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书第三

    律书第三 (第2/3页)

些希望保留它们的圣人之心保留下来。所以它们是无比宝贵的。

    太史公说:以旋玑玉衡整齐七政,即指天地、二十八宿,十母、十二子、钟律等,自上古时就加以调配,建立起一定比率以运算历法编造日月度数,日月等的运行就可以量度出来。平常所说合符节,通道德,就是指此而言的。

    【原文】【注解】

    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①,六律为万事根本焉。

    其于兵械尤所重,故云“望敌知吉凶,闻声效胜负”,百王不易之道也。

    武王伐纣,吹律听声②,推孟春以至于季冬③,杀气相并④,而音尚宫⑤。同声相从⑥,物之自然,何足怪哉?

    兵者,圣人所以讨强暴,平乱世,夷险阻,救危殆⑦。自含(血)[齿]戴角之兽见犯则校⑧,而况于人怀好恶喜怒之气?喜则爱心生,怒则毒螫加,情性之理也。

    昔黄帝有涿鹿之战⑨,以定火灾⑩;颛顼有共工之陈(11),以平水害(12);成汤有南巢之伐(13),以殄夏乱。递兴递废,胜者用事,所受于天也(14)。

    自是之后,名士迭兴,晋用咎犯,而齐用王子,吴用孙武,申明军约,赏罚必信,卒伯诸侯(15),兼列邦土,虽不及三代之诰誓(16),然身崇君尊,当世显扬,可不谓荣焉?岂与世儒暗于大校(17),不权轻重,猥云德化(18),不当用兵,大至君辱失守,小乃侵犯削弱,遂执不移等哉(19)!故教笞不可废于家(20),刑罚不可捐于国,诛伐不可偃于天下(21),用之有巧拙,行之有逆顺耳。

    ①一切都是根据六律。禀,承受,引申为根据;六律,《索隐》说:“律有十二。阳六为律:黄种、太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六为吕: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是也。”阴阳二义,以阳为主,阴为从,所以六律六吕有时迳称十二律或六律,如同中医十寺经络(六经六络)只称六经一样。 ②《周礼 *太师》载:“太师执同律以听军声而诏吉凶“。按郑玄的解释,古时候王者出兵的日子,授给大冼弓矢,大将整顿士卒张弓试射,与士卒一起大呼口号。太师以律管确定将卒呼号的声音是属于十二律的那一律,由此占卜出兵的吉凶。如是商声则战胜;角声军心不定,可能发生军变;宫声士卒同心等等。武王伐纣时也搞了这一套,《索隐》说,太史公必有根据,只是今人已不知根据是什么了。 ③十二月与十二律相应,如孟春之月(正月)为太蔟,仲春之月(二月)为夹钟,……季冬之月(十二月)为大吕。本句的意思实际是说自太蔟至于大吕,通推十二律的声音以与军声,相比较。④律声中含着杀气。《正义》解释说:“人君暴虐酷急,即常寒应。寒生北方,乃杀气也”。⑤军声与宫声相合。《正义》引《兵书》说:“夫战,太师吹律,合商则战胜,……宫则军和,主卒同心。”对武王是个好兆头。⑥声音相同则能互相谐调。这里指能以律确定军声的原因。⑦挽救危机局面。殆,危险。⑧见犯则校:见有来犯者则与之角斗、较量。校,同较。 ⑨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杀蚩尤,诸侯始尊黄帝为天子,取代了神农氏。参见《五帝本纪》。⑩神农氏号炎帝,按五德终始说,是因火德而王,所以代神农氏有天下,称为“定火灾”。€(11)传说颛顼氏曾与共工氏争为帝,共工氏失败了。参见《淮南子·天文训》。陈,同阵。军阵,指战争。(12)《淮南子·兵略训》说:“共工为水害,故颛顼诛之”。按:“为水害”就是以水德而为害天下的意思,与上文以神农氏为火灾义同。共工氏为水德见《汉书·律历志下》。又《淮南子·原道训》说共工“与高辛争为帝”,高辛即帝喾,是继颛顼为帝者。高诱注又说:“共工以水行,霸于伏牺神农间者”。则远在颛顼之前。王符《潜夫论》又说颛顼就是共工。古代传说,不可过于执着。 ⒀按《尚书》的说法,汤伐桀,战于鸣条之野。桀兵败,走保三朡,汤又伐三朡,桀走南巢,汤收兵回亳。所以《仲虺之诰》说:“成汤放桀于南巢”。由此知“成汤有南巢之伐”的意思是,汤伐桀直到南巢才结束战斗。⒁受命于天的意思。指战争胜利,得以用事天下,是按照天的意旨才这么干的。⒂结果做了诸侯霸主。卒,最终,结果;伯,同霸。⒃虽然不如三代时受诰誓封为诸侯那样荣耀。诰誓,帝王封诸侯所下文告、命令。誓就是命令。见《周礼·典命》。⒄暗于大校:大事胡涂。对事物的主要方面认识不清。校(qiāo,敲),同“骹”,器足。引伸为根本、重要方面。⒅猥云:唠唠叨叨地说。猥为琐屑、絮烦貌;云为说。德化:以德化人。⒆遂执不移:终于陷于不可挽回、无法改变的局面。遂,达到,或译作于是;执,守、处于;不移,不可移。⒇笞;以竹片或荆条打人。(21)偃:停止。

