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纪十九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元纪十九 (第1/3页)

    起重光作噩正月,尽昭阳大渊献十二月,凡三年。

    讳硕迪巴拉,仁宗嫡子也,母庄懿慈圣皇后鸿吉哩氏,以大德七年二月甲子生。延祐三年十二月丁亥,立为皇太子;六年十月戊午,命参决庶务。

    ◎至治元年

    春,正月,丁丑,修佛事于文德殿。

    甲申,召高丽王王璋赴上都。

    丙戌,帝服衮冕,享太庙,以左丞相拜珠亚献,知枢密院事图哲伯终献。

    自世祖建太庙以来,历十四年,未行亲享之礼,拜珠乃言曰:“古云礼乐百年而后兴,此其时矣。”帝悦曰:“朕能行之。”敕有司上亲享太室仪注。至是礼毕,诏群臣曰:“一岁惟四祀,使人代之,不能致如在之诚,实所未安。岁必亲祀,以终朕身。”廷臣或言祀事毕宜赦天下,帝谕之曰:“恩可常施,赦不可屡下。使杀人获免,则死者何辜!”命中书陈便宜事,行之。

    丁亥,帝欲结彩楼于禁中,元夕张灯设宴。参议中书省事张养浩上疏于左丞相拜珠,拜珠谓当进谏,即袖其疏入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馀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帝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遽命罢之,且曰:“有臣如此,朕复何忧!自今朕凡有过,岂特台臣当谏,人皆得言。”赐养浩帛以旌其直。

    二月,戊申,改中都威卫为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己酉,作仁守神御殿于普庆寺。

    辛亥,调军三千五百人修上都华严寺。

    大永福寺成,赐金银钞币。

    丁巳,畋于柳林,敕更造行宫。

    寿安山寺役甚急,监察御史索约勒、哈迪密实与同列观音保、成珪、李谦享上章极谏,以为“东作方始而兴大役,以耗财病民,非所以祈福也。且岁在辛酉,不宜兴筑。”奏入,帝怒。初,司徒刘夔妄献浙右民田,冒出内帑钞六百万贯,丞相特们德尔分取其半;御史发其奸,由是疾忌台谏。治书侍御中索诺木,特们德尔之子也,至是密奏曰:“彼宿卫旧臣,闻事有不便,弗即入白,而讪上以扬己之直,大不敬。”帝乃杀索约勒、哈迪密实与观音保;杖珪、谦享,黥之,窜于纽尔干地。二人始亦不测,而特们德尔方引左丞张思明为己助,思明为言于丞相曰:“言事,御史职也。祖宗以来,未尝杀谏臣。成、李既属吏,当论法。”二人由是得轻典。

    丁卯,以僧法洪为释源宗主,授司徒。

    罢先朝传旨滥选者。

    三月,丙子,建帝师帕克斯巴寺于京师。

    丁丑,发民兵疏小直沽白河。

    庚辰,廷试进士,赐泰布哈、宋本等六十四人及第、出身。

    辛巳,帝如上都,拜珠从至察罕诺尔,帝以行宫制度卑隘,欲广之,拜珠曰:“此地苦寒,入夏始种粟黍。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瘼,而遽兴大役以妨农务,恐失民望。”帝乃止。

    帝尝谓拜珠曰:“朕委卿以大任者,以乃祖穆呼哩从太祖开拓土宇,安图相世祖克成善治也。卿念祖宗令闻,岂有不尽心者乎!”拜珠再拜曰:“陛下委臣以大任,臣有所畏者三:畏辱祖宗;畏天下事大,识见有所未尽;畏年少不克负荷,无以上报圣恩耳。”

    壬午,遣咒师多尔济往牙济、班卜二国取《佛经》。

    癸未,制御服珠袈裟。

    甲申,敕纂修《仁宗实录》、《后妃功臣传》。

    乙酉,宝集寺金书西番《般若经》成,置大内香殿。

    益寿安山造寺役军。

    己丑,大同路麒麟生。

    己亥,宦者博啰特穆尔,坐罪流纽尔干地。

    辛丑,以特克实为御史大夫,佩金符,领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帝尝谓特克实曰:“徽政虽隶太皇太后,朕视之与诸司同,凡簿书宜悉令御史检核。”

