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一章 明心见性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正文 第二十一章 明心见性 (第1/3页)

    刚睡下不久,忽然一阵婴儿啼哭声传来,杜若不禁道:“周姊姊有孩子了啊?”

    莫涟如应道:“嗯。”

    杜若又问:“是女孩儿吧?多大了?”

    “嗯,刚满周岁。”

    杜若说:“哦,比我侄儿大了两月。”又问:“取名字了么?”

    “小名可可。”

    “林可可,挺有意思的名字。”

    “她随母姓,叫周可。”

    杜若微微惊讶,说:“随母姓?”

    “嗯,时候不早了,睡吧。”

    杜若忍不住心想:“孩子随周姊姊姓,难道林大哥是上门女婿?”也不好开口询问,胡思乱想一阵儿,慢慢睡着了。

    次日早起,杜若先练了会儿瑜伽,然后出屋洗漱,见周琪和林旭也早就起床,却不见小周可,知道婴儿嗜睡,应该还在睡呢。昨夜油灯昏暗,杜若也没看清林旭相貌如何,此时细看,才发觉他虽然有着和普通庄稼汉一样黝黑的皮肤,可模样英俊清秀,神态儒雅内敛,不似一般北国大汉那般粗犷豪迈,倒有几分江南文人的风采。杜若不禁心想:“他这样的男子,和周姊姊倒也般配,两人一定十分恩爱呢!”

    杜若帮着周琪做好早饭,四人吃喝完毕,林旭就去田地里忙碌了,莫涟如抱了骨灰罐,背了包袱,也要出门。

    周琪见状忙问:“涟如,你去哪儿?”

    莫涟如不愿把师父圆寂的事告诉周琪,她情知师父对村子里的人们有莫大的恩情,时常被人们称为“活菩萨”,一旦他圆寂的消息被人得知,必然引得全村人去少林寺为他祭拜,那样岂不惊扰了佛门清净之地?再说逝者已逝,又何必让生者悲痛不安?因此说道:“我要去趟少林寺,传个口信就回来。”

    周琪以为她又要出远门,十分着急,听了答复,方才安心。她要照看女儿,脱不开身,就拜托杜若陪莫涟如同去。杜若欣然答应,牵着莫涟如的手,出门而去。

    走出村子,远远便见山腰殿宇成群,红墙青瓦,当真是好大一座寺院,无愧少林享誉江湖数百年之威名。少室山山势雄峻,两人沿山路委折而上。那山道广阔平整,是一长列宽大的石阶,规模宏伟,工程浩大,乃唐高宗为临幸少林寺而开凿,共长八里。两人不疾不徐,拾级而上,不多时过了一苇亭,再行一阵儿,终于来到寺门前的广场上。

    只见寺门两侧立着好几座石碑,其中一座石碑年深日久,碑上刻着唐太宗敕赐少林寺寺僧的御札,嘉许少林寺僧立功平乱。还有一座年代较近,乃是当今皇帝御赐少林寺之物,碑上字迹清清楚楚,记载着少林神僧玄济救圣驾之功德和敕封少林寺的盛事。这两座石碑,昭示了少林寺和皇家非同一般的关系,为其令名增色不少。

    此刻寺门前正有一个扫地的和尚,二十余岁,中等身材,身穿灰布僧袍,一边扫地一边念诵《金刚经》,忽见两位年轻女子前来,和尚颇觉诧异,少林寺等闲不接待女客,他忙上前施礼问道:“两位女施主驾临敝寺,不知所谓何事?”

    莫涟如说:“我有事求见少林寺方丈空明禅师,烦请代为通禀。”她虽是玄济的徒弟,但从没进过少林寺,因此寺中仅有寥寥数位年老位尊的高僧认得她。

    和尚虽不认识莫涟如,可玄济大师晚年收了一位年轻俗家女弟子的事迹,也在寺中广为流传,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此刻一见莫涟如,发觉她神态娴雅,气息凝定,完全看不出深浅,不由得暗暗纳罕,心想:“莫非她便是玄济太师叔祖的弟子?倘若当真如此,那她也算是我的长辈了,万万轻慢不得!如若不是,那我也得问明她们来此的目的。”沉吟一阵儿,问道:“小僧冒昧请教女施主贵姓?何事求见方丈大师?还请女施主赐告,小僧也好向方丈大师禀报。”

    莫涟如答道:“我姓莫,特来告知方丈禅师家师玄济大师圆寂的消息,并将他的骨灰带回少林寺安葬。”

    和尚一听,啊地惊呼一声,颤声问:“玄济太师叔祖圆寂了?”莫涟如轻轻点头。和尚神色大变,双手合十,口宣佛号,努力克制内心悲伤的情绪,说道:“两位施主请稍候,小僧这就去禀报方丈大师。”说罢转身向寺门奔去。

    杜若见他奔跑迅疾,两步跨出,便有两丈多远,迈进了寺门,瞬间不见踪影。杜若不禁暗自诧异:“他只是个扫地的和尚,便有如此身手,其他僧众更不用说了。少林寺数百年来执武林之牛耳,名满天下,果非幸至。”

    过了片刻,那和尚又奔出寺门,骤停于杜莫二人身前五尺处,双手合十,躬身施礼,说道:“二位施主,方丈大师有请!”转身肃客入寺。

    杜莫二人跟随而进,刚入寺门,便听当的一声响,却是寺中钟声响起,紧跟着一声声地远远传开,幽静的山中寺院,鸟飞虫鸣,门开人行,顿时变得喧闹起来。莫涟如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