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红楼》末世魂(3)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末世《红楼》末世魂(3) (第1/3页)

    值得一提的是载画中的李纨风采。李纨是屡屡被人们忽略的角色。即使画中不可缺,也是一缺乏精彩的中年寡妇相,灰丧之色。而戴画中的李纨,从结海堂社起,就风采出众,如玉树临风,有女词人李清照之姿。本来李纨出身金陵儒宦之家,作为众人长嫂,总做诗社评官,必然才学满腹,而早寡课子的生活,亦令其气质清冷。其实李纨才是《红楼梦》中真正标准的淑女。

    最后高鹗有一笔,写黛玉死时李纨在场,倒合适。此人必应送黛玉者。除了她是寡妇不能参加宝玉婚礼,更有她是诗社主持,每评黛玉之诗,知其才情,亦应知其生死,实为一知音也。另外黛玉愿望“质本洁来还洁去”,最后送她的亦应心地清洁的人。届时探春也来了,倒令人对三小姐另有敬意。

    在群画中,宝玉活泼饶舌,黛玉剔透风骨,宝钗一片满月,俱有特征。

    同样情趣的一幅,是描画宝玉与众姐妹们最初搬入大观园,赏心怡目的狂欢时节,我称之为“园中烂漫图”。图中主仆无分,时辰不论,场所合一。但见少女们弹琴吹箫,奕棋作画,摘果斗草,烹茶引鹤,不亦乐乎,不亦忙乎。而怡红公子逍遥其间,得其所哉。

    我以为这幅画非常成功,它有些来历,就是中国传统的那些“仙人行乐图”。例如八仙之类。这些快乐之地不是仙山蓬莱,就是瑶池。甚至桃花源,也不能那么只事嬉游不事耕作的。

    最初的大观园,由于贾府内成人统治的手还不及伸到那里,年青的主子们显然善良温和得多。而园中美景遍布,与青春的人们相呼应,与园中人的文化涵养,和她们的诗情、友谊、集会相协调,所以令大观园产生了短暂的幻境生活。

    正是这短暂的美妙,给予了这些薄命女儿们一生中莫大的安慰和最后的快乐。这幅画是对青春和诗意的歌颂,也是《红楼梦》中最值得人留恋的梦境。

    “凹晶馆联句”一图,中秋深夜湘黛于水边之馆咏月,这是一幅寒意可品。那凹晶馆之凹完全画出,是在园中一个低处看月。鹤、月俱在,二女如仙。有点“青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的古画意。

    从这个中秋夜,意味着一部“红楼”盛事走向衰凉。蕴“月盈则亏”之含意。此原来曹公之设计也。此恰为《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当居全书之中点,所以后人判断原著《红楼梦》应当是一百五十回。

    有些本来在书中是细节的事情,画家却选了出来单画一幅。显出慧眼独具。如“凤姐惠袭人”,就是袭人回家奔母丧时,凤姐特意关照,她走时来辞,凤姐嫌她衣服不气派,特意送她裘皮大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