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6)

    序(6) (第2/2页)

有突出的贡献时,才可以提到天皇。(本书第101页。)从这里可以看到一个民主国家的公民教育与军国主义国家战争教育的区别。

    虽然本书所考察的三个国家都已经是民主国家,德国和日本已告别了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时代,教科书的价值基础是自由和民主,极端的民族主义没有了市场,但围绕教科书内容的争议表明,历史教育的目的仍是令人焦虑的问题。历史教育应该是民族主义的,还是超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的?抑或是在两者间实现一种协调?是为了服务于塑造现代公民,还是要适应全球竞争和国家安全的需要?如何在培养公民的爱国精神(热爱民族历史遗产、民族自信与自尊)与其保持清醒理性和尊重事实之间达至一种平衡?在历史教育中提倡质疑精神会损害学生对国家的忠诚吗?

    在日本,相关的争论在战后一直持续着。由盟军司令部奠定基础而由以家永三郎为代表的一派人坚持的观点认为,教育应该以公认的历史事实为依据,要让年轻一代了解本国历史上的污点与罪行,历史教育应该体现民主的价值与和平的愿望。但是,这个观点不断受到民族主义倾向者的挑战。民族主义者认为,学校是专门培养日本公民和对其进行社会化的场所,所以不应传授那些让学生质疑和羞愧于自己的日本身份的知识。他们公开肯定历史教育应该服务于民族的利益,目的是培养学生坚强的国家意识,对国家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所以,历史应该像国旗一样,发挥意识形态的核心作用,通过它来使日本人成其为日本人,紧密团结,一致对外。根据他们的理解,历史是“国民认同计划”的一部分,是“光明的历史”,而不是反日本的、自虐和取悦于外国人的历史,它应该是培养国家意识所需的各种传说和故事的集合。(本书第85页。)

    如果觉得《审查历史:日本、德国和美国的公民身份与记忆》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88106 http://www.8810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