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启第十四

    文启第十四 (第2/3页)

生长万物,民众无需施舍就能丰衣足食、这就是圣人的德治。”

    文王说:“您的话深合我意,我将朝思夕念,时刻不忘,把它作为治理天下的根本原则。”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圣人何守?”

    太公曰:“何忧何啬①,万物皆得;何啬何忧,万物皆遒②,政之所施,莫知其化;时之所在,莫知其移。圣人守此而万物化,何穷之有,终而复始。优之游之③,展转求之;求而得之,不可不藏;既以藏之,不可不行;既以行之,勿复明之。夫天地不自明,故能长生;圣人不自明,故能名彰。“古

    之圣人,聚人而为家,聚家而为国,聚国而为天下,分封贤人以为万国,命之曰大纪。陈其政教,顺其民俗,群曲④化直,变于形容⑤。万国不通⑥,各乐其所,人爱其上,命之曰大定。呜呼!圣人务静之,贤人务正之。愚人不能正,故与人争。上劳则刑繁,刑繁则民忧,民忧则流亡。上下不安其生,累世不休,命之曰大失⑦。天下之人如流水,障之则止,启之则行,静之则清。呜呼,神哉!圣人见其所始,则知其所终。”

    文王曰:“静之奈何?”

    太公曰:“天有常形⑧,民有常生⑨。与天下共其生,而天下静矣。太上因之,其次化之。夫民化而从政,是以天无为而成事,民无与而自富,此圣人之德也。”

    文王曰:“公言乃协予怀,夙夜念之不忘,以用为常⑩。”

    【注释】

    ①何忧何啬:既不忧虑什么,也不制止什么,一切听其自然,无为而治的意思,啬,阻塞、制止。

    ②遒(qiú):强劲、坚固,此处指繁荣滋长。

    ③优之游之:从容不迫、悠闲自得的样子。

    ④曲:不公正、邪僻。

    ⑤变于形容:移风易俗的意思。变,改变。形容,指旧的不好的习气。

    ⑥通:即“同”。

    ⑦大失:最大的失误。

    ⑧常形:指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等四时变化的经常性现象。

    ⑨常生:最基本的经常性的生计活动。

    ⑩常:常法,常则,也指基本原则。

    【例证】

    本篇的中心思想就是要使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实行“无为而治”。汉初“文景之治”的出现,就是运用这一思想的结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