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小夜曲

    黄昏小夜曲 (第2/3页)

”他伸出两个手指头,又说:“不内行偏充行家,还想死赚钱,我瞧不上这路人。”

    “那,你看给多少?”刘老问。

    “咱先问问他。”赵师傅说完,扭身走向平板三轮。

    “你打算卖吗?”赵师傅问老孙。

    “这话看谁问,”老孙说,“您要是问,我告您说,卖!别人问,我得说自己还养着玩儿呐!”

    赵师傅一乐:“别说嘴,您会养它吗?”

    “啧,这是不是好鸟儿吧?”老孙说,

    “好鸟儿这模样儿?”赵师傅说。

    “不是好鸟儿,您还上眼瞧吗?”老孙反问他。

    “要多少钱?”

    “您瞧着办。”

    养鸟的人都凑过来,大气儿不出地盯着他俩。霎时间一点声息都没有,只听得树上的鸟儿叫个不停。鸟儿们知道正是大展歌喉的时候,于是朝着那西天最后一抹晚霞,起劲地唱起了今天最后一支歌。

    老孙抽着烟,眯着眼盯着赵师傅。赵师傅还在低头瞧着那病李逵似的鸟儿。他向笼子里伸进根手指头,那鸟儿也斜着眼瞧瞧手指头,又闭上眼。赵师傅又用手指头捅捅那鸟,那鸟挪了下身子,依旧不理。赵师傅又捅了一下,那鸟儿陡地抬起头,盯着那手指头,突然用嘴啄了一口,赵师傅赶紧缩回手来。鸟儿心里有气,人家身子不舒服,你老捅个什么劲儿呢!一而再不能再而三,不能老这么欺侮人,是不是?

    赵师傅朝刘老那儿看看。刘老还坐在马扎上,同一位退休干部模样的人,轻声细语地谈什么。

    赵师傅高声说:“刘老,您打算要是不是?”

    刘老抬起头,说:“您说了算。”

    赵师傅一拍手:“得,您拿一张半,买了。”

    刘老笑着:“十五块?回家老伴儿又得说,十五块能买两盒磁带呢。她就爱听交响乐,教音乐的,没法子。”乐呵呵地掏出十五块钱来。

    赵师傅接过刘老的钱,又急忙忙走到平板三轮边儿,把钱朝老孙一递。

    “快着,那谁,劳驾帮个忙,把刘老的笼子提一只来,串串笼。”

    老孙不接钱,瞪着大眼,说:“赵师傅,您这个,是不是再添……”

    “添什么?添你一巴掌。你买的时候儿要超过一张儿,算我瞎眼。拿着拿着,矇谁也别矇这爷们儿。”

    老孙说:“得,也就是看着您的面儿,也就是刘老要买。”

    刘老的笼子提过来了。两只笼子门对门儿。可那只病鸟说什么也不动。只好伸进手去抓,抓住了往另只笼子里塞。它有气无力地连蹿带蹦,像是躺乏了的病人,乍一起床,到外面遛遛腿儿。

    养鸟儿的老头儿们,一起弯腰撅屁股,伸着两只胳膊,围着这只病老爷鸟。

    一位长发小伙子上身趴在自行车把上,纳闷儿地问老孙:“师傅师傅,就这么个德行鸟儿,值一张半?看来,您这个比捣腾时装还赚呐。”

    老孙鄙夷地瞅瞅小伙子,摸了摸光头皮,说:“捣腾旧衣裳,那叫二道贩子。一件毛衣,十块钱买来,卖三十。我们街坊二蛋就干这个。漫天要价儿,专唬爱美的主儿。那没学问。我这个,叫文化。文化,懂不懂?货卖于识家。这鸟儿,五毛钱你也不要。外行嘛,没文化嘛!养鸟儿学问大了。十五块,刘老还觉着便宜。赵师傅为人帮忙,要是不值,他落个骂名。谁没事儿干这个?赶明儿这鸟儿精神了,往街上这么一摆,哨得好,谁见了谁夸:‘嗬,这鸟儿,真棒’!刘老准会说:‘赵师傅帮我买的’。赵师傅图的是这个。我呢,鸟儿是打我这儿买的,我不也是个行家吗?鼓捣鸟儿,赚钱还在其次,图得是个精神愉快,长学问,这就是文化。懂不懂?”

    小伙子连连点头:“嗯,嗯。那么这文化不要钱不是更好吗?”

    “听戏您还得买票呐!”老孙说,“养鸟儿不花钱?到**吧。”

    “到**也有养鸟的吗?”

    “去去,去问家里大人去!”老孙说。

    那边儿,病鸟在新笼子里觉着不大自在,跳来蹦去,好像审查这笼子够不够它的身分。

    “刘老,赶明儿给它换个好笼子。”赵师傅说。

    “家里有。”刘老端详着鸟儿说:“我看,它能成个好鸟儿。”

    “它本来就是好鸟,”赵师傅说,“到老孙手里,就完。就跟我们厂的魏工程师一样,那么有学问的人,让我们那草包废物外带小心眼儿的厂长管着,好得了吗?”

    老孙伸长脖子大声朝这边儿说:“别得了便宜卖乖,我又没委屈它。”

    “可你也没好好养着它。”

    “它到我手就这个德行。我知道它是好鸟儿……”

    “可你不知道它究竟是怎么了,是不是?”赵师傅说。

    老孙点点头:“那倒是。您指点指点。”

    “它这是洗澡受了寒。”赵师傅说。

    长发小伙子一听,把车子往人行道上一架,奔向赵师傅。

    “鸟儿还洗澡?”他问。

    赵师傅看看他,伸出一个手指头,讲课似的:“啊,鸟儿跟人一样,也爱干净。你给它们洗洗澡,见了水,小家伙儿们高兴着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