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我的队伍刚开张

    第四章:我的队伍刚开张 (第2/3页)

,二来,也没有那么多时间给他磨蹭,现在六月中旬,按照后世记载,6月份,张勋利用黎元洪与段祺瑞的矛盾,率3000辫子兵,借调停为名,于6月14日进北京。入京后,张勋急电各地清朝遗老进京,\'襄赞复辟大业\'。同月30日,他在清宫召开\'御前会议\',并于7月1日撵走黎元洪,把12岁的溥仪抬出来宣布复辟,改称此年为\'宣统九年\',通电全国改挂龙旗,自任首席内阁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康有为被封为\'弼德院\'副院长。所以留给他的时间最多不够半个月。

    因为有冯德麟的三百万大洋支持,冯庸也就撸起袖子狂干,凡是加入冯庸军队的人,没人给五个大洋的俺家费,并且承诺每个月士兵能够得到六块大洋的军饷,当今的军阀部队大多是有断饷或者缺饷的情况,所以这份待遇在整个民国来说都是数一数二的,对于那些躲避兵祸来到东北的流民,还有各大军阀的逃兵来说,无疑是一条生路,因此络绎不绝的人参军。不过这般优良的当兵待遇之下,伴随的也是严格的参军条件,当然第一身体康健,其二没有不良嗜好,例如吸大烟,第三,会打枪的人优先。

    短短几天,就招满了四千人,加上剔除老弱之后筛选出来的守备团500士兵,加起来共四千五百,凑够一个团是绰绰有余,所以冯庸就截止了招兵,一次性招太多的兵,人手训练不过来,这短短半个月要练出精兵来,难度很大,再说了,冯庸要训练有别于老式军阀部队的新军队,教官肯定不能从冯德麟那里要,所以他找了重金挖到了几名德国军校留学生,此时国内最吃香的自然是日本留学军官,所以德国留学生都不吃香,一说每个人给1000大洋安家费,一个个都来了。新招的几名德国留学生,肖皓是德国柏林军事学院指挥系毕业的,陈宇和张立是德国慕尼黑军校步兵系毕业的学生,所以冯庸干脆将训练全交给他们三了,自己一个理工男哪里懂这个,专门的事还是找专门的人来办的好。

    至于军队编制,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冯庸和肖皓三人商量过,决定根据德国陆军的编制,再加上自己的先知先觉,重新制订了军队编制。

    独立团实行正副主官制,下辖三个步兵营,一个团部直属警卫连,一个侦察营,一个通讯连,一个炮兵连,一个辎重连,一个新兵营,一个炊事班。

    步兵营(574人)下辖三个步兵连,一个机枪连,一个通讯班;步兵连(164人)下辖三个步兵排,一个轻机枪排;步兵排(44人)下辖三个班,一个班14个步兵,轻机枪排(30人)下辖两挺麦德森轻机枪,4名机枪手、24名步兵。机枪连(66人)下辖一个重机枪排、两个轻机枪排;重机枪排下辖6挺重机枪、18个机枪手,轻机枪排下辖2挺麦德森轻机枪、6个机枪手、14个步兵;通讯班下辖14个通讯兵。

    警卫连(152人)下辖三个步兵排,步兵排(50人)下辖三个步兵班一个机枪班,机枪班下辖两挺马克沁重机枪,6名机枪手。

    侦察营(742人)下辖三个侦察连,一个狙击手连,一个炮兵排;一个侦察连(194人)下辖三个步兵排,一个重机枪连排。一个步兵排(58人)下辖三个步兵班,一个轻机枪班;轻机枪班下辖1挺麦德森轻机枪,三个机枪手、11个步枪手;重机枪(20人)排下辖6挺重机枪、18个机枪手。狙击手连(134人)下辖三个狙击排;狙击排(44人)下辖三个狙击班,狙击班下辖14名狙击手。炮兵排(22人)下辖4门迫击炮,20个炮兵。

    通讯连(86人)下辖6个通讯班,每个通讯班配备14名通讯兵。

    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