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 救危险智惩流氓 解难题勇探海底

    第二十八回 救危险智惩流氓 解难题勇探海底 (第2/3页)

关怀美国的下一代,美国公民更加责无旁贷。正当全国掀起一片“沙僧热”时,电视台又请沙僧亲自动手将此文改成电视剧,由八戒主演,播放以后,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沙僧乃以这次写文章和剧本的稿费作为基础,设立“沙僧基金协会”、简称SSFA(Sha Seng Fund Association),以救济马路流浪儿,号召各界捐款。数月之间,集资百万。以后这一机构得到联邦政府的支持,在各地设有分支机构2000余处,救援了大量的马路流浪儿。安恩和帕特里克等人,以后都由SSFA资助,受到了高等教育,成为协会工作的骨干,社会有用的人才。有诗叹曰:

    青春正值好华年,马路流浪受熬煎。

    风餐露宿尝辛苦,吸毒沉沦最堪怜。

    人人都有儿和女,个个均应细思研。

    养子不教父之过,教不尽责师不严。

    贻误自身虽遗憾,戕害社会罪更延。

    今日若非沙僧故,谁能仗义又直言!

    尽管沙僧和美国各界人士尽了很大的努力,只可惜产生这些马路流浪儿的社会条件仍然存在,沙僧等人的好心,也只能救援很少一部分人,而旧的流浪儿刚刚脱离苦海,新的家庭破裂,又引出更多的流浪儿来,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并非沙僧等善心人所能解决的。

    正当沙僧在外救援马路流浪儿之际,美国却又出了一件大新闻。原来那加利福尼亚州帕拉斯维德岛上,有一渔翁,名叫苏特。此人原来开过一家小商行,后来破产,故而深恶大城市之吵闹喧嚣,名利场之尔虞我诈。自个儿买了一条小渔船,靠在海边打鱼捞虾过日子。他无家无室,无牵无挂,有兴时出海捕一点鱼,无兴时躲在舱里睡觉,倒也逍遥。怎见得,有一《临江仙》词为证:

    潮落旋移孤艇去,夜深罢棹歌来。

    疏星残月甚幽哉,宿鸥惊不起,天际彩云开。

    困卧沙滩无个事,三竿日上还捱。

    随心尽意自安排,世人苦忙碌,争似我宽怀?

    这日,苏特正在海边捕鱼,一网打出去,似乎挂住了海底什么东西,甚为沉重。苏特以为有什么宝藏,乃开动船上的卷扬机,将网硬拖了回来。结果在网中发现了一块大圆石,两端扁平,中央钻透了一个洞,恰似磨盘一般,约有400来斤重量。这石块上已经凝结了一层矿物,看来沉在海底的时间不算短。苏特到底是受过教育之人;知道这类东西必有科学价值,将之载了回来,送给了当地的博物馆。以后经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考古学家莫里亚蒂研究,证明这是人工制造的船锚。根据它表面的锰矿积聚率(每1000年1毫米)计算,这锚应该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更令人惊讶的是:地质学家发现制造石锚的灰岩,并不存在于北美太平洋海岸,而是产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这样一来,小小的一个石锚,却引出了一个历史上的大问题,这就是最早“发现”美洲的,究竟是15世纪意大利人哥伦布,还是公元前中国的无名航海家?

    与此同时,美国女作家默茨,又发表了一本专著,名叫《褪色的墨水》(Pale lnk)。在这本书中,默茨认为中国古籍《山海经》中《东山经》部分记载的山水,可能包括了现在的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地形在内。这是公元前三世纪以前中国旅行家来此实测的(《山海经》最后成书的年代大约是战国时代)。如《东山经》的首篇记载了“樕[朱(虫虫)]之山”以下的12座山,从北而南,蜿蜒3500里(1087英里)。共有十条河流发源于这条山脉,其中七条向东方流。在中国境内,找不到这样长的南北向山脉而又有河水由此向东流的。但是北美的落基山脉却与此相似,发源于这条山脉的河流均向东流入密西西比盆地。《东山经》其余部分所载的山水,默茨也相应地在美洲找到了它们的位置。如《东次二经》的山脉北起加拿大曼尼托巴省温尼伯戈西斯湖西岸,南至墨西哥马萨特南城附近。《东次三经》则北起阿拉斯加南部的费尔魏折山,南抵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已巴拉附近。《东次四经》中记述的最北的“北海”就是加拿大温哥华岛以南的胡安一德富卡海峡,而最南的“太山”则为美国内华达州的卡皮图峰,位于圣罗莎山的东北端。这些记载,不但山水的位置与美洲的实况若合符节,就是动植物的资源、矿产、气候,也是一致的。

    默茨又总结了100多年来很多学者的观点,认为在中国史书《梁书》(卷五四)中,记载公元五世纪时,有一僧人慧深曾经来中国介绍了“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的“扶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