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第三十七

    动静第三十七 (第2/3页)

   武王说:“说得好啊!”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之军相当,两陈相望,众寡强弱相等,未敢先举。吾欲令敌人将帅恐惧,士卒心伤,行陈不固,后陈欲走,前陈数顾①,鼓噪②而乘之,敌人遂走,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发我兵去寇十里而伏其两旁,车骑百里而越其前后,多其旌旗,益其金鼓。战合,鼓噪而俱起,敌将必恐,其军惊骇,众寡不相救,贵贱不相待,敌军必败。”

    武王曰:“敌之地势,不可以伏其两旁,车骑又无以越其前后,敌知我虑,先施其备,我士卒心伤,将帅恐惧,战则不胜,为之奈何?”

    太公曰:“微哉!王之问也。如此者,先战五日,发我远候,往视其动静,审候其来,设伏而待之。必于死地,与敌相遇③,远我族旗,疏我行陈④,必奔其前,与敌相当。战合而走,击金无止⑤,三里而还,伏兵乃起,或陷其两旁,或击其前后,三军疾战,敌人必走。”

    武王曰:“善哉!”

    【注释】

    ①数顾:屡次回头看。此处可理解为动摇的意思。

    ②鼓噪:擂鼓呐喊,指军队交锋时大张声势。

    ③遇:底本作“避”,疑误,据《武经七书直解》校改。

    ④疏我行陈:疏散我之行阵,给敌人造成我军兵力庞大的错觉。

    ⑤击金无止:指不停顿地击锣发出退兵的命令,诱敌深入。

    【例证】

    伏击,即设伏歼敌的战法,是古代常使用的战法之一。伏击的重要条件是地形,“必于死地”设伏。其次是善于运用佯动、示形、诱敌等手段,才能达成伏击运动之敌的目的。马陵之战中,齐军就是运用这一战法击败魏军取得胜利的。

    周显王二十七年(前 342 年),魏发兵攻韩,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应允救授,以促使韩竭力抗魏。但鉴于战事初起,魏、韩双方实力未损,过早出兵对齐不利,因此直到韩军五战俱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