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水神猿无支祁(2)

    涡水神猿无支祁(2) (第2/3页)

是在我国传统文学和民间文学的土壤里孕育出来的伟大儿子,不是什么纯粹“进口货”。

    第四,从无支祁传说的渊源与流变中,也能找到彼此的血缘关系。

    《古岳渎经》中“无支祁”或在别处称之为“水母”,是一个很古老的传说。汉·王褒《九怀·思忠》云:“玄武步兮水母,与吾朝兮南荣。”注曰:“天龟水神”。它不是水猿,而是龟形水兽、水神。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第四”中河淮水神取马的传说,大概就是无支祁的前身。这种“神形兽视”的神话传说,很可能是远古时代“图腾崇拜”的遗痕,是由完全兽形神变成完全人形神的一种过渡。唐人李公佐集远古神猴传说之大成,塑造了“无支祁”。但这篇小说在唐代并未引起人们多大注意,李公佐获大名是靠他写《南柯太守传》。到了宋朝此说不仅广为流传,成了热门货,还被搬上舞台,即元代陶宗仪《辍耕录》“院本名目”和《宦门子弟错立身》第十二出〔天净沙〕中提到的《水母砌》。此传说故事交了好运,或许是因为当时瓦肆艺人讲说“灵怪”故事在推波助澜吧。

    《古岳渎经》中说大禹“召集百灵,搜命夔龙,桐柏千君长稽首请命”,“乃获淮、涡水神名无支祁”。宋代苏轼将这传说入诗:“川锁支祁水尚浑”(《濠州七绝·涂山》)。入宋后这传说故事还发生讹变。朱熹《楚辞辨证》下“天问”云:“今世俗僧伽降无之祈,许逊斩蛟、蜃精之类,本无依据,而好事者遂假托撰造以实之。”可见已有将大禹讹为僧伽之俚说。僧伽俗姓何,西域人,唐高宗龙朔初年“来游北上,隶名于楚州龙兴寺”,久居临淮,“称泗州大圣”。“唐景龙二年,中宗皇帝遣迎师,入内道场,尊为国师。”(《泗州通志》卷二十七“仙释”)据《太平广记》卷九十六“异僧十”载,他有诸种神异功能,说他是“观音化身”。赞宁《宋高僧传·僧伽传》载,他有三大弟子:慧岸、慧俨、木叉。木叉“多显灵异”,唐僖宗赐谥曰“真相大师”,塑像侍于僧伽之右,如同配飨。宋代王象之《舆地纪胜》载:“水母洞在龟山寺,俗传泗州僧伽降水母于此。”元代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