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啸如枪

    潮啸如枪 (第2/3页)

,动作幅度很小,但却十分有力。

    “愿意另谋生路的,跟我走。”

    ——5——

    与其说是由于这些人认识到了平台的危险性,还不如说是因为部落长的威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只有部落长自己清楚,其实他也还没有一个十分完善的新方法。

    幸好部落长良好的记忆帮助了他,在与下一个部落交界的地方果然还有一座废弃了多年的高塔。塔壁上已经布满了各种贝壳的痕迹。从塔上方的界面来看,这座建筑也是经过多次补充修筑的。

    “我怎么不知道这里?”“眼镜”好奇地抚摸着那粗糙的塔壁。虽然他极不乐意,但最终还是跟来了。

    短暂的文明总是让我们来不及清算前辈的遗产。部落长在心中抒发感慨。但是现在他没时间回答“眼镜”的问题,而是眺望着远方。

    “我们的世界从来都是靠团结和互助度过难关的。”“眼镜”仍在嘟囔。

    “但每次也都因此踩熄了文明的火种。”这次部落长应答得却十分干脆。

    部落长的这种想法来自安定的无潮时期。他在考察了历次文明被大潮浇灭的历史后发现,每次人们总是想大而全地解决所有人的民生问题,但每次大家都无一例外地一起殉道。正当部落长打算提出一个新的解决方案时,这一期的大潮提前到来了。

    也许必须放弃所谓的互助原则,恢复到最原始的本能状态?部落长不敢继续想下去。可是在一个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又怎么能够做到全体一致呢?难道就不需要保留下文明的火种吗?

    远方,在部落长目力所及之处,高大的平台轰然倒塌。其实大潮刚刚淹没了它的底层,它的沦陷完全是因为其承重能力已达到了极限。

    绝大部分人都被砸死和摔伤,幸存者们从泥浆中艰难地爬起来,漫无目的地四散开来。有的人正在无意中接近着高塔。

    大家面面相觑地望着部落长。

    “是不是需要准备好武器。”“眼镜”已经不动声色到了恶毒的程度。

    “不必了。”部落长叹了一口气。“他们根本来不及跑到这里。”

    在那些活下来的四散奔逃的人群后面,排山倒海的巨浪已经凶猛地压砸了过来。

    高塔上的个别人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失声痛哭,涕泗滂沱。他们也许是庆幸自己追随部落长的正确,也许是被眼前的悲惨情景触动了内心世界。但是部落长却来不及为自己的先见之明沾沾自喜。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他需要安抚这些受伤的心。

    ——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安抚。

    ——6——

    纸烟已经受潮,点了半天才着。

    与其说部落长是在讲述,还不如说是在自己的脑海中挖掘和追忆。因为有好几次,他的叙述都被超前于语言的沉思所打断。

    “‘星际绿化’计划开始于近万年前……”

    “星际绿化”计划开始于近万年前,天文学家杨参与了这个计划。

    这个计划是这样的:

    我们的宇宙应该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宇宙,但人类却至今没有寻觅到自己的知音。为了找寻远方的朋友,或者说是为了拓展人类的边疆,就需要有实体性的联系人,而不能仅仅依靠无线电波。

    这就需要人选。而且,入选者还必须能够在自我封闭的系统下无限绵延。按照早期科学家的设想,在这个系统中不但生命给养系统是自我封闭的,而且生命延续系统也是自我封闭的。这也就是说,宇航员们要在这里生儿育女,繁衍生命;为了避免近亲繁殖,就需要携带足够多的父本和母本,而这也就意味着需要足够大的生命维持系统。最远离所谓人性的一点是,为了保证近亲相恋的麻烦不致出现,每一对伴侣的选择必须由电脑来排定。

    事实上,这艘飞船就是一个漂泊在宇宙中的小型行星系统。

    首先入选的条件十分苛刻,而且还需要是志愿者,因为除去各种困难,他们还将终生不能再返回地球。此外,人们当时也很难建造一个能够解决那么多人温饱的生命系统。

    而如今有了克隆技术,一切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开始只需要很少的父本和母本,由他们提供体细胞以做为“星际绿化”计划的种子。飞船开始被“流放”之后,电脑就会自动寻找与地球环境相当或适于人类居住的行星,一经确定,就开始实施克隆人的培植工作。最后,运输飞船将这些克隆胚胎以及固化了几乎人类所有知识的电脑芯片播洒在那里。剩下的工作,就要由这些即将成长的人类后代以及保留了人类历代知识的电脑来完成了。

