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生活在这个时代

    第三章 生活在这个时代 (第2/3页)

地指出:融合信息技术与生化科技的学术研究,将会成为未来三十年内颠覆人类社会的原动力,自然科学的想象力与社会学的想象力从此将合二为一,掀起新一轮的革命,其能量会远胜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更近于寒武纪的生命大爆发。

    这番话成为了二十一世纪最癫狂的论断,仍旧是带着讽刺和看戏的心情,许多人开始关注这个在生化领域研究不太受重视的东方国家。究竟中国在一鸣惊人后,是将继续一飞冲天、无可阻碍,还是说又会重重坠落、埋没于尘土?

    答案对当时的人们来说既模糊,也清晰。

    然而,尽管包括许多国民在内的人都没有对这之后的发展抱有更多的期待,但相较于之后的众多发现,这两项突破反倒像是大师随手的涂鸦,还远远不是巨匠手上那一幅可以流芳百世的《向日葵》。

    神迹确确实实出现了。

    继那之后,中国的生化领域就仿佛神话再临,不断产生着跨世纪的新发现,有人治愈了从前被视为是不可能的绝症,有人提出了端粒修复理论的大胆假设,有人发明了基因修复手术……霍许光、李木依、吴禹、陈健华、赵氏兄弟……在生化领域一个又一个不到二十五岁的革命与开拓者面前,同时期的无数老辈科学家只能黯然失色,渐渐无声。

    当星辰升起时,群山也为之沉寂。

    时人赞曰:“既有窥知上道之智谋,亦有邦国中兴之韬略,博古通今,是为圣儒,乃是当代知识分子中的楷模与典范。”

    这些年在大街小巷和各大网络社区沸腾的话题不是偶像也不是网红,而是这些年纪轻轻的中国科研精英。一袭干净的白衣配上冷峻的面庞,他们成为了新生代的少女杀手,很快藉由不知名的渠道,他们的个人信息就被刷爆了网络。直到人们在网上点开这些年轻科学家的资料时,大家才惊愕地发现他们所有人竟然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白海大学一期生。

    当时谈及国内最高学府,民间思维仍停留在首都那两个庞然大物上,思来想去大家本以为这莫名其妙冒出来的白海是哪儿的泥腿子,可是在白海大学的百科资料里他们却看到了让人跌破眼镜的字眼:直属中国生命科学院,“白海”计划设立。

    如果二十一世纪初有人跟你提到中国生命科学院,那是子虚乌有的东西,因为十年前中国生命科学院才脱胎于中科院,是国内专门攻克生化研究的最高学术领导机构。中国生科院在成立时被民众认为是一桩天大的笑话,可谁又能预测到形势在这短短数年里能有如此大的转变?咿呀学步的中国现在俨然成为了一骑绝尘的巨人,再无人敢去诟病一二,它在国民心中的光辉形象甚至盖过了原本的中科院。

    最早人们看到白海大学的招生介绍是中国生命科学院的直属院校,没人会当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