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水浒版本的赏析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两个水浒版本的赏析 (第1/3页)

    众所周知,水浒版本至为繁杂。在这众多的版本中,有两个版本是流传较广、影响较深的,一个是百二十回繁本,另一个是金圣叹腰斩的70回本。

    煮酒斗胆,想分析评论一哈两个版本在一些情节上的处理手法的差异和优劣。

    今天先聊聊“李逵杀虎”和“晁盖亲征”两段情节。

    一、李逵杀虎

    先看原文:

    百二十繁本 (国学网):http:///minqingstory/SHZ/shz.htm

    金本(亦凡书库):http:///novels/shuihu/shuihu.html

    分析:

    金本中,李逵说到自己老母被虎吃掉,说到伤心处,流下泪来。而恰恰在这个时候,宋江突然大笑起来(!)。

    我以为,一个具有中等情商的人,在看到别人极度伤情之时,都绝无可能开怀大笑!

    宋江的情商,应该是非常高的,他犯这种中等情商之人都不会犯的行为错误,概率太太太太太低了!

    更何况,宋江名曰“孝义黑三郎”,其人于人伦孝道方面,是最为敏感也是最为推崇的。李逵老母遇难,李逵在述说中的流泪举动,恰恰是其人大孝的表现,作为同样极重孝道的宋江来说,应该感到高度共鸣和感动才对。而他却一反常态地开怀大笑!

    在国学本中,则完全是另一个情况:李逵述说其母遇难时,给人感觉是轻描淡写一句带过的,紧接著李逵就说起自己杀四虎的事情。李逵虽重孝道,终是个粗人,于杀戮一节显然更为看重,或者说一提到血腥杀戮,李逵神经会瞬间高度兴奋!因此很大的可能是,李逵提及老母遇难时只是两句带过,毕竟老母已亡,李逵是个追求杀戮快活的人,不太可能沉浸在母亡的哀痛中太久,而母亡一节所带出的杀虎复仇一节,更易令李逵神经高度亢奋,而且侃起这个来水泊众好汉也会更有兴趣。所以李逵在述说这一段时,显然他在时间和情感的分配上,杀虎一节远远多于母亡一节。

    接下来李逵又谈到遇李鬼一节,又是打斗杀戮,所以前面母亡的哀痛情绪氛围,早就被杀戮打斗这些令众好汉神经高度亢奋的故事给彻底压过了。

    宋江的大笑,发生在李逵大侃杀李鬼之时,况且他是与晁盖一同大笑的,这种情绪表现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因此,在这一处情节的处理上,从合理性方面,国学本远远高于金本!金本此处的处理,简直是一个大败笔,实在太滥了。 二、晁盖亲征先看原文:

    百二十繁本 (国学网):http:///minqingstory/SHZ/shz.htm敢如此无礼!我须亲自走一遭,不捉的此辈,誓不回山!”宋江道:“哥哥是山寨 之主,不可轻动,小弟愿往。”晁盖道:“不是我要夺你的功劳,你下山多遍了, 斯杀劳困,我今替你走一遭,下次有事,却是贤弟去。”宋江苦谏不听,晁盖忿怒, 便点起五千人马,请启二十个头领相助下山;。。。宋江与吴用、公孙胜众 头领,就山下金沙滩饯行。饮酒之间,忽起一阵狂风,正把晁盖新制的认军旗,半 腰吹折。众人见了,尽皆失色。吴学究谏道:“此乃不祥之兆,兄长改日出军。” 宋江劝道:“哥哥方才出军,风吹折认旗,于军不利;不若停待几时,却去和那斯理会。”晁盖道:“天地风云,何足为怪?趁此春暖之时,不去拿他,直待养成那 斯气势,却去进兵,那时迟了。你且休阻我,遮莫怎地要去走一遭!”宋江那里别 拗得住,晁盖引兵渡水去了。宋江悒怏不已。回到山寨,再叫戴宗下山,去探听消息。

    金本(亦凡书库):http:///novels/shuihu/shuihu.html罢,心中大怒道:“这畜生怎敢如此无礼!我须亲自走一遭!不捉得这畜生,誓不 回山!”宋江道:“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小弟愿往。”晁盖道:“不是我 要夺你的功劳。你下山多遍了,_杀劳困。我今替你走一遭。下次有事,却是贤弟 去。”宋江苦劝不听。晁盖忿怒,便点五千人马,启请二十个头领相助下山;。。。宋江与吴用,公孙策众头领就山下 金沙滩饯行。饮酒之间,忽起一阵狂风,正把晁盖新制的认军旗半腰吹折。众人见 了,尽皆失色。吴学究谏道:哥哥才出军,风吹折认旗,于军不利。不若停待几日, 却去和那斯理会。晁盖道:“天地风云,何足为怪?趁此春暖之时,不去拿他,直 待养成那斯气势,却去进兵,那时迟了。你且休阻我;遮莫怎地,要去走一遭!” 吴用一个那里别拗得住,晁盖引兵渡水去了。宋江回到山寨,密叫戴宗下山去探听消息。

    分析:

    两本开始都交待,当晁盖决意要亲征曾头市时,宋江曾竭力苦谏劝阻。两本的差异在后面的情节中:当发生风折认旗这种古人认为是大不吉的现象后,国学本中的宋江再一次苦谏:“哥哥方才出军,风吹折认旗,于军不利;不若停待几时,却去和那斯理会。”,然后晁盖不信邪坚持马上亲征,这里书中再次点了一句:“宋江那里违拗得住”。可见,后来宋江还在继续劝阻。而金本中的宋江,明明看到风折认旗这种大不吉现象,却全无一句苦谏劝阻的言语!整个过程中,只有吴用在苦苦劝阻。

    大家可以想一想,在风折认旗之前,宋江曾极力苦谏劝阻晁盖亲征,(吴用倒并未劝阻),而发生风折认旗之后,先前极力苦谏劝阻的宋江却突然装起哑巴来了,而且在吴用苦谏劝阻的情况下装聋作哑!这合乎逻辑常理么??

    显然,在这个情节的合理性上,国学本依然远优于金本。

    另外,国学本中,当晁盖出发后,宋江依然十分担忧 --- “宋江悒怏不已。” 说明他很担忧晁盖的生命安全。然后宋江回到山寨后遣戴宗下山打探消息 --- 宋江遣戴宗下山这个举动,完全是公开的、光明正大的。

    再看金本,晁盖出发后,并未写宋江多么担忧,却莫测高深地来了一个“密叫戴宗下山去探听消息。” 一个“密”字不要紧,宋江遣戴宗下山的举动,瞬间变成宋江似有某种不可告人企图的意思。 三、不得不说的一些话:

    任何人的评论都会受到先入为主因素的影响。煮酒亦不能免俗。我承认,我对金本是有成见的。但我自认为上文的分析和评论,并未搀入我对金本的成见。事实上,如果一位朋友拿给我一部他写的小说,其中有类似的情节,在这个情节上这位朋友有两种处理,那么我一样会告诉他:前一个处理很合乎逻辑常理,而后一个处理,合理性实在太滥,与前一个处理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