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 凯歌 第三章 硝烟红花

    第六部 凯歌 第三章 硝烟红花 (第2/3页)

老是望着山下村子里冒着几缕黑烟的地方……

    山上的会议仍然照常进行。中午,军政治委员的总结报告已经讲完。大家预料,当天的晚会不可能再进行了。谁知军政委在结束报告时,用特别响亮的调子通知大家:

    “刚才,文工团有一些伤亡,我们的意见,今天晚上的演出不要举行了。但是,文工团的同志们再三要求坚持演出。他们说:文艺工作者为英雄的部队服务,就要学习英雄,英雄们能够前仆后继,负伤不下火线,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坚持演出呢?因此,我们就批准了他们的要求。现在我」渝决地通知大家:今天晚上的晚会,按预定计划,于晚七时半准时开始!”

    会场上,顿时响起一阵特别热烈的经久不息的掌声。……

    晚会开始了在没有开始以前,这个可容六七百人的山林礼堂就已经挤得满满的。人人面带笑容,坐在一排一排的横木上电灯光发出特别明亮愉悦的光辉。小小的舞台,经过红绿彩绸的装饰,显得十分美观。礼堂的人口处用防雨布严严实实地遮蔽着,尽管外面不断有敌机的肆扰,有防空哨报警的枪声,但里面的演出并不中断,不时地爆发出一阵阵的掌声、笑声和欢呼声。……显然,这种大规模的演出,在战争初期是不可能出现的,现在由于战线的稳定,它已经变成人们的日常生活了。

    晚会的节目,是由一个名叫《开山曲》的小歌剧开始的。幕一拉开,舞台中心耸立着一块雄伟的大青石,仔细一看,才看出这块大青石是由一个身躯特别高大的演员扮演的。这位“石头老人”的姿态十分傲慢,显出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歌唱着。歌词的大意说,他已经在这山里居住了几亿万年,只有他才是这里真正的主宰,是任何人动他不得的。听说志愿军的战士来这里修工事,要把山打通,他一笑置之,认为不过是“毛娃子”的妄想罢了。接着,上来了三个志愿军的青年战士,高唱战歌,猛挥撅头,虽然累得臂疼腰酸,仍然没有弄得动他。这位“石头老人”益发狂笑不止。后来这几个青年战士商量了一个办法,终于把石头弄得基础动摇,摇摇晃晃地离开了原来的位置。“石头老人”大为恐慌,一面后退,一面唱道:

    我,在这里生长了亿万年,哎呀呀,想不到今天碰到英雄汉。

    小伙子有勇有谋吓破了我的胆,我只好带领大小儿孙滚下山……

    人们听了哈哈大笑,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报幕员还特别解释说:今天演“石头老人”的,是他们行军中挑汽灯和兼管服装道具的一位同志;因为原来担任这个角色的同志今天光荣牺牲了,是由他自告奋勇赶排出来的;歌词比较生疏,请大家特别原谅。会场上又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接着,开始了一些短小精悍的演唱节目。其中有一个单弦是《郭祥大战白云岭》,那位演员十分诙谐,把郭祥的那股嘎劲表演得惟妙惟肖,使大伙不时迸发出一阵一阵的笑声。这郭祥平时虽然满不在乎,但在大庭广众之前却最怕表扬,尤其这种文艺形式,更使人吃不住劲。他见会场上的人纷纷瞅他,只好红着脸低下头去。军政委还回过头,笑着问:“怎么样,郭祥?演得像不像呵?”郭祥那种不自然就别提了。幸好这个节目并不太长,等到另一个节目开始,他才吁了一口气,重又抬起头来。

    最后一个节目,是徐芳的独唱《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