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合一庄严体(1)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三教合一庄严体(1) (第1/3页)

    《西游记》小说从题材上看,显然是弘扬佛教的,它的主线就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修成正果,与佛教紧密相关。从故事情节看,对道教贬词较多,不仅取经途中车迟国、比丘国、朱紫国、灭法国等的国王,都受到化装成道士的妖魔蛊惑,而且还有不少妖魔也以道士的面目出现,如平顶山莲花洞金角大王、银角大王,乌鸡国假国王青毛狮子精、黄花观百眼魔君、解阳山聚仙庵如意真君等无不如此。其实吴承恩在宗教上并无偏私,对佛教也不乏微词,不仅对佛教教义每有诙讽,甚至对佛门圣地灵山,佛门祖师如来都有所批判。吴承恩对佛教、道教的批判之语,甚至愤激之语,实际上是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感而发,借题发挥。吴承恩本人虽以儒为主体,又兼受佛、道二家之影响,即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的“三教合流”思想。故在《西游记》中一再表示要持论公允,不能偏颇。

    儒、道、释三家,自汉代就发生摩擦,道教因与儒家同出于本土,本就有不少共同的东西,故较早就有“同流”之况。佛教因是从古天竺传入,其中对忠、孝的漠视令儒门不能容忍,故多次出现大的争端。佛教最初不以为然,甚至造出些伪经抗衡,但后来知道儒家之说乃中国之本体,不可摇撼,遂一改古天竺之旧说,也走上“同流”之途以自存而求发展。道、释二家自汉代起,一直到清代,斗争都没有停息,在六朝时,在唐代和元初,还发生过最激烈的斗争。但是,在长期的斗争中,也逐渐形成“合一”的倾向,隋唐的文中子王通就是这方面释氏源流杰出的代表,而宋金时全真教的创始人王嚞则表现得更明显。王嚞创教之初就冠以“三教”二字,在诗文中多次指出:“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他的大弟子马钰在诗文中劝僧道合同,不要互相诽谤:“虽有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