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节 给坟墓把脉

    第二十七节 给坟墓把脉 (第2/3页)

也会过上好日子。”

    “哦!”我没想到唐少华还很博学。

    “清朝后期的人们,随着西洋观念的渗透,已经不再像前人那样迷信,所以陪葬品非常的少,就是有,也就是几个小瓷器或者银扣子之类的。所以把力气花在那些墓上,是没有前途的。”唐少华侃侃而谈,好像一个学者。

    “那什么样的墓是好墓呢?”我睁着好奇的大眼睛,确实,那个年龄的我,尽管经历也颇为坎坷,毕竟是刚刚做记者,对于新鲜的事物比较好奇,也很想掌握一些新的知识。

    “呵呵,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么?要想发,地下挖,要想富,找唐墓!唐朝和唐朝之前,随便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墓,都会藏有很多价值连城的东西。因为先人都注重礼仪,讲孝道、要面子,厚葬就可以满足古人的这种心态,所以当时的人们,往往把死者生前的很多珍品为之随葬。到了近代,甚至于当今,人们开始讲究实际,也破除了封建迷信,有了反迷信的思想,这个时侯,好墓不能说没有,但是非常的稀少。”

    “哦,原来盗墓还有这些讲究啊”,我叹了口气,想起现在很多人死后,都把骨灰洒在大海里,或者埋在公墓里,即使生前生活得非常奢华,对死亡也逐渐看得开了。把财产留给子孙,这样的做法也算是人类的进步吧。

    “至于墓的方向地理,大都遵循着面水靠山的走向,据说这是所谓的龙脉,还有就是,即使有一块面水靠山的好地脉,可是你也不能确保这下面有没有埋着人,这时候很多老手盗墓贼会选在一个下雪天出现。假如下面有墓的话,由于它的土壤是由地底下翻盖上来的,所以土壤的沙质和别处不一样,温度也比别处较高,在它的周围,由于下雪的原因,会形成一个墓穴的凹槽,这个时侯马上就可以判定这下面肯定有墓。另外,怎么判定是哪个朝代的墓呢?有一句顺口溜:宋朝开圆盘,明朝八开样。”

    “原来是这样啊!”

    我啧啧称赞,不禁为唐少华的“博学”而佩服不已。接着唐少华谈性大浓,可能很少有女孩子在他面前,这么喜欢盗墓的知识,于是他又给我讲了“望闻问切”的后面三条。闻就是嗅土的味道,通过洛阳铲,在每个墓里挖出的味道一般是不同的,比如秦汉时期的墓葬,常被灌浇水银和朱砂用于防腐,而唐宋之后的墓葬,墓葬的墙壁上经常涂抹石膏泥,所以这闻的功夫不可小觑。近代有的人,把假文物泡在屎尿里,三个月后拿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