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行走高处 1.1

    第一章 行走高处 1.1 (第2/3页)

人纷纷回头张望,自觉地给他让出了一条通道。看到他近乎疯狂的朝拜情景,还以为他前世真的犯下了什么罪孽,唯有这样才能洗去今生的罪孽,换得来世的超脱。他生命的全部意义,好像就是为了忏悔,其他的都不重要。

    我看到这种以布达拉宫为轴心的转经方式,不但转出了自己的信仰,也转出了千年的祈盼,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在高原世代相传。他们在圆形的转经道上,用执着与虔诚,追求着“圆满”的最高境界,寻找着灵魂深处的归属。我看到这儿,内心再次被震撼,感到了信仰力量的强大。

    广场喇叭里的歌曲,仍然在不知疲倦地唱着,像游子在对母亲倾诉思乡之情一般。行人被歌声打动了,静静地站在原地,感受着歌曲的意境和歌者的心情,只有转经的人群仍在向前挪动着。

    这时,一对母女的对话,打破了我的遐思。只见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拉着妈妈的衣服,用胖嘟嘟的小手指着布达拉宫,充满好奇地问道:妈妈,谁家把房子修到了山上去了,怎么那样漂亮?

    年轻妇女也被喇叭里的歌声所吸引,正在看着布达拉宫发愣,听到女儿的问话声,这才回过神来。连忙俯下身子说道:宝贝,那房子不是修上去的,是从山中长出来的。小女孩听了妈妈的话后,仰起头看了看布达拉宫,半信半疑地又问道:妈妈,山上咋就长出房子了呢?那妇女轻轻一笑,说道:宝贝,这是拉萨的红山,当然能长出房子啊!小女孩又接着问道:妈妈,我能到大房子里去旅游吗?年轻妇女听后,慈爱地拍了拍小女孩的头,笑说道:当然可以,妈妈明天就带你去大房子旅游。小女孩一听,高兴地说道:噢,太好了,我要去大房子旅游了。

    我听完那对母女的对话,心头猛地一惊。尤其是那位母亲的回答,充满了哲理也很睿智。她说布达拉宫是从山里头长出来的,不但寓意深刻还有诗意般的浪漫,透出了深奥的佛理禅机。更重要的是,避免了给孩子讲听不懂的故事,还给她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突然,我觉得那个妇女是位智者,她能把极其复杂的事情,用最简单的话说清楚,这就是大智慧的体现。想到这儿,我对那妇女产生了敬意。

    人们沐浴在夕阳中,想将心情进行最后的晾晒。广场上的五星红旗在迎风招展,将古老的布达拉宫,辉映得充满了生机。旗杆下面站着一位男子,神情木讷地看着布达拉宫,像个木雕泥塑般地一动不动。

    我看到他怪异的样子,有些好奇起来。当我走近一看时,发现他的眼角有泪光闪动,好像也被那首歌曲所感动。直到喇叭里的歌声停下后,那人才对着布达拉宫,泪流满面地说着什么。我看到他的样子,以为也是对布达拉宫有着心理依赖的人,在和布达拉宫进行着心灵对话,忙在心里暗想道:难道他也听懂了布达拉宫的神秘信息,使他的天问有了答案?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慢慢走了过去,想听听他在说些什么!

    那人长发披肩,戴一副黑框眼镜,样子倒还斯文。他的情绪很激动,说话时表情丰富,手势夸张,口水迸溅,嘴角堆满了唾沫,引来了几只苍蝇“嗡嗡”乱飞,有些还扑到了他的嘴边去吃唾沫。他对苍蝇的骚扰浑然不觉,仍是情绪高昴地说着什么。

    行人被他的怪异行为所吸引,纷纷围过来看起了热闹。那人擦了一把泪水,看了看众人,这才说道:诗人死了,他把最好的作品,写成了自己的墓志铭。说着,他好像生怕别人听不懂似的,总要拉住人们解释半天。人们不知道他在说些什么,如坠五里云雾中样看着他,在边上窃窃私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