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孔明二三事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诸葛孔明二三事 (第1/3页)

    三国时代,众多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以他们各自的特点和长处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若论人物的全貌,给人印象最深的要数诸葛亮。

    诸葛亮所以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关键是他的德才的统一,他的事业与人格的统一。才能出众,注意德行,立身处事堂堂正正,这是诸葛亮在所有三国人物中最受人崇敬之处。 《三国演义》着重表现了诸葛亮的智慧,这是他才能的一个方面。但演义对诸葛亮的智慧描绘得有些离谱,夹杂了不少迷信成份,(“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鲁迅语)反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诸葛亮的形象。历史上, 诸葛亮的才能表现在很多方面,特别是表现在政治上、军事上、外交上。他还搞了一些创造发明,如“八阵图”排兵布阵的方式、“木牛流马”节省人力的运输工具,这在他自己的文集中也讲到。可见他还很有些科学头脑。

    一个人才能出众,并能把自己的才能奉献给社会,自然会得到人们尊敬与爱戴。诸葛亮不仅有才,更重要的还有德,“德才兼具”,这是最使人敬佩之处。他感刘备的知遇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表现的不仅是一种忠诚,更是一种做人的道德。他对刘备、对孙权,都讲信、诚二字,刘备信任他、赞扬他,孙权也佩服他。孙权在与蜀汉重结盟好时,称赞诸葛丞相“信感阴阳,诚动天地。”为了实现兴复汉室的理想,他矢志不移,不息追求,这也是一种立身行事的为人准则。他在蜀中主政,事事出于公心,赏罚公正严明,自己清正廉洁,充分表现出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可贵品质。 诸葛亮的德、才和为人,在当代就深为人们崇敬和佩服,连他的老对手司马懿也称赞他是“天下奇才”。司马懿的子孙做了晋朝皇帝,跟臣下谈论诸葛亮,还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如果我有诸葛亮这样的丞相就好了。 一千七百多年来人们都敬崇诸葛亮,可论及诸葛亮的时候有些地方又跟诸葛亮其人的实际不符。比如把隆中耕读说成隐居,把择妇娶亲说成高攀。 但隆中不是隐居,诸葛亮出生于汉末动乱年代公元181年生。在他四岁的时候就爆发了黄巾大起义。生母早亡,父亲在他八岁时也病故了,一家人主要依靠其叔父诸葛玄为生。大约在他十四岁时,诸葛玄由杨州军阀袁术任命为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诸葛亮随同前往。不久,诸葛玄被朝廷任命的豫章太守朱皓赶走,带着诸葛亮等到荆州投靠他的故旧刘表。到公元197年,诸葛亮十七岁的时候,叔父也去世了。于是,诸葛亮就到隆中定居,一住十年,直到公元207年冬刘备三顾茅庐后出山。 乱世之年流离他乡,目睹社会的动荡、百姓的苦难,这对诸葛亮的成长有一定作用,但他当时毕竟还年幼,真正的成长是在他十七岁到二十七岁这段时期。

    这段时期人们习惯上称之为隆中隐居时期。其实“隐居”这两个字对诸葛亮来说是不确切的。当时的诸葛亮,不过十七岁 ,谈不上什么隐居,也根本没有什么隐居的资本。他在隆中也不是过的陶渊明式生活。 诸葛亮去隆中,直接的原因是为了自食其力,去耕读。当时,随诸葛玄一起到荆州的还有诸葛亮的两个姐姐、一个弟弟。诸葛玄作了刘表的幕僚,加之两人原来的交情不错,诸葛亮姐弟的生活自然不成问题。诸葛玄一死,他们的生活也不是就没了着落,刘表还是挺照顾他们的。他的大姐,诸葛玄在世时已出嫁,而且嫁的是当地名门大族蒯家的蒯祺。若是光为生活问题,诸葛亮与小姊、弟弟完全可以到他们的大姐那儿去。诸葛亮不想依赖别人过活,决定到隆中耕读,表示出年青人的一种志气,一种自食其力的精神。

    当时的隆中,并不是一处荒山野岗,而是荆州南阳郡邓县的所在地北周时撤消邓县。晋人习凿齿的《汉晋春秋》记载得很清楚:“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20里,号曰隆中。”邓县界于荆州的南郡与南阳郡之间,离刘表治所很近。诸葛亮在这里既可耕读,又可走亲访友,对外交往很方便。 诸葛亮与姐弟到隆中,选择了一个山村结“草庐”定居,一面“躬耕”田地,一面读书,同时注意结交士林。这段时期对他的成长起到重大作用的,一是读书做学问,不断充实自己;二是交友,相互切磋,开阔见解;三是拜师,虚心求教,增长才干。 他读了不少书,从史书到诸子百家。他读书不是死啃书本,而是“观其大略”,就是掌握书中的基本思想观点,着重领会其中的精神实质,注意从大的方面入手。 他交了不少同龄朋友,有本地的,如南郡人庞统和马良、马稷兄弟,也有外来的。当时的荆州相对安定,北方士人避乱前来的有上千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