    夏,四月,己未,造象驾金脊殿。

    戊辰,敕赐特们德尔父祖碑。

    命宦者博啰台为太常署令,太常官言“刑人难与大祭”,遂罢之。

    五月,丙子,毁上都回回寺,以其地营帝师殿。

    壬午,迁武宗子亲王图卜特穆尔于琼州。时持们德尔怀私固宠,构衅骨肉,诸王、大臣莫不自危。中政使耀珠告托欢彻尔等交通亲王,于是徙图卜特穆尔远居海南。因禁日者勿交通诸王、驸马,掌阴阳五科者毋泄占候。

    辛卯,海漕粮至直沽,遣使祀海神天妃。

    作行殿于缙山流杯池。

    乙未,命世家子弟成童者入国学。

    辛丑,太常礼仪院进太庙制图。御史、翰林、太常臣集议,以为:“前代庙室,多寡不同。晋则兄弟同为一室,正室增为十四间,东西各一间;唐九庙,后增为十一室;宋增室至十八,东西夹室各一间,以藏祧主。今太庙虽分八室,然兄弟为世,止六世而已。世祖所建,前庙后寝,往岁寝殿灾,请以今殿为寝,别作前庙十五间,中三间通为一室,以奉太祖神主,馀以次为室,庶几情文得宜。”帝称善,期以来岁营之。

    六月,癸卯朔,日有食之。

    作金浮暑于上都,藏佛舍利。

    乙卯,以特们德尔领宣政院事。

    丁巳,以前中书参知政事敬俨为陕西行台御史中丞。俨告病家居,以其乡在近圻,恐复征用,乃徙居淮南,虽亲故皆不接见。至是闻命,坚辞不赴。

    辛酉,太白经天。

    赵弘祚等言事,勒归田里,仍禁妄言时政。

    己巳,霸州大水,浑河溢,被灾者二万三千三百户。

    秋,七月,戊寅,通州潞县榆埭水决。

    庚辰,滹沱河及巨马河溢。

    郃阳道士刘志先以妖术谋乱,命枢密院判官章台捕之。

    乙酉,大雨,浑河堤决。

    丙申,禁服色逾制。

    庚子,修上都城。

    八月,壬寅,修大都城。

    戊申,上都鹿顶殿成。

    庚戌,以军士贫乏,遣知枢密院事特们布哈整治;仍诏谕中外,有敢扰害者罪之。

    乙卯,中书平章政事特穆尔图罢,为上都留守。

    壬戌,帝驻跸兴和,左右以寒甚,请还京师,帝曰:“兵以牛马为重,民以稼穑为本。朕迟留,盖欲马得刍牧,民得刈获,一举两得,何畏乎寒!”

    雷州路海康、遂溪二县海水溢,坏民田四千馀顷;免其租。

    秦州成纪县山崩。

    九月,壬辰,中书平章政事塔斯哈雅坐受赃,杖免。

    丁酉,帝至自上都。

    庚子,安陆府汉水溢,坏民田,赈之。

    冬,十月,辛丑朔,修佛事于大内。

    庚戌,亲享太庙;以中书左丞相拜珠亚献,御史大夫特克实终献。

    壬子,拜珠献嘉禾,两茎同穗。

    癸丑,敕:“翰林、集贤官年七十者,毋致仕。”

    延祐间,朔漠大风,羊马驼畜尽死,蒙古人民流散,以子女鬻于回回、汉人为奴婢。拜珠以兴王根本之地,其民宜加赈恤,请立宗仁卫统之,命县官赎置卫中以遂生养。诏从之,且令给子女冬衣。

    禁中书掾曹毋泄机事。

    己巳,遣雅克特穆尔巡边。雅克特穆尔,绰和尔第三子也,时为左卫亲军都指挥使。

    十一月,乙亥,幸大护国仁王寺。

    戊寅,群臣上尊号曰“继天体道敬文仁武大昭孝皇帝”。乙卯,诏天下;拜珠请释囚,不允。

    庚辰,益寿安山寺役卒三千人。

    辛巳,命御史大夫特克实领左、右阿苏卫。

    初,世祖立阿苏巴图达噜噶齐,后招集阿苏军三千七百馀人,扈从车驾,掌宿卫禁城兼营潮河、苏沽两川屯田,并供给军储。本隶前后二卫,武宗至大初,始改立左、右卫阿苏亲军都指挥使司,至是以特克实领之。