    夏桀、殷纣手搏豺狼,足追四马①,勇非微也;百战克胜②,诸侯慑服,权非轻也。秦二世宿军无用之地③,连兵于边陲,力非弱也;结怨匈奴,絓祸于越④,势非寡也。及其威尽势极,闾巷之人为敌国。咎生穷武之不知足,甘得之心不息也⑤。

    高祖有天下,三边外畔⑥;大国之王虽称蕃辅,臣节未尽。会高祖厌苦军事,亦有萧、张之谋,故偃武一休息,羁縻不备⑦。

    历至孝文即位,将军陈武等议曰:“南越、朝鲜自全秦时内属为臣子,后且拥兵阻阸⑧,选蠕观望⑨。高祖时天下新定,人民小安,未可复兴兵。今陛下仁惠抚百姓,恩泽加海内,宜及士兵乐用,征讨逆党,以一封疆。”孝文曰:“朕能任衣冠⑩,念不到此。会吕氏之乱,功臣宗室共不羞耻,误居正位,常战战栗栗,恐事之不终。且兵凶器,虽克所愿,动亦秏病(11),谓百姓远方何(12)?又先帝知劳民不可烦,故不以为意。朕岂自谓能?今匈奴内侵,军吏无功,边民父子荷兵日久,朕常为动心伤痛,无日忘之。今未能销距⒀,愿且坚边设候⒁,结和通使,休宁北陲,为功多矣。且无议军。”故百姓无内外之繇⒂,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

    太史公曰:文帝时,会天下新去汤火⒃,人民乐业,因其欲然,能不扰乱,故百姓遂安。自年六七十翁亦未尝至市井,游敖嬉戏如小儿状。孔子所称有德君子者邪!

    ①四马:即驷马。四匹马拉的车。②克胜:克敌致胜。克,胜敌。 ③《索隐》解释说:“谓常拥兵于郊野之外也。”④絓(guà,挂)祸:召祸、惹祸。絓,丝结牵缠。引伸为召惹。⑤甘得之心:以得为乐之心,引伸为贪得之心。甘,乐。见《玉篇》。⑥三边:三方边境。由下文知是指东方的朝鲜,北方的匈奴,南边的于越。畔:同叛。⑦羁縻:笼络、稍加约束。⑧阸(ài爱):同厄。厄塞,狭隘的通道。⑨选蠕(ruán,软):《索隐》说:“谓动身欲有进取之状也。”全句是说欲有进取而又观望不前,是踌躇不决,首鼠而狼顾的意思。⑩能任衣冠:指长大成人以来。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后,始可任职事,居士位。表示已进入成年。加冠以前称为幼学。€(11)秏病:损耗和创伤病痛。秏,同耗。(12)可译为:你说百姓执役远方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⒀销距:销毁御敌的武器。比喻停止争战。距:刃锋、倒刺。这里泛指一切武器。⒁坚边设候:坚守边境,远设斥候。候,斥候。即巡罗、候望敌情的兵卒。⒂繇:同徭。徭役。 ⒃新去汤火:刚刚脱离水深火热的处境。

