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盟约(一)

    第二十一章 盟约(一) (第2/3页)

责罚大臣,如果始终如一就好了。”徽宗一颗心放下,还是感到一丝羞愧。王皇后道:“周大人书生意气,难免有冲动之处,思路也未必清晰,说不定是受了何人拨弄。”

    徽宗听出皇后是来替周邦彦求情的,笑道:“我也未必就想严惩他。”王皇后神色黯然道:“我倒希望陛下能够狠辣决然的处理朝中事务,即便是有时错捕、错杀了几个大臣,也比一团和气、心慈手软的好,你是皇上呀。”

    徽宗一愣,旋即笑道:“现在天下太平,不过几处反贼伺机作乱,我已命高太尉、童宣抚即派重兵剿杀。这些大臣听话的很,并无私营结党,忤逆篡位之辈,很和我的胃口,我又何须天天冷着脸,斥责他们,搞得大家都很紧张,当初商纣王、秦始皇、吴王皓皆暴政无道致身死国灭,我又怎能学他们?”

    王皇后急道:“那也不能像李后主似的孱弱不堪,大难来时,束手无策。”说完此话立刻有些后悔,低下头来。

    徽宗不解的看着王皇后,有些动怒道:“皇后此言何意,是咒我大宋亡国不成。李后主偏安一隅早晚必灭,故而夜夜笙歌,多快乐一天是一天,乃是苦中作乐。我大宋现在四海升平,辽国已与我结成兄弟之邦,西夏、土番、大理无不臣服于我,东边的高丽、流求、日本,南边的战城、真腊、勃泥,就连远在西边的天竺、大食也纷纷派使团欲结纳求好,即便不算此事,朕也不曾夜夜欢娱,荒淫无度,只不过时常赏些奇石花草,挥毫作画罢了,难道一国之君,竟连这点自由也没有,皇后竟把朕比作李后主,当真是岂有此理。”佛袖而去,留下呆呆发愣的王皇后。

    回到内宫时,有太监来报太师蔡京,太尉高俅,宣抚使童贯等人求见。徽宗准上,看到三人鱼次进入,想起方才皇后的言语,心中有气道:“诸位爱卿皆是朕的肱骨,国家栋梁,竟不能替朕分忧吗?”三人面面相觑,对视后,急忙跪下道:“臣等无能,害皇上夙兴夜寐,寝食难安,万死、万死。”

    徽宗叹口气道:“高爱卿手握重兵,太师手下门生故吏无数,竟找不出能剿灭反贼,安定地方的人才吗?”

    高俅磕头道:“原本碍于契丹大军压境,边关和京师不得不屯重兵守御,无法腾出手来派大军南下剿贼,恐契丹乘虚而入。”

    徽宗怒道:“各处厢军为何不努力剿贼!朝廷划拨的大批银饷、粮草都用在何处,莫非有人贪污克扣不成?”

    此言说到三人痛处,童贯做宣抚使久历军事,划拨粮饷一事大都经过他的手,克扣历来是他的专利,一时被徽宗的话唬得脸色煞白,急急分辩道:“皇上明鉴,下官虽用人偶有失策,但为官清正廉明,定是有人背后诬陷。”把罪责轻轻的推倒别人身上。

    徽宗不耐烦挥手道:“并不曾有人举报,只是方才皇后为朕担忧国事,朕心中不免耿耿。”

    三人这才放下心来,蔡京道:“老臣等三人今夜入宫,就是为解皇上烦忧。”

    徽宗立刻转忧为喜道:“太师快快说来。”

    蔡京不紧不慢道:“契丹的附庸女直部落首领完颜阿骨达称帝后,屡次派兵攻打契丹,现在两家打的不亦乐乎。如今阿骨达派密使入京,商请皇上承认‘金国’的封号,然后宋、金联手对付契丹,契丹一灭,阿骨达允诺归还燕云十六州!”

    “什么?”徽宗好似未听清,蔡京重又叙述一遍。徽宗听罢脸色立刻红润起来,喃喃道:“上月这女真人不是大军入境,索要什么契丹公主?”童贯奏道:“阿骨达虽是番子,但也明事理,我们派人分说此事定是契丹的诡计,好让我两家厮杀,契丹坐收渔利,阿骨达听后果然撤兵,此事也不了了之。”

    徽宗又有些犹豫道:“这关外的小番邦,不过偶尔打了两场胜仗,就敢夸口说灭契丹,自从我太祖皇帝建国,历经太宗、仁宗几朝,那般兵强马壮,尚不能动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