    于是,他们分成诸多部落。

    于是,他们采集浆果,建造房屋,凭空建立起一个先进的文明。

    于是,他们制定了宪法。

    于是,不可避免的,大潮来临了。

    “所谓‘星际绿化’计划,就是要让人类的后代在有人类知识帮助的情况下,自己独立发展起新的文明来。”部落长结束了他的讲述。“当然这种文明的发展,比自发的发展要快许多倍。”

    把我们放下之后,运输飞船依旧继续前行,任我们自生自灭。部落长说罢又陷入沉思。没有人对这一计划提出异议和抗议,我们也无处申诉。

    ——7——

    “根据电脑的记载,一般的实验星球编号都是一个四字组,比如0519。”部落长在沉默了很长时间之后,突然介绍了这样一个细节。“而我们星球的编号却是0709a。”

    “0709a?那么0709b在哪里?”“眼镜”没头没脑地问道。

    “0709b就在我们的对面。”部落长向上一扬脑袋。“这是一个双星系统。”

    “这么说不准确,只有恒星才能构成双星系统。”“眼镜”认真地做了纠正。“那只是我们星球的一个卫星。”

    “对,按照天文学上的划分是这样。”部落长表示同意。“不过你又怎么能够把一个与行星本身质量和体积都相当的天体称为它的卫星呢。我甚至觉得这简直就像是一个人为的奇迹。”

    不管是不是卫星,但两星之间的潮汐力却确实存在。因而每次大潮,其实都是这对孪生兄弟相互接近时所产生出的巨大潮汐力造成的。

    “两星之间的潮汐力非常巨大,因此大潮也会足够巨大。”部落长的脑海里浮现出**迭起的想象,同时闪过一丝忧虑。

    “能够大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眼镜”对此不持异议。

    “所以我们必须离开这里。”部落长终于道出了自己的结论。“那么多次,人们相信了只要高就能得救。”说到这儿他看了“眼镜”一眼。“就像相信只要团结互助就能度过难关一样。可我们再高也高不过大潮的巨浪,再团结也抵御不了自然界的力量!”

    “眼镜”无言。

    “与其在这里等待,还不如去封闭的地下掩体!”部落长挥手做出了决定。

    “你的根据到底是什么?”“眼镜”跟在后面追问不止。

    “你知道,我应该算是一个自然科学家。”部落长这次耐心地回过头来,与“眼镜”并肩而行。“对于天文学的有些问题我比你懂得稍微多一些。”

    看到“眼镜”还在等待进一步的说明,部落长把两个拳头握紧并举到了胸前。

    “这是双星的两颗子星——如果你非要纠字眼的话,我们就把它们称为双行星的两颗子行星,它们的轨道是以其质量中心为公共焦点的两个相似的椭圆。既然这两个椭圆是互相嵌套的,两颗子行星就会有最近距离和最远距离的位置之分。最远距离对我们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当他们处于最近距离的时候——”

    说到这儿部落长停下来看了看“眼镜”,“眼镜”仍安静地洗耳恭听。

    “两颗行星之间的万有引力就会引起巨大的潮汐变化,使得潮水集中在星球的两处表面。于是,全球性的大潮就来临了,这是根本避免不了的。”

    “这些……我也知道一点,”从“眼镜”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来,其实他并没有完全听懂,但显然结论他是早就知道的。“但这还是不能说明你现在这样做的原因。”

    “只要稍微计算一下就能知道,这种巨大潮汐力造成的大潮可以达到足够高的地步,既使有再高的高塔也是没有用的。”

    “既然只是‘足够高’而不是‘无限高’,就不是不能造一座‘足够高’的高塔。”“眼镜”继续坚持自己的观点。“它到底需要多高?”

