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孙坚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细说孙坚 (第1/3页)

    严格的说,孙坚不能算是三国人物(当然,把他作为三国人物也是很有理由的),不过由于他被其子孙权尊为始祖武烈皇帝,所以,吴国的历史不得不以他开始——虽然个人认为吴国的真正历史是孙策和周瑜开创的。

    孙坚是吴郡富春人,据说他们孙家“世仕吴”(见韦昭吴书),可是从刘宋刘义庆的《幽明录》“种瓜为业”和陈寿的评语“孤微发迹”等来看,恐怕那是韦昭的褒美。不过,至少在17岁时,孙坚已经做了富春县的县吏了。

    三国志上孙坚初次发迹的记载是这样的:熹平元年,年仅17岁的孙坚和他父亲孙钟乘客船办事(应该是沿着浙江——即今富春江——的),到钱塘时,碰到当地著名的海贼胡玉(既然连姓名也留垂青史,可见不是一般强盗了)领着一帮弟兄在岸边分赃,孙坚见状,独自一人操刀上岸,对着众贼人指东划西,好像在指挥人马,胡玉等以为是官军来了,怕寡不敌众,弃财而逃,孙坚不依不饶,竟然还追上去砍了一个贼子。于是,名声大振,被吴郡太守看中,当了代理郡尉,也算是个小司令官了。同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尽管当时可能连孙坚也没有意识到。

    还是熹平元年,在会稽称了好几年越王的许氏家族中的许昌继任新“家督”,他显然不满足越王的称号,改称阳明皇帝,并且在老巢句章(就是现在的余姚,1300多年后,这里居然又出了一个大名鼎鼎的阳明!难道余姚人对“阳明”一词有偏爱?)起兵,反守为攻,居然也有了不小的声势,叛军有上万人。身为邻郡司马(其实就是郡尉)的孙坚闲不住了,招募了千把人吴郡“精勇”,和扬州的官军、会稽的官军一起投入了平乱之战。一会儿,许昌的造反就被镇压了。 关于这件事,三国志里记载得很简单,不过,我认为,对于孙坚来说,它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以后建国的吴国中吴郡、会稽郡两郡的尖锐矛盾。现在我来解释一下。 从灵帝纪来看,会稽许氏家族应该是属于会稽的土豪。东汉末年,中央政府和地方土豪为了争夺廉价劳动力,矛盾非常大,许氏家族的造反就是其极端表现之一。孙坚率领的吴郡“精勇”在参加这场战争的同时,对于会稽郡的其他地方土豪也有严重的冲击(比如,当地最有势力的周家,其代表人物为周昕、周[日禺]、周昂三兄弟)。说实在的,孙坚的吴郡“精勇”从中央政府来说自然是“解放军”,可对于会稽人而言,其实就是侵略军!这些吴郡“精勇”在会稽除了平乱,还应该会做很多诸如烧杀抢掠、奸淫妇女的勾当,这从孙坚的为人看,极有可能!这个可以从孙坚向其正妻吴夫人逼婚一事可见一斑。吴郡的吴家是同郡土豪,孙坚由于垂涎吴氏的美色,连“兔子不吃窝边草”的原则也抛弃了,从当时吴家的口气来看,孙坚应该是当地的一个大流氓,属于古惑仔老大一类的,结果,吴郡贵族吴家由于害怕孙坚的“轻绞”(当时的轻绞之徒即意现今的抢劫犯)还是把美女吴氏嫁给了孙坚,当然,吴氏的因祸得福是后话了。既然对于同郡豪族,孙坚都不会手软,何况对于邻郡的豪族,更何况邻郡的豪族有造反的嫌疑,而自己却是堂堂政府军的司令官之一。所以我认为,孙坚在会稽的恶行导致了会稽土豪对于孙氏家族的强烈不满,这种不满情绪一直持续到东吴的灭亡。

