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风雪 第四章 待月儿圆时(二)

    第三部 风雪 第四章 待月儿圆时(二) (第2/3页)

人搞迷糊了。各通讯社都说,共军的撤退使联合国的统帅部莫测高深。他们对我们为什么要撤退猜测很多。一家通讯社综合为五条:第一,估计我们可能在等待政治解决;第二,估讣我们在聚集供应品;第三,估计我们可能在等待援军;第四,估计我们可能转移到另一条战线;最后一条估计说,也许是他们完全不知道的一回事。……”

    彭总听到最后一条,几乎要笑起来。他问:

    “有军队方面的资料吗?”

    “这里有一份美军第八集团军发言人的估计。”

    夏文说着,找出那份材料递给彭总。彭总戴上老花镜看起来:

    “中**队在其高级领导人没有采取对战争进程有影响的行动以前,可能与联军避免发生战斗。四天来,我们很少与敌军接触,甚至不知**军的所在地,这是一个非常令人迷惘的局势。”

    彭总看到这里停了会,又接着看下去:

    “**军几乎和他们的出现一样出人意外地撤退了。他们在联军采取守势的时候,没有受到压力就自行撤退,从他们撤退的范围之大来看,他们的撤退仿佛是有意的。”

    彭总的心猛地跳动了一下,把“仿佛是有意的”那一句,又重复看了一次。然后把那篇电讯放在行军床上,沉吟了一会儿,说:

    “可见战术上还有毛病。为了示弱,没有掌握住分寸,撤退得快了,面也大了。”

    夏文的脸不易察觉地红了一红,没有作声。

    彭总又问:

    “还有其他的材料吗?”

    “今天的电讯正在翻译,可能快送来了。”夏文说,“路透社的消息讲,英军认为当前的局势是一种‘假’局势。‘假’局势的形成有三条:第一,由于**的干涉已经挽回了他们的面子感到满意;第二,由于他们想建立一条缓冲地带;第三,或许是由于寒冬的将临,他们企图借严冬的帮助,使联合**遭到拿破仑式的大溃败。”

    彭总昕到最后一句,感到兴趣了。他摸了一下自己的嘴角,微微一笑:

    “只有这个估计还差不多!”

    但紧接着他的脸色又严肃起来:

    “可见一个秘密想长久保持不容易噢!”

    这刚,一个参谋送材料来了。彭总抬头一看,却是毛岸英。此刻他身着人民军的绿呢子军服,已经是姿态英挺的青年军官了。他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军礼.然后笑眯眯地递过材料来,说:

    “彭叔叔,现在全世界都在猜测我们的行动呢!”

    彭总接过材料,让他坐在身边,亲切地问;“你的目的达到了吧,现在习惯不习惯?”

    “彭叔叔,”毛岸英说,“我在晋西北农村还是吃过一点苦的,在陕北也种过地,这里不过飞机多一些就是了。”

    “他小时候在上海流浪,也吃了不少苦头。”夏文插上说。

    “彭叔叔,你看过《三毛流浪记》吧?”毛岸英说,“我除了没偷人东西,没给有钱人当干儿子,别的都跟三毛一样。睡马路呀,给人拖地板呀,擦皮鞋呀,从垃圾箱里找破烂呀,全干了。上海有个外白渡桥,黄包车拉上去很费力,我跟弟弟岸青就在后面帮着推,推上去人家给几个钱。……”

    “那时候,你多大?”彭总问。

    “我十岁,岸青八岁,还有个小弟弟才三岁。”

    “不是组织上把你们送去的吗?”

    “是的,可是后来组织被破坏了,经济来源断绝了,那家房东就翻了脸,叫我们出去给他挣钱,挣不来就劈头盖脸打我们。有一次,把找弟弟的头都打破了,我就背起弟弟去流浪……”

    “你那个小弟弟,到底哪里去了?”

    “不知道。”毛岸英痛苦地说,“有一天,我跟岸青出去讨饭,回来一看,没有他了,直到现在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彭总听到这里,凄然无语。毛岸英也就把话收住。

    他望了望墙七的作战地图,作为敌军标志的小蓝旗,又插到了清川江以北,就冲口问道:

    “彭叔叔,为什么还要向后退呀?”

    “你觉得退一下不好吗?”彭总笑着反问。

    “不好!”毛岸英说,“我觉得,开始出国没有底,慎重还是对的;但是第一次战役已经打赢了,敌人很恐慌,为什么反而撤退呢?”

    “那末,你的看法?……”

    “我的意见就是乘胜发起进攻,从清川江打过去。”

    这个年轻人,在统帅面前如此唐突,无异班门弄斧。夏文确实吃了一惊。他偷眼望了望彭总,见彭总的脸色并没有变化,还眯着眼笑眯眯地问:

    “听说你参加过苏德战争?”

    “是的,那时我是苏军的坦克中尉,曾经乘着坦克一直打到波兰。”

    “听说斯大林还奖了你一支小手枪,是吗?”夏文插了一句。

    “是的。”毛岸英略显腼腆地一笑。

    彭总眯着眼睛又问:

    “你觉得那个战争,和这里的味道一样吗?”

    “不一样!大不一样!”毛岸英说,“那里是飞机对飞机,大炮对火炮,坦克对坦克,现在咱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