觐礼第十

    觐礼第十 (第2/3页)

不入王门(44)。

    奠圭于缫上。

    【注释】

    (1)觐:见。觐礼,诸侯秋天见天子之礼。

    (2)郊:指近郊,离王城五十里。

    (3)侯氏;指诸侯。

    (4)使者:天子派的慰劳诸侯的人。

    (5)几:安宾。用以表示崇敬优厚。

    (6)左骖:骖,騑马。左骖,面向南以东为左,面向北以西为左。

    (7)顺命:凡诸侯朝觐之礼,都是天子的命令,故称顺命。

    (8)初:开始,从前。

    (9)前朝:指觐日的前一天,朝即觐的意思。

    (10)同姓:指王子母弟。因功出封,虽为侯伯,其画服犹如上公。

    (11)异姓:指舅甥之国。与王有亲属关系。

    (12)裨冕:衣裨衣而冠冕。裨,埤。为天子六服之一。诸侯也穿此服。

    (13)墨车:不加彩绘的黑色车子。《周礼·表官·巾车》:“大夫乘墨车。”诸侯乘之,因入天子之国,车服不可与天子完全相同。

    (14)旂:交龙图饰的旗。

    (15)弧■(d*):弧,用以张縿的弓。■,盛弓的套子。

    (16)缫(3o):冕旈的绳子。

    (17)衮冕:衮,衮衣。天子六服中最上的礼服。通称龙袍。有九种绩绣图饰。

    (18)啬夫:司币之官。司空之属。为未摈。承命:于诸侯下介传而上,上摈报告给天子。

    (19)实来:实,又作寔。实来,即是人来。此指专为觐天子而来。

    (20)予一人:《曲礼·君天下》:“天子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故予一人,即天子自称。

    (21)坐:即跪。

    (22)谒:告。上摈上告于天子。报告。

    (23)致命:命即辞,致命犹致辞。其辞盖为“臣某侯某奉圭觐王”。

    (24)阶东:指阶的东边。

    (25)延:进。延请。

    (26)四享:四当为三。古书作三、四是积画而成。“大行人职”曰:“诸侯庙中将币,皆三享。”故此处“四”应为“三”。

    (27)卓上:卓,犹旳,白色。用素旳书其国名,标明产地的马为上。

    (28)告听事:告,告诉摈者转告天子。听事,把自己所做之事报告给天子,听从天子的处理。

    (29)自屏南适门西:隐于屏后,穿好上衣。自屏风的南边至门的西边。

    (30)车服:古制车服,上下有等级,天子赐车,同姓以金车,异姓以象车。服,则衮。饰有鷩、毳图案。

    (31)路:指车。

    (32)路下四:指乘马,即驾车的四匹马。

    (33)亚之:次车而东。

    (34)使者:指三公及太史。

    (35)礼:指食礼、燕礼。

    (36)为宫:在国外壝土为埒象墙壁。

    (37)深:指高。

    (38)方明:上下四方神明之象。

    (39)龙:马八尺以上称龙。

    (40)四渎:江、河、淮、济为四渎。

    (41)燔(f2n)柴:燔,焚,烧。燔柴,积薪烧之,升烟以报阳。

    (42)沉:投祭物于水中。郑司农:“沈,谓祭川。”

    (43)痤:埋。指祭地埋牲玉。

    (44)偏:旁,边。

    【译文】

    朝觐的礼仪:指侯到达王城的近郊,天子派人穿皮弁服,用玉去慰劳。诸侯也穿皮弁服在帷宫门外迎接,两次行拜礼,使者不回拜,拿着璧玉前行,诸侯三次拱手行礼。到台阶前,使者不谦让,先登坛。诸侯登坛听取天子的命令,下坛再拜稽首,然后登坛接受璧玉。使者向左转身站立,诸侯送还璧玉,使者接受。诸侯下坛,再拜稽首,然后使者出。诸侯于是阻止使者离去,使者于是又进入。诸侯和使者相互谦让登坛。

    诸侯先登坛,把几交给使者。诸侯为送上几行拜礼。使者放下几,回拜。诸侯用束帛、四匹马做礼物送给使者表示敬意,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