    丙申,敕立故丞相安图碑于保定新城。

    右丞相特们德尔,广树朋党,凡不附己者,必以事去之。尤恶平章王毅,右丞高昉,因在京诸仓粮储失陷,欲奏诛之。左丞相拜珠密言于帝曰:“论道经邦,宰相事也,以金谷细务责之,可乎?”帝然之,俱得不死。

    特们德尔忌拜珠方正,每与其党密谋中害之。左右得其情,乘间以告,且请备之,拜珠曰:“我祖宗为国元勋,世笃忠贞,百有馀年,我今年少,叨受宠命,盖以此耳。大臣协和,国之利也。今以右相仇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吾知尽吾心,上不负君父,下不负士民而已。死生祸福,天实鉴之,汝辈勿复言。”至是奉诏往新城为其祖立碑,特们德尔久称疾,闻拜珠行,将出莅省事。入朝,至内门,帝遣苏苏赐之酒,且曰:“卿年老,宜自爱,待新年入朝未晚。”遂怏怏而还。

    十二月,辛丑,立伊奇哩氏为皇后,遣摄太尉、中书右丞相特们德尔持节授玉册、玉宝。

    庚戌,作太庙正殿。

    甲寅,幸西僧灌顶寺。

    疏玉泉河。

    甲子,命帝师往西番受具足戒,赐金千三百五十两,银四千五十两,币帛万匹,钞五十万贯。

    以诸王锡济伯使者数入朝,发兵守北口及卢沟桥。

    乙丑,置中瑞司,冶铜五十万斤作寿安山寺佛像。

    特们德尔虽家居,其党布列朝中,事必禀于其家;以拜珠故,不得大肆其奸,百计倾之,终不能遂。

    在京仓曹管库之职,岁终例应注代,时左丞张思明称疾不出,众旨顾望。拜珠以事不可缓,乃日坐省中,谓僚属曰:“左丞病,省事遂废乎?”郎中李处恭曰:“金谷之职,须慎选择,不得其人,未敢遽拟。”拜珠曰:“汝为卖官之计耳。”遣人善慰思明,思明乃出,共毕铨事。

    是岁,集贤侍讲学士李孟卒。

    孟既罢政左迁,尝语人曰:“老臣待罪中书,无补于国,圣恩宽宥,不夺其禄,今老矣,其何以报称!”帝闻而善之,恩意稍加。及卒,御史累章辨其诬,诏复元官,赠旧学同德翊戴辅治功臣,进封魏国公,谥文忠。

    枢密院副使吴元珪与知械密院事特穆尔布哈上军民之政十馀事,大抵言:“诸王、近侍不可干军政,管军官吏不可渔取军户,军官之材者当迁其职,有司赋役当务均一,而军民不可有所偏,军官袭职惟传嫡嗣,而支庶不可有所乱。”帝并嘉纳,诏施行之。

    以右侍仪兼修起居注星吉为监察御史。

    星吉,河西人,少给事仁宗潜邸,以精敏称,故帝擢用之。在台中,直声大著。

    ◎至治二年

    春,正月,庚午,广太庙。

    甲戌,禁汉人执兵器出猎及习武艺。

    丁丑,亲祀太庙。始备法驾,设黄麾大杖。帝服通天寇、绛纱袍,出自崇天门,左丞相拜珠摄太尉以从。帝顾拜珠曰:“朕用卿言,举行大礼,亦卿所共喜也。”对曰:“陛下以帝王之道化成天下,非独臣之幸,实四海苍生所共庆也。”致斋大次,行酌献礼,升降周旋,俨若素习,中外肃然。明日还宫,拜珠率百官称贺于大明殿。执事之臣及导驾耆老赐金帛有差。拜珠又奏建太庙前殿,议行祫禘配享等礼。

    戊寅,敕有司存恤孔氏子孙贫乏者。

    辛巳,敕:“台宪用人,勿拘资格。”

    仪封县河溢伤稼,赈之。

    癸未,流徽政院使罗源于耽罗。

    柳林行殿成。

    癸巳,以西僧罗藏为司徙。

    二月,庚子,置左右奇彻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命拜珠总之。

    罢上都歇山殿及帝师寺役。

    辛丑,赐特克实父祖碑。

    甲寅,以太庙役军造流杯池行殿。

    乙卯,以西僧亦思剌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