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第三

    国务第三 (第2/3页)

子女,兄长爱护弟妹那样,看到他们饥寒就为他们忧虑,看到他们劳苦就为他们悲痛,对他们施行赏罚就象自己身受赏罚,向他们征收赋税如同夺取自己的财物。这些就是爱民的道理。”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愿闻为国之大务①,欲使主尊人安,为之奈何?”

    太公曰:“爱民而已。”

    文王曰:“爱民奈何?”

    太公曰:“利而无害,成而勿败,生而勿杀,与而勿夺,乐而勿苦,喜而勿怒。”

    文王曰:“敢请释其故。”

    太公曰:“民不失务则利之,农不失时则成之,省刑罚则生之,薄赋敛② 则与之,俭宫室台榭③则乐之,吏清不苛扰则喜之。民失其务则害之,农失其时则败之,无罪而罚则杀之,重赋敛则夺之,多营宫室台榭以疲民力则苦之,吏浊苛扰则怒之。故善为国者,驭④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寒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已物。此爱民之道也。”

    【注释】

    ①务:要务。

    ②敛:征收赋税。

    ③台榭:台,高而平的建筑物。榭,在台上盖的高屋。本为存放武器之所,后成为游观之地。

    ④驭:驾驭,治理。

    【例证】

    唐朝贞观年间,“远夷率服,百谷丰稔,盗贼不作,内外安静。这一和平繁荣的大治景象的出现,同唐太宗李世民的爱民政策密切相关。

    唐朝是在隋朝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