    得胜而回的孙坚虽然受到了扬州刺史臧旻的表彰,可是好像并没有升官,而且还被调出了吴郡,甚至调出了扬州(其实,这个很容易解释,当时,会稽土豪代表周氏三兄弟是属于官家的——当然,其势力远没有之后那么大,否则孙坚应该就消失在三国志上了——在他们的授意下,孙坚被远调是很正常的了),从此,一直到死,扬州在孙坚的政治、军事生涯中消失了,孙坚走向了新的人生道路。

    孙坚被调出扬州后,最早担任的是徐州广陵郡盐渎县县丞(相当于常务副县长——说起盐渎,就是现在的江苏盐城,那可是在下的祖籍啊),几年后,又被调到下邳国担任盱眙丞,最后,又被调为下邳丞。虽说基本上是平级调动,可究竟也是从穷县往富县方向发展,那个下邳城还是下邳国的首县呢。值得指出的是,尽管孙坚被迫离开了家乡,可是,他在故乡的弟兄(其实就是当地的小混混,他们中的主力就是前文所说的吴郡“精勇”)们有相当一部分人跟了过来,这成了日后孙坚赖以起家的基本力量。所以说,被调离扬州吴郡之后,孙坚的地方政治力量被严重削弱,可是,他的军事力量仍然被保存了下来。

    经过十多年的徐州边远地带的平淡生活,中平元年,孙坚终于出现了转机。

    那一年,中古时期最著名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爆发,衰弱的东汉王朝的政府军显然已经无法对此加以控制,于是原本就已经很强大的地方军终于堂堂正正的站在了2世纪末中国历史舞台的中央!

    当时征讨黄巾的政府军主力由左中郎将皇甫嵩(吴书上说他是车骑将军,这显然是错误的,皇甫嵩要到董卓死后才担任此职,不过在征剿黄巾期间他曾任左车骑将军)和右中郎将朱儁率领,因为政府军实力实在太弱,所以不得不从地方上筹军。身为下邳丞的孙坚被朱儁征为佐军司马参战。 为什么朱儁点名要孙坚?这里,我花点时间把朱儁给大家介绍一下。

    朱儁字公伟,是会稽上虞人。早年的生涯和刘备差不多,也是幼年丧父,随母卖布为生。以“好义轻财”著称(看来也是个挺有钱的商人家庭),被上虞县长看中,推荐给当时的会稽太守韦毅,从县办公室秘书升到市办公室秘书。尹端继任太守后,朱儁升任为主簿(即办公室主任),成为一郡的红人。

    前文已经讲了,熹平元年,许昌在会稽造反,吴郡的孙坚率兵来到会稽作战,朱儁此时应该与他有过接触,而且两人应该还挺合得来的。后来,尽管孙坚在客地犯下许多触及当地豪族的恶行,可是由于朱儁并非当地豪族(虽然可能有点关系),所以对此并不是很在意。

    熹平二年,尹端在讨伐许昭(许昌子)时大败,犯了死罪,朱儁替他到京师行贿,这才使尹端免于极刑。尹端的继任徐珪很看重朱儁,把他推荐做东海国的兰陵令。朱儁和孙坚这时同在徐州,应该又有了不少接触吧。

    二世纪七十年代末,东汉的边缘地带交州发生严重叛乱,朱儁在光和元年被拜为交阯刺史(以区区一芥县令被拜刺史,看来史书多半漏记了朱儁5、6年的官宦生涯)前去平乱,结果不负众望,靠着家乡的5000兵马(看来,朱儁和孙坚也差不多,也是家乡的地头蛇一类,不过比老孙强多了),以少胜多,平定交州七郡,展现了他优秀的军事才能。

    由于仅历时半月就平定了上万人的叛乱,朱儁受到东汉政府的高度赏识,被封都亭侯。

    到了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的时候,朝廷又想起了朱爵爷,被征为两帅之一。

    朱儁一下子就想到了当年在会稽并肩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