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十五 浪子姜维

    之十五 浪子姜维 (第2/3页)

姜维这样的遭遇,当然也很难理解姜维那种无时不在的隐隐失落感,他们大多对姜维出兵伐魏不苟同。只有降蜀的夏侯霸,成了姜维的得力助手,在伐魏之事上,两人可谓同病相怜,情投意合。

    离家、失母、去国,而且都是被动行为,姜维焉能处之释然?夫故土之情,人皆有之,譬之现代,有些地方因为工业开发,平山填河,很多美丽的村庄就此消失,代之以厂房烟囱,对于外出游子来说,故乡之形业已消失,此时维系故乡情感的最主要线索便是父母,次兄弟姐妹。设若时间推移,父母逝世,故乡情结残存弱缕,倘土葬再改为火葬,祖坟也没了,那时情结便名存实亡。姜维没有剪断故土之根,是因为对老母尚怀希冀。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母的音信更加杳茫,变得不可能。故土之根渐断,精神寄托唯有系于功名。

    姜维的心理漂泊固然可以因为蜀国君臣的知遇而减轻,但决不会消失,实际上我认为姜维一直不能摆脱这抹阴影,甚至影响了他的临阵发挥。三国志说姜维本人“羁旅托国,常怀危惧”,外人则讥讽姜维“投厝无所,身死宗灭”,这些都说明了姜维在蜀国的心理处境,其实是水面浮萍。所以,郤正论姜维:“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余,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贪厉浊,抑情自割也,直谓如是为足,不在多求。”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就不难理解姜维为什么不在乎金银美女享乐,对他来说,寻求精神解脱远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