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戏子之谜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小戏子之谜 (第1/3页)

    《红楼梦》中有十二个从苏州采买来的小优伶,当时俗称小戏子,小说里称作“女戏”。“戏”指戏子,“女戏”就是女的戏子。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个“女”字称作“女戏”呢,叫“戏子”不就行了么?这是因为当时的演员包括演旦角的绝大多数都是男演员,比如琪官蒋玉菡就是演小旦的。所以女的戏子就叫“女戏”,以示区别。当时演的主要是昆曲,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后再过了三四十年四大徽班才进京,后来与昆曲等戏曲融合,逐渐发展成为京剧。京剧真正成熟是曹雪芹去世后一百多年的事了。

    小说没有交代这些女孩子岁数都多大,不过我们可以大致推算出来。从听说元妃省亲决定修建省亲别院到建成,不过只有半年多时间。贾蔷带了几个人从苏州采买了十二个小戏子回来不久,就赶上元春省亲点戏演出了,而且龄官等会好多出戏。由此可见,这些住在梨香院的女孩子虽然有从苏州一同聘来的几个教习(师傅)教戏,但是她们在苏州时肯定已经学过至少一两年戏了,否则不可能一到京师刚刚学了几个月戏就给贵妃演出。另外,二十二回提到那个长得有点像黛玉的“小旦(应该是龄官)才十一岁,小丑才九岁”。所以她们多数人来京时的年龄应当在八岁到十二岁的样子,个别的可能略大一点,因为都称她们为“女孩子”。不过也不会太小,要不然无论是演戏还是某些恋爱情节就不可能产生。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而言,由于她们出场机会不多,除了龄官、芳官之外,其他小演员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不深。但是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却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信息,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某些社会风气习俗,值得我们品味琢磨一番。

    写十二个演戏的女孩子有几个作用:

    首先是表现出贾府社会地位之高。

    许多读者想必都记得五十四回贾母有一次说,他们贾府这样的“中等人家”如何如何,“那些大家子”又如何如何。堂堂宁国府、荣国府怎么才算中等人家呢?那什么才是“大家子”上等人家?那是亲王府、郡王府、贝勒府、贝子府,另外一些现在有公侯伯爵位的和当朝大学士这样的一品大员等人的府第,大概也是。按说贾府是两门国公府,也算得上,但如今毕竟早已经不是国公了,所以贾母才这么说。

    其实不必看官爵,当时从人们看戏的方式就能够分辨出高低贵贱来。

    一般小康人家是花钱买票上戏园子听戏,南方人叫看戏,一回事。

    有钱人家则是请演员到家来唱堂会,就是请几个演员和几个场面来家清唱,不化装,也不演折子戏。人数有多有少,那就看出钱多少了。少的也许就一个演员,一个拉胡琴的;多的可能有三四个演员,场面全套都齐了。一般是分别唱几个唱段。顶多是两三个演员清唱一个完整的段子,有点像《沙家浜》里阿庆嫂、胡传魁、刁德一三个人对唱那样。几个演员,唱个把时辰,唱几个十几个段子。六十六回写到五年前尤二姐、三姐的老娘做寿,家里请了一批票友唱戏,柳湘莲就在里头演小生。这种规格大体上也只能归于第二个档次。

    第三种更高级一些的则是请戏班子到家来搭台演戏。四十五回赖嬷嬷的孙子赖尚荣补上了州官,请贾府男女主子们来。花园里摆了几席酒,一台戏,请的是贾母等女眷;外头大厅一台戏,几席酒,请的是老爷、少爷等男主子和其他男宾。一下子就请了两台戏,够气派的了,他还只不过是个五品州官。

    第四种最高级的是自己家里养戏班子。忠顺亲王家就有戏班子。三十三回,他的长史官说,王爷说了:“若是别的戏子呢,一百个也罢了;只是这琪官……竟断断少不得此人。”可见养了一个行当齐全的戏班子。

    贾府祖上也是养过戏班子的。从五十八回王夫人的一席话来看,后来这个戏班子遣散了,有些戏子就留在了贾府当仆人。十七十八回还说,让那些如今头发都白了的当年“旧有曾演学过歌唱的女人们”,帮着“带领管理”。这次重新弄个戏班子是为了让元春省亲时添点子喜庆,也更显得隆重和气派。

    那么这十二个小演员在等级森严的贾府处于什么地位呢?六十回赵姨娘骂芳官骂得非常难听,有助于我们了解她们的地位。赵姨娘说“你是我银子钱买来学戏的,不过娼妇粉头之流!我家里下三等奴才也比你高贵些的”。

