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四十八~五十章 入土为安

    正文 第一百四十八~五十章 入土为安 (第2/3页)

见镇zheng府动了真格,而真正的当事人李木墩还没有出现,便阴一个阳一个就溜在一旁,嘴里骂着zheng府的人是土匪,却并不冲上来动手。

    黄家三兄弟被七、八个镇干部挤在一边,他们想去提锄头动手,却又不敢真打,有村干部就给三兄弟的老婆们打了招呼,这三个女人都过来拦着各自的丈夫。

    在一片叫骂声中,侯卫东等人将黄配英抬了出来,他抬后排,刚好可以看到黄配英的尸体,她全身盖着被单,只露了头发出来,随风一吹,黑黝黝的头发便晃动着,很灵动的样子,侯卫东虽然不相信鬼神,这一刹那却有些心虚。

    尸体并不重,只是路远,一口气抬着走到公路上,侯卫东浑身大汗淋漓,而前面的欧阳林已经走不动了,可是没有人愿意来换,他只有硬撑着走到了公路边。此时,黄家人已经没有跟上来了,只有不懂事的小孩子还在尾随着这一行大队伍。

    苏亚军见殡仪馆的车还没有到,又吩咐道:“把李木墩喊来,让他跟着去火化。”

    抬到公路边以后,欧阳林累惨了,一屁股就坐在木板旁,挨在尸体旁边,他似乎没有察觉,只是大口地端着气。

    苏亚军发现欧阳林与尸体几乎靠在了一起,他就几步走了过去,将欧阳林一把拽了起来,道:“你看坐在哪里了。”欧阳林被拉了起来,就见到风中飘动着的头发,他吓了一跳,赶紧站了起来。

    社事办副主任曾强虽然三十多岁了,身体还比欧阳林要强一些,弯着腰在公路边喘气。

    计生办的长安车和派出所的吉普车就停在路上,苏亚军从长安车上搬出来一件水,分给参战的所有机关干部,他亲自拿了一瓶水,递到侯卫东手里,道:“侯镇长,辛苦了,快喝点水。”

    此时,小路上仍然有村民在张望,黄家人也心有不甘地跟在后面,如果不尽快将人运走,就还有变数。

    侯卫东一口气将一瓶水喝完,道:“怎么殡仪馆的车还不到,车子一到,今天的事情就算大功告成。”

    苏亚军心情很好,道:“应该没有问题了,车子很快就要到了。”

    侯卫东又问道:“钱准备好了没有?”

    苏亚军步点头道:“中午在张家馆子订了三桌,今天到场的每人有五十块钱的补助。”他想了想,“抬木板的每人一百。”

    在公路上等了十来分钟,殡仪馆的车终于来了,殡仪馆的工人谈笑间就将黄配英地尸体抬上了车辆。苏亚军与民政局的随车干部办了交涉,然后让李木墩、肖国财和社事办一名同志上车,殡仪馆的车辆就带着怒吼开走了。

    侯卫东已恢复了体力,他对唐树刚道:“唐镇长,我们回去吧。”唐树刚虽然和侯卫东同时当选副镇长,可是他资历要长一些,就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侯卫东就和党政办、社事办的人挤在一起,也轰隆隆地开回了镇zheng府。

    众人在zheng府大院下了车,长安车又返回去接另外一些机关干部。

    赵永胜和粟明都在办公室等着结果。听完汇报,赵永胜脸上就有了笑意。道:“好、好、首战告捷,这是好消息。中午我一定要敬大家一杯酒。”

    看着侯卫东满脸的汗水,他就粟明道:“老粟,侯镇的房子解决没有。”

    粟明心道:“粮站的房子全凭着我和梁站长的关系才搁平,赵永胜一点力都没有出,现在他这么一说,就领导有方了。”

    肚子里有意见,粟明脸上却带微笑。道:“侯镇,粮站的房子已经腾出来了,你去看一看,争取今天下午将上青林地东西拉下来,晚上就可以在粮站住了,这一段时间是殡葬改革的关键时期。没有什么大事,你最好留在镇里面。”

    中午很热闹,镇zheng府地机关干部跟着跑了一趟小河弯村。就拿到了五十块钱的补助,又混了一顿伙食,还成了有功之臣,这当然是好事,于是皆大欢喜。

    吃院午饭,杨凤就领着侯卫东去看他地新房子,粮站与青林初中校挨得很近,位于小镇的东头,与镇zheng府各据一头。

    粮站、食品站、供销社等机构,在十年前都是极让人羡慕的,随着产品的日渐丰富,社会也由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这几个很实惠的部门就如生了小孩的女子,渐渐地轮为了配角,计生办、国土办、基金会、企业办等zheng府部门,却从小妾变成了正室。

    正所谓,风水轮流转,各领风骚十来年。

    杨凤是老机关,对场镇的各个角落都熟悉得紧,进到粮站大门地时候,对一位眯着藤椅上睡觉的老头道:“老刑,侯镇长过来看房子。”

    老刑这才睁开眼,不紧不慢地找钥匙,嘴里念叨着:“青林镇堂堂一个zheng府,不修点家属院,跑到粮站来挤。”

    声音小,侯卫东却听得分明,杨凤不客气地道:“老刑,侯镇长到粮站在住,你给粮站的面子,梁站长也是表了态的。”

    老刑也不回嘴,哼着小曲进屋去找钥匙。

    侯卫东心道:“自己好歹是现职的副镇长,老刑也太不会处事了,难怪这么大一把年纪,还在这个小粮站守门。”

