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人物、绰号杂九杂十谈

    水浒人物、绰号杂九杂十谈 (第2/3页)

  马灵:九十九回,写了个会妖术的马灵,人称小华光。《南游记》(又名〈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载华光之事。在道教诸神中,华光天王又叫灵官马元帅,三眼灵光,玉帝曾封他为“火部兵马大元帅”,后来被真武帝收服,成为其手下36天将之一,在民间有“马、赵、温、关”四大元帅之说。看来马灵官删掉个官字就成马灵了。

    吴加亮、孔明、孔亮:三人跟诸葛亮有关。吴用是梁山上的诸葛亮,诸葛亮摆个八卦阵,吴用摆了个九宫八卦阵,比诸葛亮多摆了个九宫。吴加亮就是吴用加诸葛亮。估摸着编书的写了个孔明,发现只够一百零七人,就又加了兄弟孔亮,就是诸葛亮了,反正是一个人当两人写。想到一本书《夜航船》,序中载一故事:“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来,且待小僧伸伸脚。’”又一谜语“凿壁借光”打三国人物就是一个了,要是打水浒人物得是两个吧。兄弟本是同根生。

    第八十七回,辽将兀颜光带了十一曜大将。其中太阳星、太阴星、木星、火星、金星、水星、土星被称七曜。古代几个古文明国家都有这类称呼,传到日本后直至现在,日本还把星期日至星期六写作“日曜日、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土曜日”。唐以后,佛经大量进入,带来古印度天文学中的两个假想天体:罗睺(Rahu)、计都(Ketu)。合为九曜。罗睺、计都(Ketu)为隐曜,看不见,不象七曜确有其物。目前,按现代天文学讲,罗睺为白道与黄道的升交点,计都为白道的远地点。十一曜说法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基本不见,但在印度却有此说,是又加了两个隐曜:紫炁和月孛,但何指,目前无考。只好随便说几句。紫炁(同气):紫色一向不错,出了名虽然红了,但不够,还要红的发紫才行;唐代一至三品、宋代一至四品、元代一至五品官服均为紫色;老子出关,关令尹望见紫气,谓之紫气东来,古代三垣二十八宿体系中有一紫微垣,乃天帝所居,这里要是冒些气,肯定是吉相啊。看来紫炁星就是富贵星了。月孛:孛星,星旁气孛孛然也,谓之彗星。李淳风《乙巳占》:“孛星圆状如粉絮。孛,孛然,皆逆乱凶。”“凡彗孛见,亦为大臣谋反,以家坐罪,破军流血,死人如麻,哭泣之声遍天下,臣杀君,子杀父,妻害夫,小凌长,众暴寡,百姓不安,干戈并兴,四夷来侵,国兵不出,饥疫死亡之事。”但月孛为隐曜不可见,只好是想象中的看上去像月亮一般大而亮的彗星了,吓人。

    立地太岁:太岁名声太大,从未在意是何物,近来心血来潮关注一下。流传最广的当以老黄历为主,太岁为值年神君,每年不同,按干支纪年排序,一年一个(但总数不同,有说六十个,六十甲子吗;有说十二个,十二地支喽;有说十个,十个天干啦),故而黄历中每年犯冲的太岁各不同。太岁常化为肉团状物,藏行于地,若不避太岁之位强行破土,遇之者有灾厄,故谓之为“太岁头上动土。”唐《广异记·李氏》载:“上元末,复有李氏家不信太岁,掘之,得一块肉。相传云:‘得太岁者,鞭之数百,当免祸害。’李氏鞭九十余,忽然腾上,因失所在。李氏家有七十二口,死亡略尽,惟小蒯公尚存。李氏兄弟恐其家灭尽,夜中,令奴悉作鬼装束,劫小蒯,便藏之。唯此子得存,其后袭封蒯公。”又“宁州有人。亦掘得太岁,大如方,状类赤菌,有数千眼,其家不识。移至大路,遍问识者,有胡僧惊曰:‘此太岁也,宜速埋之。’其人遽送旧处。经一年,人死略尽。”《封神演义》:殷郊为纣王之子,因生下时为一肉球,被弃于荒郊,故名殷郊,姜子牙封神时被封为太岁神。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各地有关挖出菌类状肉球报道渐多,但图片报道不见,不知何状,不知有否网友看过。

    另一说属古代星占学(也算是天文吧)内容。古人将木星被称为岁星,约十二年绕太阳一周(现代数值为11.86年),故而将黄道划为十二等份(类于西方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