    部落长皱着眉摇摇头。

    “我不敢相信我的计算结果。”

    ——8——

    天色已经黑了,月光下一小队黑点缓慢地在塔壁上蠕动。在两次潮峰的短暂间隙,在更大一次潮峰到来之前,这些幸存者正小心翼翼地退下高塔。

    站在高塔之下,部落长深情地凝视着那轮巨大的明月。

    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会出现周期性的大潮。而周期性的大潮,则周期性地毁灭着已经屡屡发展起来的一次又一次文明。

    现在,那巨大的浪头又开始追逐起逃亡着的人们了!

    天上暴雨倾盆,在朝地下掩体奔跑的过程中,部落长满脸都往下流淌着肮脏的液体,根本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泥泞的道路崎岖难行,部落长脚下一个趔趄,一下子跌倒在地,这一瞬间他几乎陷入了一种彻底的绝望。“眼镜”赶上前来将他扶起。

    就在“眼镜”扶起部落长的那一瞬间,半躺着的部落长突然仰头望天。

    天哪,他看到了怎样的一种景色——

    一根巨大的水柱蛇扭着冲天而起,仿佛平地筑起的一座巨大烟囱。但是没有人能够看到它的顶部,它的顶部仿佛在无尽的天边!

    巨大的潮汐力正在使两颗星球的潮柱相接近着,它们就要连起来了!

    如果这里的文明来得及发展起航天事业并发射有气象观测卫星,如果这时有远方的观察者正在朝这一星系驶近,那么他们会记录和看到一个怎样壮观的场景呀!

    在两颗正在接近的天体之间,分别伸展出一条晶莹的锥体,并缓慢地接近着。

    近了!

    更近了!

    非常近了!

    终于连接起来了!

    但是也有气象卫星和远方来客看不到的东西。他们看不到,那从远方看似平静的锥体,是多么的汹涌澎湃,是多么的肆无忌惮!而那组成锥体的材料,本来又是多么的柔弱乏力毫无刚性的液体!

    这是不可能的。令部落长百思不解的是,为什么两颗天体上的物质已经进行得以自由地交换,而星球本身却没有被巨大的潮汐力撕裂。

    所有的人都惊呆了,以致暂时忘记了他们正身处危险之中。

    “快走,下一波潮峰就要冲上来了!”部落长窜身爬起,带领一行人飞快地冲向地下掩体的入口。

    等待聚集并试图冲天而起的第二波大潮正在汹涌扑来。

    ——9——

    地下掩体潮湿阴冷,散发着亿万年间的霉气。但这无疑又是部落长的一个好主意。

    这里有食品,有净水,最重要的是,有连接着中心氧气发生装置的管道。

    整个地下掩体都是在部落长的关注下建设和维护的。现在,这套曾被包括“眼镜”在内的大立法院委员们非议的救援措施终于派上的用场。

    部落长始终是大潮仍将来临的主张者。他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点,可是没有想到,这一期大潮提前来临了。

    可是大潮出现以后呢?

    会不会又像以前一样,宗教将再度繁荣和兴盛?部落长考虑着这个令他最为头疼的问题。这是很有可能的,每当哲学的思辩超越了技术的发展极限时,宗教等反科学的东西就会泛滥兴起,茁壮成长。而在科学不能解释的地方,宗教的触角就会自然而然地伸展过来;尽管它也不能解释或解决什么,但是它可以告诫人们等待幸福,顺从命运。

    也许……不会很快。部落长在心里继续想到。海潮退去之后,首先面临的是重建家园,随后是安顿自己,在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都难以保证的前提下,等待是不受欢迎的。等到一切都被安排好了之后,人们才会坐下来思考命运这类抽象的课题。于是,有关不再出现灾难的盼望将会产生,宗教开始得势。

    部落长慈爱地看着眼前的人们。

    这些孩子们!他们的父母都曾经历了一个巨变的时代。而在这些后代们成长的幼年期,又发生过许多震撼人心的历史事件,上次大潮的到来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当年轻的部落长追随着前辈们抛洒青春轰轰烈烈时,这些孩子还在襁褓中嗷嗷待哺。那些故事对于他们来说,恐怕已经是非常遥远而模糊的历史事件了。

    由于所有的部落民都是同一个电脑的学生,接受的教育几无二致,因此受环境的影响就格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