监问罪!”说罢,便将案上笔砚端正,写就一道谕旨,交给马超,速即去办。

    马超问:“这奸细如何处置?”

    “与贼同罪,不可轻恕!”

    马超回到外边,先将这奸细收入监牢,然后带领弟兄穿街走巷来到了彭羕的府中。到厅堂上大喊道:“汉中王有旨。”

    彭羕独自正在内室饮酒,他送走了信使,便自酌自饮,十分心安理得,以为神鬼不知,深以为得计。彭茉一向被刘备引为心腹谋士,因何要反叛作乱呢?主要原因有二:第一点,昔日孔明围困西川都督张任时,彭羕献计诱出张任,但有一个附加条件,那就是西川平定以后,要封他为益州太守。当时孔明考虑到尽快夺下西川,就应允了他。可是刘备坐镇了三分天下,大封功臣时,益州太守这个美差却封给了老将严颜。彭羕以为受了愚弄,心里大为不满,从此对刘备等人耿耿于怀。第二点,前番关羽遭吴人杀戮,本来这完全是关羽自己的狂妄轻敌所致,而刘备将罪责发落在刘封和孟达的头上。彭羕和孟达最为知交,深知孟达对刘备也是满腹怨恨,便想乘此机会同孟达结成同党,共投大魏。因而写下密信叫孟达多多提防,自以为无人知晓。尤其是西川平定以后,彭茉渐渐失宠,军国大事一切都操纵在孔明等人手中,故而他无心于汉,萌生了外心。今日大殿上又拿出昔年装疯弄傻的样子,发了几句牢骚话,重提雒城旧事,为的是唤起刘备对他的信任。然而,刘备别说没意识到他这一点,就是听也不想听。这更触发了彭羕的谋反之心,毫不考虑结果,就写成了这封信。不料送信使出城才几步就被收监了。此刻他听得喝叫声,仍然没有意识到东窗事发,不慌不忙地放下酒杯,整顿袍帽,抢步出来双膝跪下,“臣彭羕接旨。”

    马超对他怒目而视看了片时,方才朗声宣读汉中王的旨意:“彭羕谋反叛逆,勾连孟达,唆使投魏,图谋不轨,反心昭然,命马超拘捕收监。钦此。”

    读毕,卫军早已像饿虎恶狼一样扑了上去,将彭羕去冠卸袍,戴枷上锁,押着就走。马超将彭羕送入大牢,进王府来禀复刘备。

    却说彭羕初时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他估计送信的人决不会出事,所以在班房中大叫大嚷:“缘何将我无故打入大牢?彭羕身犯何罪?速速放我,待我与汉中王当面质对!”一直叫了半天。到了天黑时分,既没人来问他的罪,也没人为他送水送饭。彭羕渐渐觉得气象不对,便静下心来好好地想了一想,够得着杀头条件的只有密谋叛乱一节,方才意识到谋反事发。心里忐忑,不敢再嚷,等候刘备大殿提审再作辩解。

    不料,刘备此刻的心情已经烦躁不安,哪有闲工夫来提审他。至深夜,令狱卒送一杯酒进大牢。时交三更,彭羕捧着汉中王送与他的一杯酒,知道是赐他服毒而亡,得个全尸,大哭大骂了一场。直哭得精疲力竭,骂得疯疯傻傻,方将这杯酒一饮而尽。无几,七窍流红,死于狱中。同时,刘备命人将这信使斩于西门之外。

    等到刘备处置了彭羕等人,天已放明。此事干得十分机密,从抓人到杀人,简直没人知道。其实,刘备并不是故意要隐瞒,而是不想惊动文武百官,以免再有人讨情。当孔明知道实情,人已杀,尸体也收拾了。心里又是一气:刘备意气用事,从此再不与我商量了,看来这个家我也没法当了。

    自从刘备为关羽开丧祭吊,终日啼哭,伤心过度,又逢彭羕叛反,心里又大大地气了一场,心力交瘁,便觉支撑不住,十二月中旬,病倒床榻。一病半个多月,病势稍愈。这一病,正好病过了年,这过年众文官都不敢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