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荇水荷风柔情万种 嫉心诡谋恶浪千叠

    六 荇水荷风柔情万种 嫉心诡谋恶浪千叠 (第2/3页)

,说道:‘这个女子便是红巾叛匪的飞凤女营旗首。’说着,便将我押出了谷仓。”

    “此时,我心中早作了必死的准备。我知道:元朝暴虐,对造反者处刑惨酷,而对造反的‘南人’更是无所不用其极,至于造反的女子,尤其视为万恶之首,那摧残凌辱最为骇人,对于既是南人,又是女子,而且是造反‘女妖’魁首的我,更知道会有怎样的折磨,我暗暗打算着:一旦挺不住酷刑,就嚼碎舌根,自戕而死。”

    施耐庵听到此处,一颗心几乎提到嗓子眼,禁不住问道:“啊啊,花旗首,这一番摧残蹂躏想必是罕见旷闻的吧!”

    花碧云抿一口茶,叹道:“哪里!天底下常常有许多奇巧难测之事。那一回,不知是白莲圣母的护佑,还是小女子吉星高照,竟然在自分必死之际脱却了厄难。当时,两个元兵押着我刚刚走到一条冷僻的巷子之中,一个高大的元兵忽然闷叫一声,捂着肚子歪歪斜斜地倒了下去,这一下变起仓卒,我还未明白过来,另一个元兵早已一边揩着长刀上的鲜血,回身朝我走过来,只见他一把掀开头上的毡盔,解开身上的元兵衣甲,我展眼一看:站在我面前的竟是一个英武和善的汉族青年壮汉。他用道地的江南口音说了一句:‘花旗首受苦了,小人救助来迟,望乞恕罪!’便扶着我奔出街巷,躲入了一处极隐秘的地方。”

    施耐庵长吁一口大气,说道:咳咳,真是吉人自有天相!

    那么,你们又是如何逃出那重兵把守的龙潭虎穴呢?”

    花碧云道:“那就平常得很了!总之,一路之上,幸得那汉子细心照料、严密防范,倒也顺利地混过了沿途的盘查,找到了一条东去乌桥的冷僻山路,尤其令人可喜的是,这青年汉子不仅胆大心细,而且秉赋极精深的武艺,是他,为我解开臂上的绑缚,拔出了胸口上的长箭,沿途采些草药丹石,为我治疗满身的金创,一直把我小心地护送回了乌桥镇红巾军大营。”

    花碧云这席话说得委婉而动情,施耐庵从她那双晶莹的眸子里看出了这个女子深深的感激与眷恋,于是问道:“好一个心地良善的汉子。花旗首,不知此人为何入了元营?”花碧云笑道:“小女子便晓得施相公会问这件事的。就在他为我解缚裹伤之时,早已将身世告诉了我,他说:他家世代为江南佃农,只因欠了财东的田租无力偿还,便卖身充了壮丁,被收录进元兵大营作了个马弁,多年来目睹元兵屠杀生灵、蹂躏汉人、烧杀奸淫,无恶不作,早已切齿痛恨,久怀叛离之心,只因时机不巧,又无尺寸之功,不敢轻易举动,这一回乘救我之机,一举投奔到了红巾军行伍之中。”

    施耐庵忙问:“这位弃暗投明的英雄姓甚名谁?现在何处?”

    花碧云一听,一抹红潮蓦上面颊,冷艳的脸庞变得俏丽,她微微拈着裙带,正要回答,猛听得窗外一个女红巾娇声呼唤:“请旗首归队!”她趁势站起,说了声:“姊妹们列队点卯,小女子不奉陪了!”说毕,红裙轻罗一闪,早已出了阁门。

    施耐庵遥望花碧云的背影,止不住思绪绵绵。

    他正自沉思默想,猛听得阁门“吱溜”一声开了,大步流星走进一个人来。施耐庵回头一看,不由怔住:原来这个鲁莽造访的不速之客不是别人,竟是那面庞英俊、身材高挑的掌坛总管。只见他面带微笑,颇有礼貌的打了个躬,说道:

    “施相公,小弟潘一雄这厢有礼。”

    施耐庵慌忙还礼,一边斟茶让座,一边说道:“掌坛总管驾到,晚生有失远迎,恕罪恕罪。”说毕,施耐庵见他人物俊秀,彬彬有礼,心中顿生好感,便一把推开窗户,说道:“潘总管,此刻秋水澄碧,云天气爽,真如当年王勃所书‘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不期而遇,晚生多承照应,请总管在此与晚生共饮一杯。”

    潘一雄挥挥手,冷淡地答道:“不必多礼,小弟此来,乃是要告诉你一桩极不好的消息。”

    施耐庵一惊:“哦,什么极不好的消息?”