    杨凤担心他生气,就趁着老刑进屋找钥匙,道:“老刑曾经当过粮食局的副局长,因为作风问题被贬到了青林镇,这一呆就是十多年,他家里地人都在城里,几个娃儿都争气,全是大学生。”

    听到老刑的经历,侯卫东看着老刑的目光就有些复杂了。

    老刑取过一大串钥匙,走过来之时,仍然哼着听不清词地小曲,他对于侯卫东这个年轻副镇长,说不上尊重,也没有恶意,道:“粮站都是平房,很潮湿,多住几年要得风湿病的,你如果能喝酒,就到我这里倒些药酒,每天两杯,祛病强身,不得风湿。”

    粮站有大门看上去很破败,走了进去却别有洞天,上了一个小坡,就是一块水泥大坝子,坝子旁边就是大粮仓,穿过几个粮仓就出现一道矮墙,从小门进去,就是一排平房。

    平房后面是几棵浓密的大树,前面则是花园,繁华似锦,争奇斗艳,花园旁边有上百盆盆景,造型别致,千姿百态。

    侯卫东没有想到粮站的家属楼是这样的一个大花园,他禁不住赞道:“好漂亮的花园。”

    老刑一脸得意,看着这些花花草草的神情也格外的温柔,从其眼神,侯卫东明白这个花园是老刑的得意之作,有了这个花园,老刑的档次就如坐火箭一样。嗖嗖地在侯卫东地心目中上升。

    粮站在房子确实普通,一室一厅,厨房小得可怜,厕所是公用的,地面隐隐有白霉,墙角似乎还挂着水珠。设施也简陋,里面只有一张床、老式的桌子和一张破旧的椅子,就如当年在上青林一样。

    老刑摇头道:“这屋子没有防潮设施,没有办法,你只能将就住了。我给你打一瓶药酒。”他顺手检查了水、电,道:“水、电、闭路都有。到时都有人来查,你把铺盖搬来。就勉强可以住人了。”

    交待完这些,老刑就自顾自地走到了他的花园中,摸摸叶子,闻闻花香,又不知从哪里摸出来一个铁铲子,蹲在地上弄着什么。

    杨凤很热情,借了一个扫把。在房子里打扫起卫生,她虽然长得胖,动作却不笨拙,笑呵呵地道:“侯镇,这一次殡葬改革,很多人想看你的笑话。今天开了一个好头,哪些人就无话可说了。”

    侯卫东以跳票当上了副镇长,如今在副镇长的位置上干部得很红火。这就让许多人感到不顺眼,妒嫉是人的天性,想看笑话的人实在不少。

    侯卫东随口问道:“是谁想看我的笑话?”

    杨凤道:“我不在别人背后打小报告,反正有那么几个人。”杨凤地快嘴在青林镇是出了名的,她本人却认为自己地嘴巴是青林镇最严实的,人对自己地认识,有时会与旁人认识相差十万八千里。

    侯卫东不想揭穿她,笑道:“杨姐,屋子差不多了,不用扫了,等会我要从上青林搬一些东西过来,还是要把屋子弄脏。”杨凤还是坚持着把房屋扫完,这才擦了擦汗水,立起身道:“侯镇,我就先回去,有什么事情你给我说。”

    等到杨凤走后,侯卫东对花园中的老刑道:“梁站长住在哪里?怎么没有看见他们。”

    老刑低着头侍弄他的花,闷声道:“梁兵他们都吃酒去了,今天晚上才不回来,等一会到我哪里拿一把大门钥匙,进出记得锁门。”

    侯卫东见老刑的兴趣全在花上,也就不多说,道:“老刑,我现在去上青林搬东西,等一会就搬东西过来。”

    老刑挥了挥手,算作回应。

    侯卫东就要了计生办的长安车前往上青林,搬家之时,他留了一个心眼,只是拿了电炒锅、电视机、衣物等必要物品,特意留下了冬天的铺盖等杂物,这样就可以不腾出上青林的住房,以后上山也就有落脚之处。

    他是副镇长身份,自然没有人为难他。

    下午五点钟,长安车就开到了粮站,苏亚军,曾强、杨川闽、王蓉和程义琳等社事办地同志都知道侯卫东要搬家,就在粮站等着,车辆到了以后,三下五除二就将一个新家布置好。

    苏亚军看着侯卫东简陋的新家,感叹道:“粮站这个平房虽然差一点,但总算可以安家,zheng府确实应该考虑搞集资建房。”

    侯卫东道:“敬老院的方案我没有放弃,还要找机会向赵书记汇报,争取得到他的支持。”他略略降低声音:“民政局已经同意了新方案,就等我们报正式申请,等到赵书记问你的时候,你也要在他的耳边吹风。”

    苏亚军点头道:“我知道怎么做。”

    第一例强行火葬完成得很顺利,侯卫东现场指挥很果断,还亲自抬了尸体,苏亚军对他地印象又是一变,见他要了计生办的车搬家,就主动带着全科室的人在粮站等着,这实际上是表达对副镇长侯卫东地尊敬和认同。

    对于这一点,侯卫东自然是心知肚明,他对社事办众人道:“今天晚上我请大家吃饭,一是庆祝首战告捷,二是庆祝乔迁之喜。”

    苏亚军连忙道:“今天由社事办请客。”

    副主任曾强接口道:“侯镇家里没有电话,明天我让邮电所来安装一部。”他也参与了抬死人,和侯卫东有了“同抬”之谊,说话间就透着些亲热。

    等到程义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