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十二 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

    之十二 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 (第2/3页)

一回,留下“死诸葛走生仲达”的笑话。当然,诸葛亮主动出击也打过不少胜仗,如:从荆州与赵云“溯流而上,分定郡县”、平定南越、攻武都阴平两郡等,不过对手较弱。赤壁之战,联孙抗曹之方针主要应归功于诸葛亮。因此总体而言,虽然说诸葛亮的政治才能优于军事才能,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仍然可以跻身一流水平。中学历史书里画了两个三国人物的图像,一是曹操,旁书: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二是诸葛亮,旁书: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吾辈愚钝,当时不明白“杰出”与“著名”有何区别。现在想起来,“杰出”是盖棺论定,而“著名”算老几?臭名昭著、徒有虚名、名过其实的都可能是著名!这种误人子弟的教学内容在中学课本里多得很。如今屁大的官死后都能博得个“久经考验,卓越,优秀,伟大”之称号,何吝不以一词赐诸葛哉?厚今薄古,非所以教子孙后代也!

    诸葛亮的隆中对堪称古今中外战略思想的楷模之一。如果不是失荆州、关公败亡,诸葛亮差一点就成功了!但时势变易,战略思想也应该调整。所以我认为诸葛亮最大的败笔一不是街亭之战,二不是后继无人,而是他在刘备死后仍然沉溺于北定中原、恢复汉室的梦想,甚至脱离了隆中对的思想,变得一意孤行,穷兵黩武,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在这一点上,他无法象鲁肃和司马懿那样以平常心对待改朝换代。鲁肃曾对孙权说:“昔高帝(刘邦)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齐桓公、晋文公辅周)乎?肃窃料之,汉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