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识孔明几千年——三国演义中的管理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难识孔明几千年——三国演义中的管理 (第1/3页)

    1.“捉放曹”与“空城计”中的均衡思维赤壁大战,曹操“樯橹灰飞烟灭”而败走华容道,途中三笑孔明、周郎智谋不足,未在险要暗设伏兵。然而这一笑笑出赵子龙,二笑笑出张翼德,幸亏将士拼死抵挡才逃脱性命;三笑却笑出了关云长——曹操无奈只得亲自哀求关羽放行。念及旧日恩情,关羽义释曹操,一代枭雄才得以回归江陵。   诸葛亮料事如神,却用关羽把守最后一道关口,导致煮熟的鸭子飞掉,这令许多古人今人扼腕叹息——然而另有说辞却是:诸葛亮放走了曹操。 曹操、刘备、孙权三雄之中,刘备势力最为薄弱而曹操最强;并且曹操还“挟天子以令诸侯”,具有政统上的“正宗”优势。曹操一除,孙权自可用全部力量绞杀刘备,而此时的刘皇叔无丝毫还手之力,只能引颈待戮。因而惟有曹操才能牵制孙权,使孙有所顾忌而不得不联刘抗曹——对于刘备而言,此时的曹操可败而绝对不可死。

    然而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却不能不给世人演出一出戏,要让戏逼真又不出丝毫破绽,就必须连自己人也要蒙在鼓里。于是,神机妙算的孔明自然选择了关羽——只可惜了关羽至死都没明就里,认为欠军师的不杀之恩——这却也成就了关羽的义薄云天之名。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更富颠覆性的说辞是诸葛孔明同样被人放了一马,而这却是源于孔明妖魅思维般的“空城计”。

    马谡拒谏失守街亭,蜀军门户洞开,魏军十五万直取蜀军指挥部西城。西城仅余二千五百老弱残兵,孔明令偃旗息鼓,大开城门。司马懿兵临城下,但见众老军旁若无人,于城门之下低头洒扫;诸葛亮神情自若,于城门之上焚香操琴——清风左持宝剑,明月右执麈尾——何等祥和平静,却又似乎充满杀机。于是乎这样一座空城,吓得司马懿后军做前军,前军作后军望风而逃。

    “官方”的答案是:司马懿认为“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宜速退”;而诸葛亮正是利用了司马懿的认知误区——“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然而,另类的推理却是,诸葛亮弹琴退仲达,是因为仲达老狐狸同样妖魅般的思维——司马懿前来就是为了取西城,那有不攻的道理?如此狡猾的狐狸谍报工作也绝对不会差到哪里去。唯一的解释就是司马懿并不是没有看出这是一座空城,借此天赐良机除掉诸葛亮,就基本等同于灭亡蜀国;而三国鼎立的力量均衡一旦被打破,灭吴就只能是个时间问题。然而司马懿深知狡兔尽走狗烹、飞鸟绝良弓藏的道理,在自身羽翼尚未丰满之前,除去诸葛孔明这个魏国的心腹大患之时,也基本上就是他司马懿的死期到来之日——特别是自己一直备受魏主猜忌,就在不久前还因蜀国的反间计被削去兵权,魏国形势危急才不得不请其复出。

    因而,有了诸葛亮这位强大的对手,才有司马懿生存的必要,也才有司马懿日后发家的资本——诸葛亮也正是勘透了这一点,所以并不忌讳向司马懿摊牌。   因而,空城计,是专属于孔明和司马懿的博弈经典。这场两个智者在将近2000年前的联袂演出,演绎出如此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让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也不得不叹为观止。

    2.现代“三国演义”对“均衡论”的妙用

    2004年4月6日,朗讯以存在涉嫌违犯美国《反海外**法》(FCPA)的内部管理不力行为为由,解雇其中国区包括总裁、首席运营官、财务经理以及销售经理在内的4名高级管理人员。

    FCPA——这是一部旨在限制美国公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