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符第二十四

    阴符第二十四 (第2/3页)

符,长一尺;破军擒将之符,长九寸;降城得邑之符,长八寸;却敌报远之符,长七寸;警众坚守之符,长六寸;请粮益兵之符,长五寸;败军亡将之符。长四寸;失利亡士之符。长三寸。诸奉使行符,稽留③者,若符事泄,闻者告者皆诛之④。八符者,主将秘闻,所以阴通言语,不泄中外相知之术。敌虽圣智,莫之能识。”

    武王曰:“善哉!”

    【注释】

    ①缓急:情势缓急、军情安危。

    ②阴符:古代军中的一种秘密通信方法。符以铜版或竹木版制成,面刻花纹,一分为二,以花纹或尺寸长短为秘密通信的符号。

    ③稽留:停留,耽误。

    ④若符事泄,闻者告者皆诛之:底本作“若符事闻泄告者皆诛之”,疑误,据《武经七书汇解》校改。

    【例证】

    阴符是我国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动军队所用的凭证,也是古代兵权的象征。一符从中剖为两半,有关双方各执一半,使用时两半互相扣合,表示验证可信。兵符的使用盛行于战国及秦、汉时期。因其常用铜铸成伏虎形,故称之为“虎符”。战国时期,凡率兵出征的统帅,或带兵驻扎地方和屯守边疆的将领,都由国君任命。在任命时,把虎符的左半交给将领,右半留于君主。平时将领只负责带兵,用兵时必须有国君的右半个虎符与将军所掌握的左半个虎符扣合完整才能生效。如果没有右半个虎符相合,任何人都不得擅自调发军队。历史上广为流传的“窃符救赵”的故事,就是这样的一个例证。

    长平乏战中,赵国大败,秦上将军白起欲乘胜直捣赵都邯郸,赵孝成王许割六城与秦议和。但后来采纳虞卿的建议,决定违约不割让六城给秦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