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性(1)

    本体性(1) (第2/3页)

亡也是很痛苦的事情。《红楼梦》里的生老病死很多。一上来就讨论聚散离合问题。林黛玉是喜散不喜聚,贾宝玉是喜聚不喜散。其实这个没有太大的区别,她喜散不喜聚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既然聚完了最后还得散,不如咱们就不聚。实际上她仍然是喜聚,她怕的是聚以后的散。林黛玉是多看了一步棋,意思说现在聚了,待会儿还得散,所以干脆就别聚了。贾宝玉说既然聚了,最好就永远不散。还有探春的远嫁,《红楼梦》也作为非常不幸的事情,这和当时的空间观念有关。《红楼梦》也写到了兴衰荣辱。贾家是名门之后、功臣之后,是贵族,是豪门,是特权阶层当中的人物,但是又没有实权。他们最关心的事情,最担心的事情,而且往往又是无法避免的事情,就是终有衰的那一天。吉凶祸福也是这样,《红楼梦》里还经常出现一些预兆,特别是到后四十回。现在古今中外再找不着一本书,象《红楼梦》一样能够写这么多的生老病死、聚散离合、兴衰荣辱、吉凶祸福。我刚才还提到的是非功过、善恶曲直,这些我不想细谈,因为《红楼梦》并不着重进行道德价值的判定和道德上的歌颂与谴责。虽然里边也有一些比较激烈的话。比如说,通过柳湘莲之口,说贾府里头非常的肮脏,宁国府只有门口的两个石头狮子是干净的。但是这种谴责非常笼统,在写到具体人物时,作家的心情却是非常复杂的。读《红楼梦》的时候,你会感到对人生命运的沧桑体验,其强度甚至于超过了实际生活。

    《红楼梦》里有一种宿命论和报应论,这是中国人最普通的对命运的两种感受。这两种感受是并存的,又是对立的。宿命论认为盛极则衰,荣尽则辱,水满则溢,一切都是命,没有道理。贾家被册封,元妃省亲等等,所谓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忽然又出事了,被抄家了,这是命运,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所谓气数已尽。与此同时又有报应论。就是说每一件坏事都有它的结果,所以贾家的衰败也并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