    书曰:[七正]二十八舍①、律历,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气②,天所以成熟万物也。舍者,日月所舍。舍者,舒气也。

    不周风居西北③,主杀生。东壁居不周风东④,主辟生气而东之⑤。至于营室。营室者,主营胎阳气而产之⑥。东至于危。危,垝也⑦。言阳气之(危)垝,故曰危。十月也⑧,律中应钟。应钟者,阳气之应,不用事也⑨。其于十二子为亥⑩。亥者,该也(11)。言阳气藏于下,故该也。

    广莫风居北方。广莫者,言阳气在下,阴莫阳广大也,故曰广莫。东至于虚。虚者,能实能虚,言阳气冬则宛藏于虚(12),日冬至则一阴下藏⒀,一阳上舒,故曰虚。东至于须女。言万物变动其所,阴阳气未相离,尚相(如)胥[如]也,故曰须女。十一月也,律中黄钟。黄钟者,阳气踵黄泉而出也⒁。其于十二子为子。子者,滋也;滋者,言万物滋于下也。其于十母为壬癸⒂。壬之为言任也,言阳气任养万物于下也。癸之为言揆也,言万物可揆度,故曰癸。东至牵牛。牵牛者,言阳气牵引万物出之也。牛者,冒也,言地虽冻,能冒而生也。牛者,耕植种万物也。东至于建星。建星者,建诸生也。十二月也,律中大吕。大吕者,<有脱文>。其于十二子为丑。

    条风居东北,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故曰条风。南至于箕。箕者,言万物根棋,故曰箕。正月也,律中泰蔟。泰蔟者,言万物蔟生也,故曰泰蔟。其于十二子为寅。寅言万物始生螾然也,故曰寅⒃。南至于尾,言万物始生如尾也。南至于心,言万物始生有华心也。南至于房。房者,言万物门户也,至于门则出矣。

    明庶风居东方。明庶者,明众物尽出也。二月也,律中夹钟。夹钟者,言阴阳相夹厕也。其于十二子为卯。卯之为言茂也,言万物茂也。其于十母为甲乙。甲者,言万物剖符甲而出也⒄;乙者,言万物生轧轧也⒅。南至于氐。氐者,言万物皆至也⒆。南至于亢。亢者,言万物亢见也。南至于角。角者,言万物皆有枝格如角也。三月也,律中姑洗。姑洗者,言万物洗生⒇。其于十二子为辰。辰者,言万物之蜄也(21)。

