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7)

    前言(7) (第2/2页)

性工程,是直接关系到突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革命,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全面推进的历史使命。

    以改革开放之初为历史的新起点,中国已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四千美元新台阶。党中央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陆续推出一系列谋划长远的决策部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历史作了有力的验证。这说明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续写了新的篇章。一页又一页的历史记录,即使通过大事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也决非几厚册能够完成的。这当然更不是这本书和篇幅有限的“前言”所能解决的。我们还是通过最概括的办法,从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上点出全党坚持路线不变,和社会政治稳定这两条。未来的九年,我们将迎来中国**的百年华诞。光阴似箭,我们将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思想理论建设更为领先,旗帜更为鲜明,目标更为明确,道路更为具体,理论体系更为完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将结出更多使人振奋的新成果。

    作为本书的《前言》,我还想就成书的有关问题做几句必要的交代。

    其一,书中的十个问题是我同有关作者和出版社的编辑同志共同商定的,是针对读者经常提出的有关舆论形成的。其间并无必然联系,更谈不上什么体系。

    其二,每个问题的提出,解释这些问题的思路和论断,都是由各章作者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的,是作者思考和研究的结果,也仅仅是供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情况的一点参考。

    其三,主编尊重各章作者的基本观点,不作改动。但为了话语上理解的方便,文字上有少量的改动。

    如果觉得《为什么马克思在中国能成功》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88106 http://www.8810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