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 晋齐吴楚话行踪 雪月风花联旧社

    第三十八回 晋齐吴楚话行踪 雪月风花联旧社 (第2/3页)

探春同众人由角门到了园中,因牡丹盛开,便在潇湘馆先去看花。只见布幔高遮,花栏修整,池中各色牡丹十分烂熳。说不尽姚黄魏紫,国色天香。赏玩一会,便到蘅芜院。转回来在怡红院中,又赏牡丹。歇了歇,便从小桥绕出回洞,到假山来。一路新经收拾各处,花竹缤纷,亭榭历落,迥非那次光景。此日又值天气和暖,无不欢悦。在山上逛了会,便到大观园正厅上来。

    王夫人年纪太高,懒于游玩,向李纨、宝钗说道:“你二人陪着姊妹逛去罢!到吃饭时我再来。”说了,便没同行。此时众位来到大厅,只见厅内桌上摆着攒盒,十六个糕点碟子,一样两席。

    玳儿、小倩、进禄新添的丫头,随着麝月、爱儿,用盖钟沏上茶来。探春、宝琴等随意用了些点心,喝了杯茶。

    宝琴道:“今年的牡丹怎么这样好?”探春道:“这牡丹是茂侄儿栽的,人杰地灵,这是一定的道理。”邢岫烟道:“三姐姐这话很是,我也是这样想。”宝钗便向探春道:“妹子,你在南边走过,那里的牡丹也是一样吗?还是另有别致。”探春道:“芍药是维扬著名,若牡丹,初则洛阳,如今惟曹地为盛,所以有‘曹国夫人’之号。闽浙一带,非无此花,然亦未遇异种。如古人所说的绿牡丹,我却没曾见过。”喜鸾道:“我在山右野谷中,见过一种野牡丹,满山遍地,就像广东山丹的样子,无处不是。五色相间,恰也有趣。但花朵不能甚大。”宝琴道:“我到过潇湘一带,惟见斑竹,这样花我却未见。正是白往南边一回。”

    喜凤道:“苏州奇花最多,皆是人力造作,像这牡丹,年底便开,虽是早占春光,然无天地自然的生趣,终是矫揉,不能耐久。”

    李宫裁道:“我**竹。君山的竹,想必别有凤尾的奇处,妹子可细细的说我听一听。”宝琴笑道:“你又来执意了!竹子是一样的,有甚异处?潇湘因泪痕著异,不过多则各样皆备,风过一种潇疏之致,令人神移耳。”李纨道:“妹子,你说的是。”

    宝钗道:“三妹子,你到福建,离台湾不远,说台湾有四季不谢的花,可是真吗?”探春道:“台湾远隔重洋,我却未到。

    但那边风土,我曾细细问过衙门中派来浆洗衣服的人,大概知道。

    其地却实在有好处。“香菱道:”三姑娘,你说与我听。我是最爱听故事的。“探春道:“台湾为海中孤岛,形似弯弓,街市以外皆海。其东则大琉球也,西为小琉球。界湾之外有沙堤,名为昆身。自大昆身至七昆身止,起伏相生,状如龙蛇。大棕头、海翁窟为外障,北株尾、鹿耳门为门户。船之往来,皆由鹿耳,此大略也。俗重生女,不重生男。男则出赘于人,女则纳婿于家。凡耕作皆妇人,其夫转在家待哺。人无姓氏,不祀祖先,亦不自知其庚甲。

    性好杀截人头,洗剔之以铜锡箔粘之,供于家。遍身刺文,则红毛字也。手带镯头,或金银,或铜锡,多至数十双。用标枪取物,百步内无不中。人皆跣足,其走如飞。土官有正有副,随其支派,各分公廨,有事则集。小番则供役于外。果之美者为羡。

    味敌荔枝,越宿即烂,难致闽地,我未尝及。次则波罗蜜、芭蕉子、石榴、橘、柚、槟榔、椰子等物。花则莫如四季锦、边莲,而芒、桂、梅、桃、拒霜、刺桐之类次之,所少特牡丹。别样山树,人有不知其名者,亦可异矣。山无虎,但有豹,从不噬人。

    其地多蛇,而内山尤大。又一种蛇,能起地,比人高,则人扑;遇之者取土掷起,呼曰:“我高!‘蛇即翻身仰卧,舒足盈千;人必散发示之曰:”我多!’蛇遂收足伏地,人即取身衣带断之,呼曰:“我去矣!‘蛇遂死。一异种也。有澎湖,为台湾出入所必经三十六屿,自厦门至澎湖,水色如黛,深不可测。

    风顺仅七天半水程,一遇台飓,则事不可知。舟子有望风上候之法。澎湖无水田可种,皆以采捕为生,今则成乐土矣。设一巡检治之。“众人听了,皆以为奇,喜鸾便将苏州的三塘及虎邱、观音山等处古迹说了一遍。宝琴正要说九嶷洞庭所见的风景,忽见麝月说:“太太来了!”众人便起身接出。只见王夫人同着平儿、袭人,一路说笑着,走到厅前,迎着众人便道:“天已午错,你们也饿了,可吃饭罢。”探春道:“还不饿。”李纨道:“也该吃了。”说着,进了厅。王夫人便叫摆饭。贵儿、麝月答应了,遂着新来的丫鬟去端饭。此时柳家年迈,柳五儿嫁了叶忠,不愿出去,即派他袭他母亲的职,在厨房管事。进禄、小倩、翡翠等端了两桌酒碟,叫小厮们拿着到厅外,他们接了,放在桌上。

    众姊妹各按年纪坐了,闻小姐、月娥等替李纨、宝钗、平儿告了坐,他俩在各席前斟上酒,也告了坐。王夫人便叫他俩同坐下。此时月娥是一品夫人,闻小姐也是二品命妇,家庭间不论爵。

    大伙儿饮了数巡,端上菜来,未掌灯,就吃了饭,撤了家伙。宝钗叫麝月、小倩烹了一壶茶来喝了。众人同到王夫人房里,又说有一个更次的话,才各自歇去。

    次日,贾蓉要起身回河南新任,到西府来辞行。贾政叫贾琏带着贾艺、贾濂同送出城去。贾茂朝中有事,贾兰、贾环要上衙门,皆未得送。

    这日是十三了,宝钗回过王夫人,要摆酒,仍在园中邀众姊妹再顽一天,做个诗会,以继当日之盛。王夫人许了。吃早饭后,便同到园中来,把昨日未到的地方皆游了一遍,便绕到稻香村来。

    值贾政不在轩内,逛了会,仍到怡红院、潇湘馆看回牡丹,才同到正厅上喝茶。又说了会闲话,宝钗道:“咱们空谈,岂不怕花月笑人?况当年结诗社,何等兴趣,难道今日有几岁,便托年纪,说是笔墨久疏,可不令人齿冷。”探春道:“姐姐的意思要怎么,何不说明了?谁敢不遵。”宝钗道:“三妹妹言太重了,我不过欲继往日盛事,消此春昼。何敢强不知为知,令人无不遵依呢?”

    宝琴道:“看姐姐的意见,是要做诗了。咱们大家议一议,就再结诗社又何妨。”邢岫烟道:“这可有鹿肉烤得吃吗?”宝琴笑着说道:“嫂子虽没鹿肉,有螃蟹也好。”众姊妹通笑了。李宫裁道:“你们再结诗社,我仍站旧一席。”平儿道:“我不如当日二奶奶的才情,尚做得诗来,做起句。我遵太太命,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