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采风流话三国——陈酿三国之十三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文采风流话三国——陈酿三国之十三 (第1/3页)

    前几次聊到了很多有关三国时期的各色各样的话题,象人物呀,军事呀,外交呀,民族呀,科技呀,等等。说起来,这些都在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但三国时期的文学艺术本身,也是个值得一聊的话题。

    比如“七步成诗”这样的小故事,就挺有意思。它说的是曹操死后,两个儿子曹丕、曹植闹了矛盾,曹丕年长,继了位,称了帝,对曹操钟爱的弟弟曹植不放心,借个题目想除掉他,让他在金殿之上,走七步的时间内做成一首诗,否则就要治罪。曹植果然七步成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讽喻他哥哥的这种做法,曹丕这次就没好意思下手。这个故事倒不是虚构出来的,《世说新语》里也有类似记载,不过诗的文字略有不同。流传下来,人们都知道曹子建是大才子了,其实他那个哥哥也是才子,和他们的父亲曹操一起,被称作“三曹”,和后来宋朝苏洵、苏轼、苏辙“三苏”先后辉映,都是文坛佳话。南朝时代有个大诗人叫谢灵运,性情非常高傲,独独佩服曹植。他说:天下的文才一共一石,曹植一个人就占了八斗。以后人们就用“才高八斗”来形容文才出众的人了,当然,也有拿来滥用以自吹或乱捧的。

    一部《三国演义》,描写的大多是金戈铁马的征战讨伐和勾心斗角的谋略计策,但其中也有不少写到文学艺术活动的,象三顾茅庐时诸葛亮的“好为《梁父吟》”,赤壁大战前曹操的“横槊赋诗”,以及蔡邕赞赏的“黄绢幼妇,外孙齑臼”碑文等。这在表现人物性格、情怀方面,都是很有用的点缀。细心一些的读者不难发现,《三国演义》里这类描写还有不少。

    说起来三国时代虽然不长,但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地位却非常重要,它是以“建安文学”著称于文学史的,“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这正是曹操执掌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期,可知这一时期文学成就的主要代表是在曹魏方面,就是三曹父子兄弟以及他们身边的文士,如孔融、王粲、刘桢、阮瑀、徐干、陈琳、应旸等。这些人各著文赋数十篇,声名最高,被称为“建安七子”。文学史不能“尊刘贬曹”。事实上三曹父子的成就在文学史上带有转折的意义,直到今天还可以看到他们的影响。比如青年人中喜欢抒情诗,抒情散文,抒情歌曲的人很多,遇到奇特的景象,体验到新鲜的情绪,也都想“啊什么什么”的来一下子,是吧?中国古典诗歌里有这个传统,当年李白见到蜀道之险,不也“噫吁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