    ①七正:日、月、五星。《索隐》以为其“可正天时”;又引孔安国注说是由于它们各有所主(“各异政”),所以称为七正。二十八舍,又称二十八星、二十八宿等,是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恒星座,古人用作测天的参照物。星名(见后所附《律星历表》)与《天官书》、《淮南子》等均有不同,可能是不同时代的体系。②五行:木、火、土、金、水。八正: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与二至(夏至、冬至)二分(春分、秋分)合为八节,又称八正,言其得四时之正的意思。其五行之气,即指五行代表的五个季节:春、夏、长夏、秋、冬。八正之气,泛指每年的二十四节气。③不周风:古人所说的八方风名之一。八方风与星、律、辰之间的关系见附图(律星历表),以下不注。 ④东壁:二十八舍星名,为北方七宿之一。《天官书》无东壁名。其位置、与十二月、律、辰的对应关系见《律星历表》,以后各宿不另注。不周风东:指自西北方的不周风向东行。即顺天球旋转的视方向行走,附图(律星历表)中是最末一行箭头所示方向,从中可以看出,或东、或南、或西、或北,都是顺天球旋转的方向行走。以后不另注。⑤辟:开辟、打开通道。生气:生长之气,指阳气。天气变化到子位时一阳生,东壁,营室在子位前而临近子位,是未雨绸缪的时期,所以说东壁打开了生气产生的通道,使向东行,而营室胎孕之。 ⑥营胎:营造而胎养之。⑦垝(guǐ,鬼):土筑矮墙,用来放置物品,又称土坫。这里是指围墙。⑧以上危、室、壁三宿与十月相应。按《淮南子·天文训》十月日在尾宿,与危相差约90°,黄昏时日从西方落下,危宿恰在南方正中天,就是古人所说的“日昏中”。《律书》中所说某星与某月相配,是指在该月昏时斗柄指向某星。以下不注。⑨不用事:不主事。阳气潜藏未生,对事物不起主宰作用。⑩十二子:即十二支,或称十二辰。以亥配十月,是由子配十一月顺次而得,子配十一月的原因可能与古时曾以十一月为岁首有关。余不另注。(11)该:读如核,义为隔核之核。(12)宛:《正义》说读如蕴。宛藏就是蕴藏。⒀意思是,到了冬至的日子,阴气有三分之一藏于地下(即消失)了。古人计数法,阴阳各分为三份,称三阴三阳,中医学中又各有专名(略)。一阴指一份阴气。下文一阳义同。⒁踵黄泉而出:即自黄泉之下而出。黄泉,指地下深处。⒂十母:自甲至癸十天干。称为“母”是相对于十二子而言。⒃以下至段末为错简文,应放在下段第二句“明众物尽出也”之后。理由有二,一据以上文例:西北不周风占一辰,接北方广漠风,占二辰,后面是东北方条风,也应该只隔一辰便接东方明庶风。二据《淮南子·天文训》:“东方曰苍天,其星房、心、尾;东北曰变天,其星箕、斗、牵牛。房心尾为东方宿,不应置于东北方的条风之下。⒄符甲:即莩甲。植物种子外面的硬壳,如稻壳、谷壳等。破符甲而出就是萌发生芽的意思。⒅轧轧:曲折、艰难貌。⒆至:抵达。与氐音相谐。⒇《正义》引《白虎通》说:“洗者,鲜也。言万物去故就新,莫不鲜明也。” (21)蜄:动。

    清明风居东南维①,主风吹万物而西之。[至于]轸。轸者,言万物益大而轸轸然②。西至于翼。翼者,言万物皆有羽翼也。四月也,律中中吕。中吕者,言万物尽旅而西行也。其于十二子为巳。巳者,言阳气之已尽也③。西至于七星。七星者,阳数成于七④,故曰七星。西至于张。张者,言万物皆张也。西至于注⑤。注者,言万物之始衰,阳气下注,故曰注。五月也,律中蕤宾。蕤宾者,言阴气幼少,故曰蕤⑥;痿阳不用事⑦,故曰宾。

    景风居南方。景者,言阳气道竟⑧,故曰景风。其于十二子为午。午者,阴阳交,故曰午。其于十母为丙丁。丙者,言阳道著明,故曰丙⑨;丁者,言万物之丁壮也,故曰丁。西至于弧⑩。弧者,言万物之吴落且就死也(11)。西至于狼(12)。狼者,言万物可度量⒀,断万物,故曰狼。

    凉风居西南维,主地。地者,沈夺万物气也⒁。六月也,律中林钟。林钟者,言万物就死,气林林然⒂。其于十二子为未。未者,言万物皆成,有滋味也。北至于罚。罚者,言万物气夺可伐也。北至于参⒃。参言万物可参也⒄,故曰参。七月也,律中夷则。夷则,言阴气之贼万物也⒅。其于十二子为申。申者,言阴用事,申贼万物⒆,故曰申⒇。北至于浊(21)。浊者,触也,言万物皆触死也,故曰浊。北至于留(22)。留者,言阳气之稽留也,故曰留。八月也,律中南吕。南吕者,言阳气之旅入藏也。其于十二子为酉。酉者,万物之老也(23),故曰酉。

    阊阖风居西方。阊者,倡也;阖者,藏也。言阳气道万物(24),阖黄泉也。其于十母为庚辛。庚者,言阴气庚万物,故曰庚;辛者,言万物之辛生,故曰辛。北至于胃。胃者,言阳气就藏,皆胃胃也(25)。北至于娄。娄者(26)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