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当我们年轻的时候

    第二章当我们年轻的时候 (第3/3页)

就是要让国营企业休克死亡,人员下岗失业,从而达到国有资产和体制转型的最终目的。肖像和大多数国企人一样,对此心知肚明,大家愤懑,伤心,又无可奈何;这就像一个不会游泳的丈夫站在岸上,望着河中不幸落水正在苦苦挣扎的妻儿老小,钻心的痛苦和莫大的绝望在心中沸腾一样。

    “同志们哪,这能怪我们吗?”在总公司召开的市国有食品企业转向研究会上,总公司的赵经理声泪俱下:“过去几十年来,党叫我们干啥,我们就干啥?政府让我们平抑物价,我们就平抑物价。现在可好;阵地没有了、补贴没有了,银行也不贷款了,就这样一脚就把我们踢开了,这算啥回事儿啊?大家快想想办法,全市几十万员工啊,有的还是三代同堂,把青春和理想都献给了食品事业,如今,怎么对得起他们?呜呜、呜!”

    各公司的头儿为之动容,泪花闪闪,但心中想的是:“大难临头,各顾各吧”。

    他们人在会场,心在它处,在仔细的盘算着自己公司现有的资源和优势:哪些店铺可以出租?办公室人员如何精简?第三产业如何开展?富余人员如何分流?又如何作好要砸毁他们饭碗,让其下岗失业的艰巨工作?最后的一次行业转向研究会,开得像是追悼会,不,就是开的向过去计划经济告别的追悼会,向过去几十年来人们的活动思维、工作习惯、生存方式和职业习惯告别。一夜之间,长期吃大锅饭的国有企业苏醒了,尽管苏醒后的现实十分痛苦与无奈。企业和员工都开始了悲壮的大逃亡,与全中国各行各业的国有企业一起,上演了中国九十年代改革开放深化中,注定要被写入历史极其悲壮的一幕。

    肖像的公司因为历史的原因,其拥有的经营销售店面,大多面临繁华街市,寸土寸金。真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栅栏处。”本以为劫运难逃的全公司干部职工,终于悄悄地松了一口气。在总公司把各分公司的资产一一重新划定分解后,公司依着这些黄金店面的出租收入,在实施了一系列内退或卖、买断工龄下岗和开展多种经营承包等的强有力自救措施后,公司不但勉强经营维持,几年下来还居然有了多余的钱,拟在自己原有办公室土地基础上,修建一座十七层的新办公大楼。

    所以,开发办公室应运而生;原来的业务科副主任肖像,就成了现在的开发办副主任肖像。

    其实,肖像明白,总公司的撤销是秃顶上的菲子——明摆着的事。都什么时候了,整个世界风生水起,人类就要跨入新千年的知识信息时代,岂能还死抱着计划经济那一套不放?有道是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在这场中华民族大变革中,任何挣扎与迷惑都是多余,需要的是迅速与时代同步和殘酷的换位认同,个人的命运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呢……

    “完后请你吃肯德鸡,去吗?”肖像想到这儿有些得意,毕竟自己年轻有为,肯学习动脑筋,成为公司的骨干,暂时还没有身处险境。“不去,晚上要学习。”“你那个电算化财务自考,多久才能读完呀?”“早,还有二年。”小李子脸上荡漾着笑,不以为然:“我还没满二十呐!边读边工作,来得及。”

    如果觉得《邮筒里的浪漫》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88106 http://www.8810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