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鼓第三十八

    金鼓第三十八 (第2/3页)

进入敌人的伏击地区,在进入敌人伏击圈前三支部队要同时追上敌人。有的攻击敌人的前后,有的攻击敌人的两侧,并严明号令,使士兵迅速向前进击。这样,敌人必被打败。”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相当,而天大寒甚暑,日夜霖雨①,旬日不沟垒悉坏,隘塞不守,斥候懈怠,士卒不戒,敌人夜来,三军无备,上下惑乱,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三军以戒为固,以怠为败。令我垒上,谁何不绝②,人执旌旗,外内相望,以号相命③,勿令乏音,而皆外向。三千人为一屯④,诫而约之,各慎其处。敌人若来,视⑤我军之警戒,至而必还。力尽气怠,发我锐士,随而击之。”

    武王曰:“敌人知我随之,而伏其锐士,佯北不止,过伏而还,或击我前,或击我后,或薄⑤我垒,吾三军大恐,扰乱失次,离其处所,为之奈何?”

    太公曰:“分为三队,随而追之,勿越其伏。三队俱至,或击其前后,或陷其两旁,明号审令,疾击而前,敌人必败。”

    【注释】

    ①霖雨:连绵的人雨。

    ②谁何:指以口令相问答。在警戒区内,每人都用暗号口令以相识别。

    ③以号相命:通过号令互相联络,传达命令。

    ④屯:聚。此处指一个驻军单位。

    ⑤视:底本作“亲”,疑误,据《武经七书直解》校改。

    ⑥薄:逼近、逼迫,此处指发起进攻。

    【例证】

    加强警戒,严为防备,这是防止遭敌袭击的一般要求,所谓“以戒为固,以怠为败”。秦军在崤山之战中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加强警戒和防范。

    秦穆公凭着日渐强盛的国力,企图争霸中源,但其东出道路却被晋国所扼而难以东进。周襄王二十四年(前 628 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