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礼第四

    大礼第四 (第2/3页)

礼如何?”

    太公曰:“为上唯临①,为下唯沉②。临而无远③,沉而无隐④。为上唯周⑤,为下唯定⑥。周则⑦天也,定则地也。或天或地,大礼乃成。”

    文王曰:“主位如何?”

    太公曰:“安徐而静,柔节先定,善与而不争,虚心平志,待物以正。”

    文王曰:“主听如何?”

    太公曰:“勿妄而许,勿逆而拒。许之则失守⑧,拒之则闭塞。高山仰止,不可极也;深渊度之,不可测也。神明之德,正静其极。”

    文王曰:“主明如何?”

    太公曰:“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凑⑨并进,则明不蔽矣。”

    【注释】

    ①临:居高临下。引申为洞察下情。

    ②沉:深沉隐伏。引申为谦恭驯服。

    ③远:意为疏远民众。④隐:隐匿私情,不尽忠诚。

    ⑤周:周遍,普遍,意指普施恩德。

    ⑥定:安定,稳定,意指安分守纪。

    ⑦则:意为效法。

    ⑧守:操守,引申为内心的主见。

    ⑨辐凑:辐条内端集中于轴头。凑,同“辏”,会合,聚合。

    【例证】

    君主应“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是本第的一个重要观点。在古代帝王中,唐太宗李世民在这方面做得最为出色。

    唐太宗在即位之初,即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什么叫明君、暗君?魏征回答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紧接着列举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偏信”则亡的历史教训,证明“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对于君主来说,兼听就会天下大治,偏信就会天下大乱。唐太宗听了“甚善其言”,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