    芳官怎么这些小演员连贾府的下三等奴才都不如呢?贾府许多丫鬟,包括大丫鬟,更不必说那些小丫鬟,不也都是买来的么?有些由于父母是奴才,自己一生下来就是奴才,为什么这些所谓下三等奴才地位比小戏子还高呢?可见是否花钱买来不是根本原因。这是因为古代妓女和戏子属于一个等级,统称娼(妓)优(伶),是最被人看不起的,社会地位最低。所以戏班子解散以后有些人回家了,但是大部分人留在了贾府,除了无家可归的,都是怕回了家又被卖到戏班子甚至妓院里去。这些留在贾府的孩子为什么这么高兴呢?归根结底是自己从此不再是戏子了,社会地位相对提高了,和一般丫鬟一样了。所以戏班子一解散,她们都像出笼的鸟一样。而且又都被分配在主子身边,待遇好,特别高兴。

    这些小戏子在不在金陵十二钗?在的话,在哪一册?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见到“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根据脂砚斋批语,《红楼梦》的金陵十二钗除了正册、副册、又副册外,还有三副册和四副册,总共五个册子。既然金陵十二钗正册是十二位,那么其他各册也肯定是十二位,记录了六十位少女、少妇的不幸命运。

    正册人人有判词和《红楼梦曲》,都是少女、少妇,属于主子阶层。

    副册第一个是香菱,所以脂批说是妾。

    又副册开卷是晴雯和袭人,所以可以肯定是大丫鬟。

    三副册看来也还是大丫鬟。因为《红楼梦》中提到名字的有身份的大丫鬟光是宝玉的就有八个,还有贾母的鸳鸯、琥珀等,王夫人的金钏、玉钏等,几个小姐的首席大丫鬟司棋、待书、入画、莺儿、紫鹃、雪雁、翠缕等等,又副册十二个肯定装不下,所以三副册也应该是大丫鬟,至少要占一部分席位。

    这十二位小演员正好满十二这个数,又都是一样的身份,她们成为一册是合理的。她们在贾府的地位不但比鸳鸯那些月钱一两的低,也比晴雯这种月钱一吊的大丫鬟要低,属于月钱五百(半吊)的那类。所以我估计属于最后的四副册。

    但是也有红学家认为不止六十。因为《红楼梦》中提到的有名字的丫鬟数目很多,又副、三副根本装不下。由于九是从零到九的十个基本数中最大的数,中国历来都是以九的倍数计数表示多,因此有红学家认为应当总共有九册一百零八人。乍一听,这话确有道理,光是宝玉的大小丫鬟就有十六个,照此推算,各位小姐、少妇、太太、奶奶的丫鬟,再加上各位老爷、少爷的妾,可不就得一百零八个!但是许多人都只是艺术符号,没有成为艺术形象,甚至连名字都没有。比如副册应该是香菱这样非常年轻的妾,肯定不会包括赵姨娘,现在连十二个都不好凑齐。再说,《红楼梦》第五回警幻仙子在贾宝玉看那些册页时有一句非常关键的话我们要注意:“余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所以有许多丫鬟之所以未能入册,就是因为她们是“庸常之辈”。由此可见脂砚斋说的六十个是对的,而且他是看见曹雪芹后三十回原稿最后的“情榜”说的,应该是最权威的。

    在曹雪芹笔下这些小戏子地位卑微,但是人格一点也不低。

    儒家文化的一大弱点是不重视人的个体价值。在长期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观念熏陶下,人们的人格意识、自我价值意识淡薄,这种情况到了清代发展到了极点,全国上下奴性弥漫。这十二个女孩子中,人格意识和自我价值意识最突出的要数龄官。三十回通过贾宝玉的眼睛写出,龄官长得很美,“大有林黛玉之态”。而龄官的性格则有点像晴雯。晴雯的判词中最有分量的两句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身为下贱是地位,自己决定不了,但是心比天高是个性,是人格意识,是自己可以掌握的。在贾府下层社会,龄官是晴雯第二。而脂批说“晴有林风”,就是说晴雯的作风与个性有点像林黛玉。所以龄官的个性也有与林黛玉相通之处。龄官一出场就是一个很有个性、不肯迁就、受不了委屈的女孩。她刚刚演完,受到元春的赏赐和表扬,太监传谕说:“龄官极好,再作两出戏,不拘那两出就是了。”贾蔷赶紧答应,让龄官演《游园》、《惊梦》两出。若是有些人,面对贵妃表扬赏赐,会感到受宠若惊,遵命巴结惟恐不及。但是龄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