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浒传》到《荡寇志》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从《水浒传》到《荡寇志》 (第1/3页)

    《水浒传》的成书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梁山泊好汉的故事在宋元之交可能是以话本的形式在民间流传,再经过近百年的传说、演绎,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故事的大体框架。在元代末年,由施耐庵加工整理成形。在明代嘉靖年间首次刊行时包括征辽、征方腊情节的百回本,后来又增添了征田虎、征王庆的情节,有一百二十回、一百十五回的本子。

    在明末的崇祯十四年(1641),苏州的金圣叹刻印了《贯华堂水浒传》,用他自己的文学批评理论腰斩和修改了万历容与堂本(托名李贽评)的百回《水浒传》,自称发现了施耐庵的原著“古本”。金所保留的部分是前七十一回,是水浒的精华所在,他所作修改之处也颇有传神亮点,他的评点对中国小说美学史有重要贡献。金圣叹在赞赏《水浒传》叙写艺术的同时对书中描写的绿林好汉深恶痛绝,读者不难从他的评点中发现他潜在文本后的心口不一,一方面赞赏好汉们的人品性格,一方面指陈他们反抗朝廷的罪状。这在另一方面体现了他在当时人文环境下意识的分裂。

    一百八十五年后,亦即清道光六年,俞万春开始写作《荡寇志》,该书完成于道光二十七年,中间凡“三易其稿”,首尾历二十二年。俞万春是个秀才,字仲华,号忽来道人,追随其父在广东任所参加过镇压粤东瑶民之变。俞万春上承金圣叹的思想,紧接着《贯华堂水浒传》,从七十一回写起,杜撰出一大篇宋江等梁山好汉如何“被张叔夜擒拿正法”的故事,自名其书为《荡寇志》。作者死后,初刻本改名为《结水浒传》。

    《水浒传》的描写是粗线条的,人物形貌、神态对话、环境渲染都用笔寥寥,追求一种简练传神的效果,颇似写意画。这是唐宋传奇和通俗话本相融会的产物。而经过近二百年,中国小说经历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出现了以文人自觉自主创作为代表的古典小说的高峰。《荡寇志》是文人自主创作的,虽然还保留了以往小说的特色(如说书人口吻等),但描写上已趋繁细。从《荡寇志》首回中戴宗等人的对话以及陈丽卿出场的描写就可以明显感到这一点。可以说从《水浒传》到《荡寇志》在描写上是一个由写意向工笔过渡的过程,虽然后者的细密程度仍不及现代小说。

    在书中体现的某些思想方面《荡寇志》比《水浒传》算得上先进。最突出的是在对待妇女的态度问题上。《水浒传》中的女性大约分两类,一类是水泊梁山的女英雄,其中孙二娘、顾大嫂似凶神恶煞,扈三娘虽说美丽又武艺出众,却嫁了好色无能的丈夫,全书里就说过一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