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吕布其人

    论吕布其人 (第2/3页)

死期将至了。所谓的杀董立功,主观、客观分析后,荡然无存,只不过主旺,厮为虎作伥,主败,厮杀主弃城。大胆设想吕布有意借董卓之势强取天下,但加入董势后,虽得器重,但发现董政权始终摇摇欲坠,难已如愿,常抗之。可自己杀丁原已无法回众诸侯之列,只得为其卖命。在董势力大去后杀之……..这也只是我的猜想了…… 3“徐州之争”,吕布做过文官(丁原手下主簿)虽未立什么功,但至少应该知书达理才行。驻小沛也是暂借。这个借字可能有些人会忽略,但吕布应该不会。因为借小沛后夺徐州争议之处就在吕布为何打小沛上,照有些说法是应为张飞无德,欺压作恶,而吕布则是救万民于水火。助董卓火烧京城的吕布顿时思想觉悟在这一刻有了质地的飞跃?我想这句话行不通,市民生死并非吕布关注对象,董卓时期的种种表现足以说明,切不可断章取义,以赶走张飞就称他是救世主了。保守点来分析占徐州的原因是因为曹豹之死,此人和吕布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成为占徐州的直接导火索。这是大家都会觉得岳父被杀,理应报仇,无可厚非。而大家忘了吕布在亲情面前的作为了,他杀丁原和屠董卓并非是无个人利益可取而为之的。这次的徐州也是只为报仇而起兵的么?不是,吕布向来无视亲情,至少是轻视亲情。而此时为老丈人动武,正是和前两次一样,利益当前!此时机是让吕布看见还是陈宫等人就不得而知了。这客观的利益便是,一方太守,如此时不占徐州恐借人一辈子地了。不知道各位看官还记得这个借字么?此番事件之后,吕布便得徐州而刘备则暂借小沛了。而曹豹被杀之事也因真正目标的达成而不惜自灭了。于是吕布见刘备后不要找张飞报仇而是将他们客客气气得迎回小沛了。有句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此借地谋主,恩将仇报之人实在难称君子。

    4“生死之意”,死是必然结果,但意义却各不相同,三国时期。不少忠臣良将生死置之度外,为忠而亡,受之敬仰,为志而亡,受之爱戴,为义而亡,受之效仿,为情而亡,受之怜悯。任何时刻并非有人愿意去死,而求死之人想必已找到超越生死的意义,所以舍生取义。这是圣贤真正能做到的,吕布没有做到,所以他决非圣贤。尤其在圣贤倍出的三国时期,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