    潘一雄道:“今晚二更,有人要来杀你!”

    施耐庵先是惊异,接着摆摆头道:“总管说笑话了,晚生在此地无冤无仇,不会有人来杀我。”

    潘一雄冷笑道:“哼!俺这龙潭虎穴之中,都是些脾气火暴的杀人魔君,你今日得罪了那么多的会中兄弟,还说无冤无仇么?”

    施耐庵愈发奇怪,问道:“晚生自来这乌桥镇上,小心翼翼,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谨小慎微,执礼谦恭,何曾得罪过哪位义军兄弟?”

    潘一雄道:“施相公你错了。俺这些绿林中人,抛头洒血,视如儿戏,只有一桩看得比性命还重,那就是辱没不得颜面,受用不得糟践。今日大厅之上,你一人扫尽了所有兄弟的脸面,还敢说谨小慎微,非礼勿动?”

    施耐庵心中一震:今日正厅之上,自己除了破解那本《御批千家诗》,未曾多说一句话语,又何曾扫了义军兄弟的颜面?这真是天下奇谈。

    潘一雄瞟了他一眼,续道:“相公试想,俺白莲教红巾军本来在此打家劫舍,坐地分金,快活舒坦,清闲自在,你,却偏偏要藏下一本什么‘绝世秘籍’,惹得俺太师父千里奔波,几乎丧命江南。”

    施耐庵渐渐明白,原来是为了这桩公案。

    潘一雄道:“今日大堂之上,你又不知用了什么谄媚手段,哄得大龙头将你捧为上宾,竟在圣母佛龛之下,太师父宝座之间占了那一席之位!”

    施耐庵心想:这都是大龙头心甘情愿,与我何涉?

    潘一雄越说越气愤,脸上竟然红光闪烁,他道:“事后,你又捧出那本不知何年灶下未曾烧完的破书,花言巧语,故弄玄虚,欺着俺弟兄们胸无文墨,拉扯到什么‘剑与笔两绝’上头,为你们这些书呆子吹嘘,想要压倒俺们这些出生入死的好汉!指着和尚骂贼秃,讥讽俺们只知舞枪弄棒,脑袋迟钝愚鲁!”

    施耐庵按捺不住,问道:“潘总管,难道你今日此时,是来与我争个是非曲直的么?”

    潘一雄淡淡一笑:“不是。施相公,小弟此来,乃是将军中弟兄们的气愤之情转达与你,这些,都只是小弟耳食之言,倘不是尊敬你施相公,俺潘一雄何必前来?又何必与你讲这一番肺腑之言?”

    施耐庵望着他那俊逸的风采,觉得此人心地倒也不坏,点点头道:“潘总管如此关照,晚生感激不已。请问:教中兄弟们还有些什么议论?”

    潘一雄道:“唉,议论尚多。不过,小弟就不一一转述了。”

    施耐庵道:“还是请总管详细谈来。”

    潘一雄拇指一甩,赞道,“好!施相公有度量,那俺便索性告诉你罢:弟兄们纷纷言道,俺们跟随太师父冲锋陷阵,洒血抛头,多少强仇凶敌都奈何俺义军兄弟不得,想不到今日被一个穷酸一齐耍了!若不杀却此人,俺们弟兄往后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天下的绿林好汉、江湖豪杰!”

    施耐庵道:“难道,太师父那一席话竟然他们都没有听进去?”

    潘一雄笑了笑道:“嘿嘿,俺这些生死弟兄,天生的牯牛脾气,慢说是一首诗,一席好话,便是生公说法,如来讲经,也休想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