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煮酒,笑谈水浒英雄窦可阳

    青梅煮酒,笑谈水浒英雄窦可阳 (第2/3页)

萨孟武先生曾戏称自己的《水浒与中国社会》的写法是“姨太太”式的。可是,用易中天的话讲:“当‘姨太太’并不怎么体面,但萨先生抗战前为《中央日报》副刊写的这些文章,却着实比那些‘太太式’的比如《中央日报》的社论要好看得多。”

    这部书为什么好看?首先是因为轻松。萨先生这本小册子是我所见到的最早采用“漫说”或“乱弹”方式解读《水浒传》的专著,书中语调轻松,所论所讲很多都是前人很少关注的,而同时在结构上又不失严整,对细节的体察又不失缜密,更援引了很多深受西方影响的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使人眼界大开,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发出了如此的感叹:“噢——,原来是这样的!”

    建国后,《水浒》研究曾经统一于对“投降派宋江”的论评和对“农民起义”以及“农民战争”的联想和剖析,尤其是《红旗》杂志的几片短评,更是当时学者们的“交通灯”。到了新时期,不论是正统的学术研究,还是“歪批漫谈”的评论路数,才又有了一大变。学术圈的大调整自不待言,在新时期我们又看到了那轻松的萨式“水评”,如牧惠的《歪批水浒》,姚有志的《说水浒,话权谋》,汪远平的《水浒拾趣》,更有结构视角极为特异的《水浒的酒店》、《大话水浒财经篇》等小书问世。

    作为一个文学研究者,我平时很少读这类歪批之作,直到去年我读到了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孙勇进先生的《水浒的历史》。这部小书的语言一如萨先生那样轻松,很多观点见解却也颇具专业性,只是这种很有学术分量的论评之平易之顺畅,比起那些周详缜密的专业论文来,显得更为好读,又能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受。最近我又读了填下乌贼兄的《乱弹水浒》,更是击节称叹,二十几万字的文稿,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

    我与填下乌贼兄在网络上结识,在网络上交流,乌贼兄读书甚多,对小说尤其是武侠小说十分钟爱,又颇富才情,兴之所至,律排词赋常常是挥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